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由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著、經聯共(布)中央審定的一部聯共(布)黨史著作,全稱為《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歷史簡明教程》,最初書名是《聯共(布)黨史通俗教程》,又稱《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簡稱《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首次出版於1938年10月。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分為導言、正文和結束語三個部分,歷史跨度從1883年到1937年,記述了聯共(布)的產生與發展、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和鞏固、蘇聯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並建成社會主義的歷史。其中,導言主要概括了蘇聯共產黨是如何建立和發展的、聯共(布)領導蘇聯人民經過三次革命最終在俄國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以及聯共(布)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研究聯共(布)歷史的意義。正文分為十二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講述無產階級政黨即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與發展過程,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講述聯共(布)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過程,第九章至第十二章主要講述聯共(布)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結束語一共有六條,總結了聯共(布)所走過的歷史道路的經驗教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 外文名:История Всесоюзн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Большевиков): Краткий курс(俄語全稱)
    Краткий курс истории ВКП(б)(俄語簡稱)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Bolsheviks)(英語全稱)
  • 作品別名: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歷史簡明教程(全稱)、聯共(布)黨史通俗教程、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
  • 作者: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
  • 作品類別:黨史著作
  • 首版時間:1938年10月
  • 中譯本字數:302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分為導言、正文和結束語三個部分。
導言主要概括了蘇聯共產黨是如何建立和發展的;聯共(布)領導蘇聯人民經過三次革命最終在俄國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以及聯共(布)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研究聯共(布)歷史的意義。
正文分為十二章,這十二章是以史達林所提出的聯共(布)黨史分期法為基礎來寫的,大綱與史達林在1937年初給教科書的編者們的信中所列大綱相差無幾,歷史跨度從1883年到1937年,敘述了聯共(布)如何領導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講述無產階級政黨即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與發展過程。在建黨方面,布爾什維克同“經濟派”、孟什維克、托洛茨基派、召回派、各色各樣唯心主義者直至經驗批判主義者作鬥爭,經過了思想上、組織上、政治上和理論上的認真準備,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真正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講述聯共(布)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過程。在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時期,布爾什維克黨於1917年領導工人階級進行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並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後來又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並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創建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第九章至第十二章主要講述聯共(布)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聯共(布)領導蘇聯人民戰勝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之後,實行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蘇聯的國民經濟,完成了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結束語一共有六條,總結了聯共(布)所走過的歷史道路的經驗教訓。

作品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為在俄國建立社會民主工黨而鬥爭(1883—1901年)
一 俄國農奴制度的廢除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現代工業無產階級的出現。工人運動的最初階段
二 俄國民粹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普列漢諾夫及其“勞動解放社”。普列漢諾夫對民粹主義的鬥爭。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
三 列寧革命活動的開始。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
四 列寧反對民粹主義和“合法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列寧提出的工農聯盟思想。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五 列寧反對“經濟主義”的鬥爭。列寧《火星報》的出現
簡短的結論
第二章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成立。黨內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的出現(1901—1904年)
一 1901—1904年間俄國革命運動的高漲
