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胎位 是指胎兒先露的指定部位與母體骨盆前、後、左、右的關係。正常胎位多為枕前位。橫產式胎肩位於骨盆入口,胎頭與臀各居一側髂凹。所以胎
肩先露 也稱肩先露。按胎肩胛位居母體的前、後力和胎頭居於母體左、右側,稱為左肩前、左肩後或右肩前、右肩後4種。足月橫產不能
陰道 分娩 ,對母兒生命威脅很大,應早診斷,早處理,可做選擇性剖宮產手術。
妊娠 30
周后 經
產前檢查 ,發現
臀位 、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謂之胎位不正(malposition of fetus),其中以臀位最為常見。胎位不正如果不糾正,
自然分娩 時易造成難產。
胎兒橫位 橫位很難自然分娩。大部分橫位只是暫時的,到了妊娠晚期就會變成縱產式。如果在懷孕後期有較大的波動也會造成一定的危險,必須採取正確復位的方法,避免危險發生,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如果臨產仍是胎兒橫位,必須採取
剖腹產 ,所以孕婦在多休息的基礎上,一定要適當運動運動。
發病人群 胎位變化 體位 發病原因 腹壁過於弛松 橫位多發於
經產婦 ,因為腹壁松,胎位多變,導致胎兒橫位。
羊水過多 常並發
胎兒畸形 。
羊水 中的胎兒,由於頭比身體重,所以胎兒呈頭下臀上的姿勢。正常的胎位是胎頭俯曲,枕骨在前,叫枕前位;胎兒橫臥在宮腔,稱橫位;臀在下方,坐在宮腔里,叫
臀位 。橫位和臀位,都是胎位不正。即使胎頭向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也是胎位不正。胎頭不正,要設法糾正。
羊水過多 孕婦中,約20%~50%合併胎兒畸形,其中以
中樞神經系統 和上消化道畸形最常見。
無腦兒 、腦膨出與脊柱裂胎兒,腦脊膜裸露,脈絡膜組織增殖,滲出液增加,導致
羊水 過多。
早產兒 未滿月胎兒,尚未轉為頭朝下。
子宮 腫瘤、
盆腔腫瘤 等阻礙胎體縱軸與母體平行和胎頭銜接。
子宮畸形 胎頭圓而不能固定,
入盆 受阻,
子宮 非橢圓形者,如
雙子宮 、馬鞍形子宮等,易導致胎兒橫位。
骨盆狹小 產前骨盆測量入口徑線小,或初產婦接近預產期而胎兒頭部不進入骨盆。
臍帶異常 其他 如多胎
妊娠 、
前置胎盤 或子宮下段後壁胎盤等因素皆可以導致胎兒橫位、側位。
胎兒位置 當胎兒之長軸和母親之長軸互相垂直,且胎兒之肩膀或手為先露部位,稱為橫位,其機率約為322 至1200 個生產中,即有一為橫位,當胎兒小於1500 公克或是多胎時,特別容易發生,一般有:
胎兒橫點陣圖 (2) 胎兒之頭部接近母親之骨盆。
若胎兒與縱軸平行,稱之為縱產式,可分為頭位(胎兒頭朝骨盆下口方向)和
臀位 (胎兒臀部朝著骨盆下口方向)。臀位與橫位一樣,都是胎位不正。
胎兒橫位後果 後果一 橫位如未及時處理,會導致
臍帶 脫垂胎死宮內,甚至有子宮破裂危險。
後果二 臀位 有
破水 後
臍帶 脫垂可能。
分娩 過程中有後出頭危險,會造成胎兒宮內窒息,甚至死亡。
做好
產前檢查 ,預先診斷出
胎位 正或不正,如果不正請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則先做好分娩方式選擇,提前住院待產。剖宮產可以預防分娩時胎位不正及時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嚴重後果。
橫位分娩方式 僅占足月分娩總數的0.25%。
因先露部高浮於盆口,致
胎膜早破 ,宮縮微弱,有時伴有
臍帶 脫出,致使胎兒死亡。有時
羊水 流出後,宮縮逐漸減弱到停止,經過一段時間後,
子宮 收縮又變為強烈,在強烈的子宮收縮時能使胎肩擠入骨盆內,或胎臂脫垂,胎體合褶成U形,肩與背下降,或胎頸拉長,但胎頭與胎體被阻滯於骨盆入口的上方。此時即成為
忽略性橫位 或嵌頓性橫位。
胎位不正圖 忽略性橫產式
子宮收縮由弱到停止,經過一段時間仍未加處理之後,子宮收縮則發生強烈,成為馬鞍式重複收縮。產婦有極大恐懼感,下腹異常疼痛,
子宮下段 有壓痛,脈快,體溫上升,子宮緊壓胎體,子宮上段變厚,下段變薄伸長。檢查者可在此處摸到胎體,也可摸到病理縮窄環,多形成深凹,下段部有明顯壓痛,有
