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溝村

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坑鎮背溝背溝村,原稱大泉溝村,清宣統年稱背溝村。屬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坑鎮轄村,位於縣境南部,距坑鎮5公里,距縣城35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900人。坑(鎮)倍(甘)公路過境。鄰村有高仲家窪、郭家溝、白家甲、孫家塄、寨園山等。農業以種植黃豆、小米、土豆、玉米、紅薯、綠豆為主。境內紅棗享有盛名,是高級營養滋補佳品。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背溝村
  • 外文名稱:Back village
  • 別名:大泉溝村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坑鎮背溝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前溝,後溝
  • 政府駐地:前溝
  • 郵政區碼:719202
  • 面積:2.5平方公里
  • 人口:900
氏族來源,革命傳統,歷史名人,奇聞逸事,境內資源,

氏族來源

佳縣背溝村《高氏家族世譜》記載,背溝村高氏一族來源,據祖輩相傳和碑文、掛鐘考證,高氏先祖兄弟三人,在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縣白草村渡黃河,至黃河岸以西20里的地方(現背溝村和高仲家窪村)安家落戶。高仲家窪村“娘娘廟”碑文顯示此碑為明洪武年間重修,證明先祖已在此地安居。由此推測,高氏先祖遷至背溝村和高仲家窪村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
700多年前,高氏先祖遷徙至現今的背溝村,挑選了一處名曰“舍窠”的地方安家落戶。“舍窠”在高山之上,行走用水極為不便,先祖們便在“新舍窠”(兩處遺址均有跡可尋,深挖幾尺便現磚頭、石塊、瓷器等物件和菸灰等遺蹟)山根下的一股大泉水旁安家落戶,三遷總算安定下來。村名也正式命名為“大泉溝村”,並註冊皇家地輿。現村中後溝“神樓”所掛鐵鐘鑄有“康熙六十一年鑄造”和“龍壽里十甲九都大泉溝村立”等字樣;前溝火神廟所掛鐵鐘鑄有“宣統年鑄造”和“大泉溝村立”等字樣。經考證,背溝村原村名為“大泉溝村”。
宣統年以來,村人大都住著低洼背陰處窯洞,又因大泉水一度斷流(傳說一醉漢在泉邊小溺惹怒了水神),路人故而戲稱“背溝”,久而久之得此村名。
截止2009年,高氏一族的先祖們具有實地考證的可以上溯到十五世祖,幾百年來相同輩份的人按祖先留下來的字取名,如下:
背溝村百度地圖
一世:不詳
二世:不詳
三世:不詳
四世:介
五世:樹、展、能
六世:步、福、丁
七世:登、雲、天、德
八世:自、光、生、仲、申
九世:獻、尚、增、迎
十世:文、明、鳳、善、應、元、俊、得
十一世:宏、世、再
始祖墳塋始祖墳塋
十二世:澤、克
十三世:成、榮
七百多年來,全族已發展到3000多人的望族(含後裔)。全族居住分布為七支:高仲家窪村、背溝村、白家甲村、店鎮三岔溝村、店鎮賀家焉村、木頭峪鄉高李家溝村、榆陽區安崖鎮硬地峁村和橫山縣塔灣鎮付元則村。其中白家甲村、三岔溝村、賀家焉村、高李家溝、硬地峁村(乾隆年間)為背溝村的分支;付元則村為光緒年間硬地峁村的分支。
以“大泉溝”和“高仲家窪”兩村名中的“大”、“仲”二字推測先祖兩兄弟中老大住大泉溝村,老二住高仲家窪村,以此留於後人紀念。此推測已與傳說及輩份高低相印證。而“老三”不知所終——早亡或遷址?