二 列寧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計畫。“經濟派”的機會主義。《火星報》為列寧計畫而鬥爭。列寧的《怎么辦?》一書。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思想基礎
三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黨綱黨章的通過和統一的黨的成立。大會上的意見分歧和黨內兩派即布爾什維克派與孟什維克派的出現
四 孟什維克首領們的分裂行動和第二次代表大會後黨內鬥爭的尖銳化。孟什維克的機會主義。列寧的《進一步,退兩步》一書。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基礎
簡短的結論
第三章 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在日俄戰爭和俄國第一次革命時期(1904—1907年)
一 日俄戰爭。俄國革命運動的繼續高漲。彼得堡的罷工。1905年1月9日工人在冬宮前舉行的遊行示威。示威民眾遭到槍殺。革命的開始
二 工人的政治罷工和遊行示威。農民革命運動的增長。“波將金”號裝甲艦上的起義
三 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在策略問題上的分歧。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一書。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策略基礎
四 革命的進一步高漲。1905年10月的全俄政治罷工。沙皇政府的退卻。沙皇的宣言。工人代表蘇維埃的出現
五 十二月武裝起義。起義的失敗。革命的退卻。第一屆國家杜馬。黨的第四次(統一)代表大會
六 第一屆國家杜馬的解散。第二屆國家杜馬的召開。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第二屆國家杜馬的解散。俄國第一次革命失敗的原因
簡短的結論
第四章 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在斯托雷平反動時期。布爾什維克正式形成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1908—1912年)
一 斯托雷平實行反動。反政府階層知識分子的蛻化。頹廢情緒。黨內一部分知識分子轉入馬克思主義敵人營壘而企圖修正馬克思主義理論。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駁斥修正主義分子而捍衛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理論基礎
二 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三 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在斯托雷平反動年代。布爾什維克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的鬥爭
四 布爾什維克反對托洛茨基主義的鬥爭。反黨的八月聯盟
五 1912年召開的黨的布拉格代表會議。布爾什維克正式形成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簡短的結論
第五章 布爾什維克黨在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前工人運動高漲年代(1912—1914年)
一 1912—1914年間革命運動的高漲
二 布爾什維克的《真理報》。第四屆國家杜馬中的布爾什維克黨團
三 布爾什維克在合法組織中的勝利。革命運動的繼續增長。帝國主義戰爭前夜
簡短的結論
第六章 布爾什維克黨在帝國主義戰爭時期。俄國第二次革命(1914年—1917年3月)
一 帝國主義戰爭的發生和起因
二 第二國際各黨轉到本國帝國主義政府方面。第二國際瓦解為各個社會沙文主義黨
三 布爾什維克黨在戰爭、和平與革命問題上的理論和策略
四 沙皇軍隊在前線的失敗。經濟破壞。沙皇制度的危機
五 二月革命。沙皇制度的覆滅。工兵代表蘇維埃的成立。臨時政府的成立。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簡短的結論
第七章 布爾什維克黨在準備和進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期(1917年4月—1918年)
一 二月革命後的國內狀況。黨走出地下狀態轉向公開政治活動。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列寧的四月提綱。黨的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方針
二 臨時政府危機的開始。布爾什維克黨四月代表會議
三 布爾什維克黨在首都的成功。臨時政府軍隊在前線進攻的失利。工人和士兵七月遊行示威的被鎮壓
四 布爾什維克黨準備武裝起義的方針。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
五 科爾尼洛夫將軍的反革命陰謀。陰謀被粉碎。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蘇維埃轉到布爾什維克方面
六 彼得格勒的十月起義和臨時政府人員的被捕。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和蘇維埃政府的成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
七 布爾什維克黨為鞏固蘇維埃政權而鬥爭。布列斯特和約。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
八 列寧關於著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計畫。貧農委員會和制裁富農。“左派”社會革會黨人的叛亂及其被鎮壓。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的通過
簡短的結論
第八章 布爾什維克黨在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時期(1918—1920年)
一 外國武裝干涉的開始。國內戰爭的第一個時期
二 德國的軍事失敗。德國的革命。第三國際的成立。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
三 武裝干涉的加劇。蘇維埃國家被封鎖。高爾察克的進攻及其被粉碎。鄧尼金的進攻及其被粉碎。三個月的喘息時機。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四 波蘭地主對蘇維埃國家的進攻。弗蘭格爾將軍的襲擊。波蘭計畫的失敗。弗蘭格爾的潰敗。武裝干涉的結束
五 蘇維埃國家怎樣和為什麼戰勝了英法日波武裝干涉和俄國資產階級地主白衛反革命的聯合勢力?
簡短的結論
第九章 布爾什維克黨在過渡到恢復國民經濟的和平工作時期(1921—1925年)
一 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結束以後的蘇維埃國家。恢復時期的困難
二 黨內關於工會問題的爭論。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反對派的失敗。過渡到新經濟政策
三 新經濟政策的初步總結。黨的第十一次大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列寧患病。列寧的合作社計畫。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
四 克服恢復國民經濟困難的鬥爭。托洛茨基派趁列寧患病加緊積極活動。黨內的又一次爭論。托洛茨基派的失敗。列寧的逝世。為紀念列寧而吸收黨員。黨的第十三次代表大會
