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下墜

肛門下墜

肛門下墜臨床多見,或單一出現,或與其它症狀相伴出現。患有肛門下墜此種症狀的疾病,輕者影響健康,重者引起生命危險,應引起足夠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肛門下墜
  • 症狀:小腹部出現脹痛、下墜的感覺
  • 類型:肛腸疾病
  • 引發:癌變
  • 原因:肛門直腸周圍感染
  • 危害:直腸癌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肛門下墜在肛腸科疾病中是常見症狀,如內痔、肛隱窩炎、肛裂、脫肛、息肉痔、鎖肛痔等。
內痔:Ⅱ~Ⅳ度內痔伴靜脈曲張型外痔的患者排便時,有腫物脫出於肛門外,使肛門部血液回流受阻,痔靜脈淤血擴張。此時大便雖已解完,但由於痔靜脈過度擴張刺激肛門,仍有下墜感和排便未盡感,此時患者為使糞便儘快排淨,增大腹壓用力排便,致使痔靜脈擴張更加嚴重,內痔脫出,外痔腫脹更為明顯,墜脹感越發嚴重,成為一種惡性循環。隨著內痔脫出及靜脈曲張性外痔的日益嚴重,墜脹、排便未盡感也就更加明顯。因此,痔瘡患者要儘量縮短排便時間,不過度用力排便,以減輕大便時越蹲越下墜和排便不乾淨的感覺。如果出現以上症狀並伴有排便次數增多,或便秘與腹瀉交替,或大便變形,則應高度懷疑有肛門直腸腫瘤發生的可能,應認真檢查,及時治療。
肛隱窩炎:肛隱窩炎是肛竇感染引起的炎性反應性病變,臨床症狀表現為肛門疼痛、掻癢,溢出黏液或血水等異常分泌物。肛隱窩炎是繼發肛周疾病的禍根。
肛裂:肛裂的病因現如今仍不清楚。通常認為便秘或腹瀉引起的肛管損傷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他的危險因素有克羅恩病、肛管手術瘢痕和分娩創傷。結核、梅毒HIV皰疹等感染原因少見。最近認為,局部缺血是肛裂的重要原因。屍體解剖證實,肛管後正中線的血運最差。而肛管靜息壓升高可以通過壓迫血管進一步減少肛管黏膜血流,引起缺血性潰瘍或肛裂。Doppler血流超聲也證實大多數病例後正中線處肛管黏膜的血流減少,肛裂患者尤為明顯。這表明肛裂可能是一種缺血性潰瘍。
脫肛: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於肛門外,多見於3歲以下小兒。僅有黏膜脫出者稱為不完全性脫垂,直腸各層同時翻出者稱為完全性脫垂。本病多與盆底組織先天發育不良,經常便秘、腹瀉等情況使腹內壓長期增高或突然增高有關。
息肉痔:直腸內的贅生物。是一種直腸良性腫瘤,分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症見便血、腹痛、黏液便或便後肛內有物脫出等。
鎖肛痔:肛門狹窄猶如鎖住肛門一樣的病證。症見排便習慣改變、膿血便、里急後重、便細而帶扁,時流臭水等症。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肛管直腸惡性腫瘤。

鑑別診斷

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
1.肛門視診:檢查有無內痔脫出,肛門周圍有無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贅,必要時可行蹲位檢查。觀察脫出內痔的部位、大小和有無出血及痔貂膜有無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
2.肛管直腸指診:是重要的檢查方法。1、2度內痔指檢時多無異常;對反覆脫出的3、4度內痔,指檢有時可觸及齒狀線上的纖維化痔組織。肛管直腸指診可以排除肛門直腸腫瘤和其他疾病。
3.肛門直腸鏡:可以明確內痔的部位、大小、數目和內痔表面豁膜有無出血、水腫、糜爛等。
4.大便隱血試驗:是排除全消化道腫瘤的常用篩查手段。
5.全結腸鏡檢查:以便血就診者、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齡超過50歲者、大便隱血試驗陽性以及缺鐵性貧血的痔患者,建議行全結腸鏡檢查。
痔的鑑別診斷
即使有痔存在,也應該注意與結直腸癌、肛管癌、息肉、直腸彩膜脫垂、肛周膿腫、肛瘩、肛裂、肛乳頭肥大、肛門直腸的性傳播疾病以及炎性腸病等疾病進行鑑別。

治療原則

有肛門下墜,便意頻頻不間斷,要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如診治不及時,可使病情加重,危及生命。肛門下墜屬於實證者很多,如II、III期內痔,肛門狹窄,肛周炎等。這些病例肛門下墜時間短,不連續,便時或腹壓增大時下墜,時好轉可不下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