革命傳統

背溝村是個老革命根據地,1927年建立黨支部。1934年10月,根據中共陝北特委指示,中共葭縣縣委在坑鎮背溝村召開大會,成立了葭縣蘇維埃政府,取代了縣革命委員會。主席高長直、副主席高述先。下設財政、教育、土地、糧食、民政、軍事、肅反等7個委員會及保衛隊,各設主任(隊長)1人。
葭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一月左右,國民黨軍隊瘋狂“圍剿”蘇區,縣蘇維埃政府機關及原來公開身份的共產黨員分批遷往吳堡蘇區,在中共葭縣縣委統一領導下,堅持革命鬥爭。
當地老革命幹部張達志、高長久、高長職曾多次來村開秘密會議,指導當時的對敵鬥爭。
村中被追認革命烈士:
高尚俊,男,漢族,1921年生,農民,祖輩務農為生,1940年參加革命,陝北警備三團某部通訊員。1943年在甘肅省西慶陽(今慶陽)孟馬縣戰鬥中犧牲。
高獻維,男,出生年月?漢族,陝北紅軍四六支隊副排長,為營救地下黨員,在吳堡縣衙劫獄時被敵人發現後慘遭殺害,其頭顱被懸掛於吳堡城樓上示眾,後家人出錢贖回頭顱安葬。
高尚俊,男,漢族,1906年生,貧農。兒時給地主、富農扛長工打短工,1923年參加革命,游擊隊副隊長。1934年7月在米脂縣圪凹店村和敵人遭遇被殺害,享年29歲。
高文再,男,漢族,1918年生,農民。193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延安聯防司令部排長。1945年在一次戰鬥中受重傷,不久後犧牲,享年27歲。(《高氏家族氏譜》記載上述四名)
高獻如,男,漢族1913年生,陝北紅五團一連二排排長。1934年3月在佳縣王家畔村因戰犧牲,享年21歲。

歷史名人

高應奎,男,漢族,1924年12月生,陝西佳縣背溝村人。1945年在陝甘寧邊區米脂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7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米脂中學,被分配到陝甘寧邊區綏德分區保全處工作,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1948年9月任西安西北公安部秘書。1950年6月回響黨的號召自願支援邊疆,分配至新疆公安廳文保處,歷任股長、科長。1954年9月起歷任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公安處副處長、處長。1961年5月調入自治區黨委政法辦公室工作,任政法幹部處處長。1962年9月任自治區人委政法辦公室主任。1970年9月任自治區教育廳政治處處長。1979年9月任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1981年4月任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1983年5月任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1992年1月離休。2008年9月3日上午10時在烏魯木齊市逝世,享年84歲。
高銘顯(1925—),男,漢族,陝西佳縣背溝村人,中共黨員,陝西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副廳級離休幹部。1943年至1945年在米脂中學讀書,期間曾在米脂沙店區李家村國小任教一年。畢業年參加米脂縣地方選舉工作,後進入陝甘寧邊區保全處警政訓練班培訓。1946年至1953年曆任邊區保全處幹部科科員,延安南區武工隊隊員,子洲縣保全科科員,邊區保全處治安處幹事,治安處政治協理員少數民族偵察科副科長,一直從事內部保衛等機密工作,為反奸防特完成重要歷史使命。1954年調任水利部劉家峽水力發電站籌備處保衛科長,甘肅省公安廳一處偵察科長。1956年至1980年曆任中央公安學院西安分院教研員,班主任,眉縣車站中學校長,眉縣齊家寨中學總支書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政治迫害,1978年平反。1980年至1991年任陝西省司法局信訪室負責人,陝西省政法幹校辦公室副主任。1989年陝西省高教局授予從事教育工作30年榮譽證書。1991年7月離休,1992年經陝西省委批准享受副廳級離休幹部待遇。1994年8月國家法務部授予司法行政一級金星榮譽章及證書。
高文憲,1917年2月生,1933年參加陝北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隊伍中歷任勤務員,班長,排長,政治指導員,連長,副營長,縣大隊大隊長,武裝部副部長,兵役局局長,民航赤峰站政治委員等職。1977年1月26日因病逝世。(《高氏家族氏譜》)
高明亮,1951年生,原籍佳縣坑鎮背溝村,現居延安甘泉縣。1970年參加工作。曾在全國、省、市、縣報刊電台發表各類文章300餘篇。著書《延安風物》、《中國集報大事典》。曾獲“延安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延安市突出貢獻者”、“陝西省優秀宣傳工作者”、“全國集報突出貢獻獎”、“全國集報成才典型人物獎”、“全國百名共和國創業功勳人物”等各種表彰獎勵七十多次。兼職中國報業協會集報分會副會長,陝西省收藏家協會集報專業委員會主任、延安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集報分會會長、延安民俗協會理事,延安收藏協政府會常務理事等職。

奇聞逸事

1948年春夏之際,縣境內以本村為中心大旱成災,群狼傷人食人,死傷259人,僅本村就死傷40多人。
狼則溝狼則溝

境內資源

大泉水,發源於前溝綹咀的泉水,噴出的水柱直徑達25CM多,長年川流不息。經陝西省技術部門檢驗,不需處理可直接飲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