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雙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一。具有養肝補血,滋腎健脾之功效。主治婦人數月一行經。無或先或後之異,又無或多或少之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腎雙治湯
-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 功用:養肝補血,滋腎健脾
肝腎雙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一。具有養肝補血,滋腎健脾之功效。主治婦人數月一行經。無或先或後之異,又無或多或少之殊。
肝腎雙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一。具有養肝補血,滋腎健脾之功效。主治婦人數月一行經。無或先或後之異,又無或多或少之殊。組成白芍三錢(9g),當歸、山藥、熟地各五錢(15g),甘草五分(1.5g),陳皮三分(0...
肝腎雙治湯 《肝腎雙治湯》是出自《辨證錄》卷十一的中醫處方。【組成】白芍3錢,當歸5錢,山藥5錢,熟地5錢,甘草5分,陳皮3分,茯苓2錢,山茱萸2錢,神曲1錢。【主治】婦人數月一行經。【用法】水煎服。
肝腎兩舒湯,中成藥名。配方由熟地、玄參、茯苓等組成。【組成】熟地1兩,玄參1兩,茯苓3錢,白芍1兩,柴胡1錢,當歸5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丹皮3錢。【主治】肝火鬱結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用法】水煎服。【各家論述】此方歸、芍、柴、梔所以舒肝者,風以吹之也;熟地、玄、丹所以補腎者,雨...
滋補肝腎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名方》第四章引關幼波方。具有滋補肝腎之功效。主治慢性遷延性肝炎,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證屬肝腎陰虛型者。症見腰腿痰軟無力,勞累則肝區痛,睡眠多夢,精神疲倦,頭暈目眩,有時盜汗,舌淨無苔或舌質稍紅,脈沉細弦。組成 北沙參、白芍、川斷、菟絲子、女貞子各15克,...
腎肝同補湯,是一味藥,主治兩脅飽悶,腰脊難於俯仰。方名 腎肝同補湯 組成 熟地1兩,山茱萸5錢,白芍5錢,當歸5錢,柴胡2錢,肉桂1錢。主治 兩脅飽悶,腰脊難於俯仰。用法用量 水蒸服 各家論述 此方熟地、山茱萸補腎之藥,而當歸、白芍、柴胡、肉桂補肝之品,今補肝之藥,反多於補腎者,可見腎為...
治宜滋補肝腎、溫經散寒。方用補肝湯、補肝細辛散、防風補煎、加減六君子湯等。”2.《中醫大辭典 內科分冊(試用本) 肝虛證》:“肝虛寒證 證名。指素體陽虛,肝臟虧損所出現的證候。《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病苦脅下堅,寒熱,腹滿不欲飲食,腹脹,悒悒不樂,婦人月經不利,腰腹痛,名日肝虛寒也...
牛膝黃精豬腎湯是以牛膝為主料的菜品。菜 名: 牛膝黃精豬腎湯 主 料: 牛膝20克,黃精15克,川斷10克,杜仲10克,豬腎1對。做 法: 水煎調味飲湯吃腎,每日1次,連服30天。藥用價值: 主要治療腰肌勞損肝腎兩虛型:腰痛反覆發作,時輕時重,休息後減輕;喜用雙手捶腰,手足麻木、耳鳴、口乾咽燥,舌質紅...
滋補湯類中流傳最廣的品類,有:藥膳、花饌等。傳統靚湯 阿膠紅棗烏雞湯 具養肝、補血、滋陰、養顏之功效。烏雞:《本草綱目》李時珍說:烏雞稟受了水木的精氣,故肝腎及血分病宜用,能補虛強身,治一切虛衰疾病,又治消渴及噤口痢,以及胸脅腕腹絞痛,益產婦,也能治產後虛弱、崩中帶下。阿膠:《中華本草》:“...
杜仲豬腰湯是一道家常菜,也是藥膳。主要食材有豬腰子、杜仲、雞血藤、桑寄生、棗等,具有補益肝腎、強腰壯骨功效。菜品特色 菜品名稱:杜仲豬腰湯 功效:肝調養食譜,腎調養食譜,糖尿病食譜,高血壓食譜 口味:鹹鮮味 工藝:煮 做法 做法一 1. 豬腰洗淨,剔除筋膜後切成腰花,用開水氽燙後洗去浮沫。2. 杜仲...
