胰原性慢性腹瀉

胰原性腹瀉是指由於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小腸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的腹瀉,大便特點常表現為脂肪瀉,臨床多見於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的晚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胰原性慢性腹瀉
  • 性質:疾病
  • 原因:由於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
  • 臨床疾病: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的晚期
診斷
胰性脂肪瀉的診斷須符合下列中的一項或多項:
(1)病人有脂肪瀉與肉質瀉,胰腺消化功能試驗證明對脂肪、肌肉與澱粉的消化均有障礙;
( 2)十二指腸引流液中缺乏胰澱粉酶、胰蛋白酶與胰脂肪酶;
(3)分泌素興奮試驗時,胰腺無消化酶分泌或缺乏正常的分泌;
(4)131碘-油酸試驗正常,而131碘-甘油酸酯試驗糞便放射性排量增加(正常為0%~4%);
(5)給予胰酶替代治療,能改善蛋白與脂肪的消化與吸收不良。
慢性胰腺炎時,脂肪平衡試驗,糞便中脂肪含量增加,故須與“原發性”吸收不良綜合徵鑑別。一般而言,前者糞便中以中性脂肪為主,且有肉質瀉(肌纖維中仍有完整不變的橫紋),而後者糞便中的脂肪成分以脂肪酸與結合脂肪酸為主。如飲食適當,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胡蘿蔔素常高於79μg%,小腸X線鋇餐造影常為正常,糖耐量試驗常呈糖尿病型曲線,澱粉耐量試驗異常等,也與“原發性”吸收不良綜合徵有別。
慢性胰腺炎有時須與胰腺癌鑑別,反覆的急性胰腺炎發作病史有助於鑑別時參考,而胰腺癌只能是進行性惡化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