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

聽證

聽證指的是行政機關在作出有關行政決定之前,聽取行政相對人陳述、申辯、質證的程式。聽證是聽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的重要法律程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聽證
  • 外文名:Hearing
  • 聽證:聽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的法律程式
  • 聽證制度:順應現代社會民主化趨勢
  • 深圳市:在中國最早引進聽證制度
  • 1996年:全國普及
  • 聽證範圍:立法法沒有規定聽證的範圍
聽證簡介,範圍,聽證制度,

聽證簡介

一項安排或處置須經相關者對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質證才能設定和實施的制度。聽證也稱聽取意見,指行政機關在做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決定時,應聽取相對人的意見。聽證已成為當今世界各法制國家行政程式法的一項共同的、同時也是極其重要的制度。聽證制度的發展順應了現代社會立法、執法的民主化趨勢,也體現了政府管理方式的不斷進步。
中國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時,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聽證是指行政機關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在作出決定前,由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聽取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與法律依據,並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和申辯及意見的程式活動。聽證程式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聽取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由聽證程式參加人就有關問題相互進行質問、辯論和反駁,從而查明案件事實的過程。
聽證聽證

範圍

立法的聽證範圍
立法法沒有規定聽證的範圍。考慮到目前聽證活動開展的現狀,示範稿對聽證的範圍作出規定。聽證的範圍,示範稿區分兩種情況作出規定:即應當舉行聽證會和可以舉行聽證會的情況。對於法律法規案內容涉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事項(如徵收利息稅,關於婚姻法的修改,幾乎是所有公民關注的問題)或者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益有較重大影響(如房屋拆遷方面的法規,可能不是對多數個人或組織有影響,但對於某個群體有較重大影響),都應當舉行聽證會。可以舉行聽證會的情況,是指在這些情況下,可能需要舉行聽證會,也有可能通過座談會、專家論證會的方式徵求意見更合理(示範稿第五條)。如契約法中爭議比較大的問題,可能召開由法學家參加的專家論證會更合適。
聽證聽證
行政處罰的聽證範圍
中國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時,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如果稅務行政機關對處罰相對人的罰款金額,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達到2000元以上,組織達到1萬元以上,處罰相對人都可以依法要求稅務機關舉行聽證。

聽證制度

聽證制度是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決定前,由行政機關告知決定理由和聽證權利,行政相對人表達意見、提供證據以及行政機關聽取意見、接納證據的程式所形成的一種法律制度。
聽證是一個帶有現代民主政治色彩的制度。1946年美國制定《聯邦行政程式法》,第一次規定聽證程式為行政程式的核心。它的基本精神是:以程式的公正,保證結果的公正。
中國最早引進聽證制度的是深圳市。真正在全國普及是在1996年,《行政處罰法》將聽證制度納入行政執法程式
第九十九條 在作出下列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違法嫌疑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一)責令停產停業。
(二)吊銷許可證或執照。
(三)較大數額罰款。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違法嫌疑人可以要求舉行聽證的其他情形。
較大數額罰款是指對個人處以2000元以上罰款,對單位處以10000元以上罰款,對違反邊防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個人處以6000元以上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要求聽證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舉行聽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