功用:補肝益腎,養血強筋。主治:關節脫位。出處:《傷科大成》附方3補腎養血湯 組成:鹽枸杞、制巴戟、制續斷、當歸、酒白芍、炒枳殼、澤瀉、木瓜、萆薢各9克,川厚朴6克,漢防己、雲茯苓各12克,北黃耆15克,竹茹30克。功用:補肝腎,養氣血。主治:肝硬化腹水恢復期。出處:《肝硬化腹水證治》附方4補腎...
二補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會約》卷三。具有滋補腎元,滋陰補火之功效。主治陰陽兩虛,六脈俱弱,夜熱肢冷,失血便泄。組成 熟地三五錢(15-25g),當歸(炒)二錢(10g),黃芪(蜜炒)二錢(10g),枸杞二錢(10g),甘草(炙)一錢半(7.5g),杜仲(鹽炒)二錢(10g),棗皮一錢(5g),白朮一...
豬腰湯是指以用豬腰為主料,常放入核桃、枸杞子等輔料燉煨而成的湯。豬腰湯還是一道漢族藥膳。尤其適合更年期男人的腰酸腿疼、陽痿遺精、性慾減退等症狀,產後月子補腰腎,糖尿病並發高血壓屬肝腎不足者,症見腰酸無力,不耐久坐,雙膝酸軟,步履乏力,頭暈眼花,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沉細弦。做法 把全部用料...
阿膠紅棗烏雞湯:具有養肝、滋陰、補血養顏、益精明目的作用。尤其對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產婦、手術後恢復身體的人效果更佳。烏雞:《本草綱目》李時珍說:烏雞稟受了水木的精氣,故肝腎及血分病宜用,能補虛強身,治一切虛衰疾病,又治消渴及噤口痢,以及胸脅腕腹絞痛,益產婦,也能治產後虛弱、崩中帶...
1.從中醫養生角度,豬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乾咳、便秘和難產。2.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癒合之功效。3.羊肉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
女性經期後連續三天喝喝當歸烏雞湯,只要持之以恆,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具有調經補血的功效。烏雞是藥食同源的保健佳品,具有滋養肝腎、養血益精、健脾固沖、延緩衰老的功效。 這道當歸烏雞湯具有調經補血、滋養肝腎、延緩衰老的功效。①《本經》:主咳逆上氣,溫瘧...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症;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黃芪食療...
馬肉山藥湯是一道以馬肉、山藥、大棗為主料,精鹽等為調料製作的菜品。簡介 馬肉味甘、酸,性寒,入肝、脾二經;有補中益氣,補血,滋補肝腎,強筋健骨之功效。山藥性味甘、平。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嬴。治食少便溏、虛勞、喘咳、尿頻、帶下、消渴。屬於燉煮類菜餚。菜系及功效:遺精食譜。材料 馬肉500克,...
川斷羊腎粥是先煮川斷、羊腎、羊肉,加入調料,湯成下米和薏米熬成粥而成。晨起作早餐服食。健脾利水,溫腎安胎。川斷、羊腎、羊肉都為大補食物。製法 先煮川斷、羊腎、羊肉,加入調料,湯成下米和薏米熬成粥。功效 健脾利水,溫腎安胎。用法 晨起作早餐服食。續斷 異名 龍豆,屬折(《本經》),接骨、南草(...
益氣補沖湯 益氣補沖湯是一種中藥湯劑。辨證 肝腎精枯,氣血虧甚。【治法】氣血雙補,兼滋肝腎。組成 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神12克,當歸9克,熟地12克,黃芪9克,枸杞子9克,菟絲子9克,炙甘草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補虛損、益正氣、烏骨雞性平、味甘; 具有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等作用。食用烏雞,可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年人、少年兒童、婦女,特別是產婦食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宜食。靚湯心水 1. ...
補血養顏湯是一款菜品,主料有烏雞,阿膠,桂圓,枸杞,紅棗,桑葚。基本材料 材料 烏雞、阿膠、黃精、桂圓、紅棗、枸杞、桑葚、姜。做法 1、烏雞1隻,洗淨。2、熬煮3小時後,用慢火熬煮3小時的老火靚湯 特點:滋陰、養肝、補血、美容 功效說明 烏雞:《本草綱目》李時珍說:烏雞稟受了水木的精氣,故肝腎及血分病...