子宮破裂 先兆征,此時如果仍得不到解決,則宮縮強烈,可發生子宮破裂。此時,若行內倒轉時更可引發子宮破裂,並加上損傷,胎兒死亡。如橫產式忽略過久,有時
子宮 雖未發生破裂,亦可使產婦死於
休克 衰竭;或者宮腔內發生感染,腐爛分解產生氣體,使子宮麻痹膨脹,繼而引起
全身性感染 ,發生
中毒性休克 而死亡,如已發展到危急情況時,邊搶救治療,邊準備剖宮產,待病人稍有好轉即刻手術,不可盲目操之過急,致產婦已衰竭的情況下加重產傷。
預防措施 1、用
艾條 薰兩腳的
至陰穴 (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每天一次,每次約十五到三十分鐘,薰的時候以別燙傷、有灼熱感為度,解開腰帶,薰的時候腳要伸直,讓自己坐得舒服。
2、每天要堅持散步一個小時以上,比如公園等空氣流通的地方,但是也要注意運動適量。
4、適度的體育鍛鍊。
6、多聽聽輕緩音樂。
7、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慎用化妝品。
8、經常用手在肚子上輕輕的進行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的按摩。
10、衣服要保持寬鬆。
11、保持周圍環境的舒適,穿鞋底較軟的鞋子外出。
12、不要有大幅度的彎曲,傾斜。
13、注意最好不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防止輻射。
14、左側臥睡緩解
子宮 右傾,使胎兒有足夠的血液供應。
15、胎兒橫位可在嬰兒出生前階段,多走動,儘量使胎兒恢復正常
胎位 。
妊娠期解決方法
孕26周前任何胎位都不是固定的胎位,只要加強觀察便可。因為宮內
羊水 較多,胎兒有活動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橫位可不做特殊處理,但要定期到醫院檢查,若
妊娠 30周以後仍為橫位時,應首先考慮有無
骨盆狹窄 。如有骨盆狹窄,則無需轉位,到時直接行
剖腹產 ;如無骨盆狹窄,可試將橫位轉成為頭位或
臀位 。比如可以讓孕婦採取膝胸臥位。
分娩期解決方法
1、根據年齡、
體質 、
胎次 、胎兒大小、骨盆有無狹窄、胎膜是否破裂、羊水留存量、宮縮強弱、宮頸口擴張程度、胎兒是否存活、有無並發感染及
子宮 先兆破裂等而決定處理方案。如果至臨盆還無法自行調整胎兒橫位至順位,則只能採取剖宮產了。
內倒轉術圖 2、橫位比
臀位 分娩 的危險性還大,只有
妊娠 不足月的小活胎或己經浸軟、摺疊的死胎才有經
陰道 娩出的可能。否則,是無法經陰道生出來的。這好比拿著棍子過門口,門口雖寬,棍子雖細,只有順著才能拿過去,如果橫著拿,則棍子必卡在門框上,若強行通過時,則不是弄折棍子,就是撞破門框,“兩敗俱傷”。橫位經陰道分娩的結局與此雷同,多發生母體子宮破裂與胎兒死亡。因此,橫位為足月無畸形的活胎者,以剖宮產最為安全。
3、若橫位臨產後,孕婦和家屬堅持不同意剖宮產者可在乙醚深度全麻下,行“
內倒轉術 ”——術者仲手入宮腔,牽出胎足,將胎兒轉成臀位後助娩,但是此方法危險性較大,現已很少套用。
4、
妊娠 後期若發現橫位,應引起足夠重視,可採用胸膝臥位,艾炙
至陰穴 等方法進行糾正,若不成功,可進行
外倒轉術 。如果臨產前,這種
胎位 仍未能糾正,就應提前住院施行
剖腹產 。總之,要定期進行胎位檢查及時糾正,以防萬一。
胎位不正矯正 膝胸臥位式——這是準媽媽最常用的自我矯正方法,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效果顯著。首先要解盡小便,放鬆褲帶,然後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頭放在床上,臉轉向一側,雙手前臂伸直,手撐開平放於床面,胸部儘量與床貼緊,臀部抬高,大腿與小腿彎曲成直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鐘。7天為一療程,再複查
胎位 。胸膝臥位將使胎臀退出盆腔,藉助寶寶的重心改變,使胎頭與胎背所形成的弧形順著宮底弧面滑動完成
臀位 轉為頭位機會。
側臥式——以往習慣左側臥睡的媽媽,現在可以換右側臥睡了,而原本習慣右側臥睡的則可以換成左側臥睡。7天一個療程,使不正的胎位得以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