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纖維瘤/肌纖維瘤病

肌纖維瘤/肌纖維瘤病又稱先天性泛發性纖維瘤病,指有收縮功能的肌樣細胞排列在薄壁血管周圍形成的良性腫瘤,孤立性者稱為肌纖維瘤,多發性者為肌纖維瘤病。本病不常見,好發於男性嬰幼兒,其特點為多發性堅實性真皮和皮下結節,頭、頸和軀幹部常見。可手術切除,如果僅皮膚及骨骼發生纖維瘤則預後良好。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外科
  • 多發群體:男性嬰幼兒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 常見症狀:頭頸部紫色斑丘疹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有少數家族性發病的病例,提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

嬰兒肌纖維瘤病多發於新生兒和2歲以內的嬰幼兒,好發於頭、頸和軀幹部。本病的特點為多發性堅實性真皮和皮下結節,皮膚病變外觀呈紫色斑丘疹,類似血管腫瘤。皮下病變最常表現為無痛性、活動性腫物,但深在性病變可不活動。部分患兒可發生骨損害,肌纖維瘤可侵犯內臟包括胃腸道、乳腺、肺、肝、胰腺或腎臟。
四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位於軟組織的病損,影像學表現差異很大,部分病例界限清楚,部分病例呈浸潤性增長,但病損中心或周圍常伴有鈣化。長骨內病損,影像學上表現為乾骺端多發性放射線透射區,常有硬化性邊緣和中心性鈣化。
2.病理檢查
低倍鏡下,病損呈分葉狀結節或多結節,嬰幼兒較大的病損呈特徵性的雙相生長,兩種主要的病損成分呈帶狀分布。周邊區由胖梭形肌纖維母細胞組成,排列成短束狀或旋渦狀結構,胞界不清,胞質嗜酸性,核長呈紡錘狀,細胞無明顯異形。中央區由小圓形或多邊形原始間葉細胞組成,呈片狀分布,細胞質少,核稍大,深染,可見核分裂、鈣化、壞死、囊性變和間質玻璃樣變性。
五 診斷
診斷要點如下。
1.嬰兒肌纖維瘤病多發於新生兒和2歲以內的嬰幼兒,好發於頭、頸和軀幹部。
2.本病的特點為多發性堅實性真皮和皮下結節,皮膚病變外觀呈紫色斑丘疹,類似血管腫瘤。
3.影像學檢查可表現界線清楚腫塊,但病損中心或周圍常伴有鈣化。
4.病理檢查可見皮下結節在細胞區,顯示有卵圓形到梭形核的成纖維細胞排列成交織束狀或漩渦狀,在細胞較少區,間質可呈黏液樣和毛細血管增生。?
六 治療
本病常採用手術切除,少數病例可復發,但可通過再切除而控制。
七 預後
如果僅皮膚及骨骼發生肌纖維瘤則預後良好,如無併發症可望在1~2歲時纖維瘤自然消退。 肌纖維瘤如累計重要臟器,如肺部,死亡率高,存活超過4個月者損害可自然消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