2、木耳絲連同鱉裙絲、雞絲一起下鍋,加下原湯、味素、鹽、胡椒粉、白糖、醬油。待湯燒成金黃色時,用水澱粉勾芡,加入雞油,起鍋,盛入碗內,撒上火腿絲即成。功效:滋補強壯。適用於臟腑陽虛,虛火妄動或肝腎不足,婦女經水不調、經閉、血瘀等病症者食用。雙菇烏雞湯 原料:烏骨雞一隻,香菇蘑菇適量,料酒...
精選佤族大山裡的原生生態黑頭草,補肝益腎、生精養血,烏髮壯發。產品特色 1.佤族大山裡的黑髮黃金——黑頭草 佤族大山居民每日三杯黑頭草茶,到老長發濃密無白髮,被人們譽為“黑髮黃金”。2.古方今用,烏髮壯發 依據百年來滇南佤族人烏髮秘方,黑子烏根湯發掘此中藥力量,首次將此方改進套用。3.補腎生精,發黑...
以上三方均由八珍湯加減而成,皆具益氣補血作用而主治氣血兩虛之證。其中十全大補湯較之八珍湯多芪、桂,偏於溫補!人參養榮湯較之八珍湯多志、陳、五味,並去川芎之辛竄,復增靜養血分,寧心安神之功!泰山磐石散系八珍湯減去茯苓之滲利,而加續斷補肝腎、益沖任,黃芪益氣昇陽以固胎元,黃芩、糯米、砂仁...
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年人、少年兒童、婦女,特別是產婦食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宜食。食物相剋 烏骨雞:烏骨雞不宜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蔥、蒜一同食用;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與芥末同食會上火。何首烏:何首烏忌豬肉、血、無鱗魚、蔥、蒜,惡蘿蔔...
藥性:甘、苦,寒。歸肺、腎、胃經。功效: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膩之性較強,脾虛泄瀉、痰濕內盛者忌用。11、石斛 藥性:甘,微寒。歸胃、腎經。功效: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法用量:煎服,6~12g。鮮品可用15~30g。12、枸杞子 藥性:甘,平。歸肝、腎經...
總之.早泄與心、肝、腎密切相關.其制在心.其藏在腎.其動在肝。因此中醫在臨證遣藥時也每每從心、肝、腎入手.便會屢試不爽。方藥十一方鎖陽湯散(鎖陽、五倍子、苦瓜子、甘草)為基礎方,採納外治之綜合加減法:外加腎陰虛者女貞等,腎陽虛者蛇床子等,進而改善腎失封藏者,加用川楝子、薄荷等疏肝肝失疏泄,...
氣血雙補,兼滋肝腎。主治 氣血虧甚,經閉數月,皮膚乾燥不潤,形體消瘦,心累氣短,動則喘逆,頭暈目眩,腰疫無力,食少,舌質淡,苔正常,脈緩無力。方義 以四君子湯補脾益氣;以黃芪、當歸“補血湯”益氣生血;以熟地、枸杞益陰填精;以菟絲子益腎氣、助腎陽。諸藥配伍,共呈健脾益腎,滋血益精之功。
欲補肝腎,恐戀邪不去;欲祛風邪,恐尤更傷陰分。張氏以麻黃三錢配合山藥二兩,水煎臨臥服下,得微汗,喘愈強半,繼以山藥粥預後。一人,年四十餘,素有喘證,其脈五至余,右寸浮大,重按即無。肺脾腎虧損,腎不納氣治以雪沃湯。生山藥一兩半,牛蒡子四錢,同煎去渣調入柿霜餅六錢,連服二次痊癒。牛...
注意:黃芪應選用炙黃芪也叫熟黃芪,當歸應選擇甜當歸,使用當歸頭和當歸尾最好。黃芪當歸比例為5:1,如果比例錯誤,燉出來的湯苦澀難喝。製作:烏雞肉洗淨,切塊,當歸、黃芪洗淨,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症見經期不準,經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