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虹

胡天虹

胡天虹,男,籍貫重慶,生於遼寧瀋陽,現為瀋陽音樂學院音樂舞蹈研究所所長,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教研室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文學博士,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遼寧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馬思聰研究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天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瀋陽
  • 職業瀋陽音樂學院音樂舞蹈研究所所長
  • 畢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
  • 籍貫:四川重慶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相關事件,原創作品,出版著述,發表作品,

學習經歷

出身於藝術與教師世家,少年時期隨父母下放遼西農村並畢業於農場中學,有過二年插隊知青的經歷,並在農場文藝宣傳隊擔任小提琴手。
1980年至1983年任職於遼寧電影製片廠,在電影故事片《水晶心》、《車禍》,電視劇《棋魂》等劇組中擔任影片剪輯及音樂編輯助理工作。1983年考入瀋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先後追隨著名作曲家霍存惠、徐占海等先生攻讀理論作曲專業,1987年畢業並獲學士學位。
200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追隨汪毓和研究員攻讀中國進現代音樂史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畢業並獲文學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論文為《20世紀下半葉中國音樂創作評論研究》。

工作經歷

1987年調入瀋陽教育學院(現瀋陽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理論教研室任理論作曲專業教師,其間先後擔任理論教研室主任、教學副系主任等職。自1987年至1992年主要教授過的課程有;基本樂理、和聲學、歌曲作法、配器法、曲式與作品分析。1992年晉升講師,同年因工作需要開始教授音樂學專業,教授過的課程有:中國音樂通史、外國音樂史(歐洲部分)、音樂美學、藝術概論、音樂作品欣賞等。1995年和1996年分別被瀋陽大學師範學院評為年度“先進工作者”,1999年晉升副教授,同年被學院評為年度“科研先進工作者”。2000年和2001年分別被遼寧省藝術學校、遼寧省經濟幹部管理學院聘為客座教授。
2005年調入瀋陽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教“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音樂文獻與寫作”、“專題研討與寫作”、“音樂學歷史與現狀”(中國近現代部分)、“20世紀下半葉中國音樂創作與評論”以及“當代中國歌劇創作述評”等研究生與音樂學系本科生課程。2005年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至今培養的研究生中有五人次獲得教育部國家獎學金,一人獲得第七屆中國音樂史學會“徐小平獎”全國高校學生音樂史論文評比(碩士生組)二等獎、一人獲得第八屆中國音樂史學會“徐小平獎”全國高校學生音樂史論文評比(學士生組)三等獎。2007年晉升教授。任職以來先後被學院評為“優秀導師”及“先進個人”等稱號。2007年任瀋陽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教研室主任,2010年至今任瀋陽音樂學院音樂舞蹈研究所所長。

相關事件

自2001年以來,陸續參加和主持了“20世紀中國音樂史論研究文獻綜錄”(1901—1949)、“歌劇《蒼原》、《歸去來》音樂創作研究”、“瀋陽音樂學院校史(1938—2007)”等國家和省級人文社科科研項目(課題)。
2008年論文《論宋(金)、元、明、清時期中國說唱音樂的藝術形態》獲遼寧省哲學社科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2010年論文《歌劇“蒼原”、“歸去來”音樂創作研究》獲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創作評論三等獎,該文又於2011年獲得第二屆遼寧省文聯文藝評論獎。2012年獲文化部科技司、中國音樂史學會頒發的第七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論文評比“徐小平獎”優秀指導獎。

原創作品

任教以來出版與公開發表的學術成果有:

出版著述

《中國古代音樂概述》,遼海出版社1999年出版發行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卷——20世紀中國音樂史論研究文獻綜錄(1901—1949)》(第二編者),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年出版發行
《瀋陽音樂學院校史(1938—2007)》(第一編者),春風文藝出版社2008年出版發行
《中國音樂創作評論(1949—1999)》,春風文藝出版社2011年出版發行

發表作品

《高師音樂教育應注重藝術性和審美能力的培養》,1996年發表於《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
《試論節奏樂器在周朝祭祀活動中的作用》,1999年發表於《華夏教育文集》第4輯
《從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談我國基礎教育的若干問題》,1999年發表於《教育教學文論薈萃》(第一 卷),華文出版社出版
《論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的藝術成就及歷史探源》,1999年發表於《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
《論蕭邦夜曲創作的藝術魅力——為蕭邦逝世150周年而作》,1999年發表於《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4期
《關於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思考》,2000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20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藝術歌曲》,2001年發表於《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
《略論漢魏兩晉南北朝宮廷音樂官署的沿革》,2002年發表於《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4期
《對馬思聰〈春天舞曲〉的音樂學分析》,2003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論中國音樂史研究中的唯物史觀與史學——兼談“重寫音樂史”問題的提出》,2004年發表於《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
《論華格納的哲學思想與歌劇創作——兼論華格納的藝術人生觀》,2004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
《評上海國立音專之音樂刊物——〈樂藝〉與〈音樂雜誌〉》,2005年發表於《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對於“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文藝方針的重識》,2005年發表於《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4期
《論宋(金)、元、明、清時期中國說唱音樂的藝術形態》(上、下),2006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第1、2期
《伸向西南民族音樂的文化觸角——〈貝葉禮讚——傣族南傳佛教節慶儀式音樂研究〉一書讀後》,2006年發表於《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
《另一種視角——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札記》,2006年發表於《文化學刊》第2期
《清唱劇〈遮不住的青山〉控訴戰爭頌揚人性》,2007年7月21日發表於《音樂周報》
向隅與東北魯藝三團印象》,2007年發表於《文化學刊》第6期
《做樂苑園丁,鳴時代理想——記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獎者丁鳴》,2008年3月25日發表於《中國藝術報》第15期
《歌劇〈蒼原〉、〈歸去來〉音樂創作研究》,2008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歌劇創作研究述評》,2008年發表於《文化學刊》第6期
《〈我那呼蘭河〉:戲曲音樂的多元化創新》,2009年4月22日發表於《中國文化報》(理論評論版)
《再談美聲唱法民族化的認識與實踐》,2011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
《根植沃土 共創時代民族藝術——記第五屆全國民族聲樂論壇》,2011年發表於《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
《嘗試結合中外 探索融匯中西——評吳祖強的室內樂及重奏創作》,2012年發表於《音樂創作》第6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