五 蘇聯在恢復時期結束時的情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勝利問題。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的“新反對派”。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
簡短的結論
第十章 布爾什維克黨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而鬥爭(1926—1929年)
一 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鬥爭。托洛茨基派—季諾維也夫派反黨聯盟的形成。這個聯盟的反蘇行動。聯盟的失敗
二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農業的落後。黨的第十五次代表大會。農業集體化的方針。托洛茨基派—季諾維也夫派聯盟的被粉碎。政治上的兩面派手腕
三 對富農的進攻。布哈林—李可夫反黨集團。第一個五年計畫的採取。社會主義競賽。民眾性集體農莊運動的開始
簡短的結論
第十一章 布爾什維克黨為實現農業集體化而鬥爭(1930—1934年)
一 1930—1934年間的國際形勢。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日本強占中國東三省。德國法西斯分子上台。兩個戰爭策源地
二 從限制富農分子的政策進到消滅富農階級的政策。同歪曲黨在集體農莊運動中的政策的行為作鬥爭。對資本主義成分進行全線進攻。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
三 改造國民經濟一切部門的方針。技術的作用。集體農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機器拖拉機站中的政治部。五年計畫四年完成的總結。社會主義的全線勝利。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
四 布哈林派蛻化為政治上的兩面派。托洛茨基兩面派分子蛻化為一幫白衛殺人兇手和特務。謝·米·基洛夫遭兇殺。黨在加強布爾什維克警惕性方面的措施
簡短的結論
第十二章 布爾什維克黨為完成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實施新憲法而鬥爭(1935—1937年)
一 1935—1937年間的國際形勢。經濟危機的暫時緩和。新的經濟危機的開始。義大利強占阿比西尼亞。德意兩國武裝干涉西班牙。日本侵入中國中部。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的開始
二 蘇聯工農業的繼續高漲。第二個五年計畫的提前完成。農業的改造和集體化的完成。幹部的意義。斯達漢諾夫運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蘇維埃革命的力量
三 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蘇聯新憲法的通過
四 布哈林派—托洛茨基派特務、暗害分子和叛國者餘孽的被消滅。蘇聯最高蘇維埃選舉的準備。黨的擴大黨內民主的方針。蘇聯最高蘇維埃的選舉
簡短的結論
結束語

創作背景

歷史背景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史達林領導的蘇聯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成績的取得並沒有遮擋住國內外強大的質疑聲,批評的焦點在於他們認為史達林的路線和行動違背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作為蘇聯現實的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必須對國內外的指責和質疑的聲音做出回應,從歷史中尋找合法性來源自然是一個簡便易行的捷徑,史達林十分明白這一點,而這首先繞不開如何敘述和評價布爾什維克黨的歷史。為此,史達林將關注的目光首先投向了蘇聯歷史學界和歷史問題上。蘇聯《無產階級革命》雜誌1930年第6期發表了歷史學家斯盧茨基的文章《布爾什維克論戰前危機時期的德國社會民主黨》。該文認為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和戰前一般社會民主黨內的中派主義的危險估計不足並且鬥爭不力。史達林閱後,於1931年10月給該雜誌編輯部寫了《論布爾什維克歷史中的幾個問題》,反對該雜誌刊登斯盧茨基的關於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對中派主義估計不足和鬥爭不力的文章,反對引導人們討論那些本來是布爾什維克主義公理的問題,認為不能把列寧的布爾什維主義立場等根本問題變成討論對象。史達林在對斯盧茨基的文章的駁斥中,核心觀點是強調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對中派機會主義的鬥爭是堅定的、有力的,與機會主義的“決裂”是不可避免的和必須的,這是貫穿布爾什維克黨整個鬥爭歷史的一條主線。史達林在信中指出,否認“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論點是托洛茨基機會主義提供給“反革命資產階級一種反對布爾什維主義的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武器”,是歪曲和偽造布爾什維克黨的歷史,並稱:“據我看來,編輯部的任務就是要把布爾什維主義歷史中的問題提到應有的高度,把我們黨的歷史的研究工作納入科學的、布爾什維克的軌道,加強注意去反對托洛茨基主義偽造者和其他一切我們黨史的偽造者,經常揭穿他們的假面具。”還在信中批評該編輯部發表這樣的文章是犯了“腐朽的自由主義”的嚴重錯誤。
成書過程
1932年,史達林決定“結束對黨史敘述的隨意性和混亂狀態,消除在已出版的許多黨史教科書中存在的大量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對黨的理論和黨的歷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的隨意解釋。”緊接著,在史達林的主導下,聯共(布)中央作出關於成立“編寫聯共(布)黨史小組”的決定,授權全體中央書記即史達林、波斯特舍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斯捷茨基、皮亞特尼茨基負責該著作的審定工作。1935年10月,成立了以聯共(布)中央書記日丹諾夫為首的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專門籌備編寫這部教科書。相應地,在該委員會的領導下召集了蘇聯歷史學界的眾多專家正式開始了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如雅羅斯拉夫斯基、波斯佩洛夫、克諾林等負責教科書編寫作者集體的領導。
教科書編寫集體工作效率很高,但都被聯共(布)中央認為不符合要求。直到1937年年初,史達林給教科書的編者們寫了《關於聯共(布)歷史教科書———給聯共(布)歷史教科書編者們的信》,明確指出了現已編寫的教科書不能令人滿意的三個主要原因:“或者是因為它們在敘述聯共(布)歷史時沒有同國家的歷史聯繫起來;或者是因為它們僅限於敘述和簡單地描寫各種派別的鬥爭的事件和事實,而沒有作必要的馬克思主義的說明;或者是因為它們在結構方面,在事件分期方面,有不正確的地方。”為了避免這些缺點,史達林提出了幾點具體意見:“應當在教科書的每一章(或篇)之前,對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狀況作一簡要的歷史的說明。不僅應當敘述那些能表明蘇聯在資本主義時期在黨和工人階級中曾經存在大量派別的事實,而且應當對這些事實作馬克思主義的說明。不僅應當用簡單敘述的口吻來說明各種派別激烈鬥爭的事實,而且應當對這些事實作馬克思主義的說明。應當把聯共(布)歷史中的事件的分期工作做得有條理些。”還向教科書編者們提供了自己擬定的聯共(布)歷史教科書的詳細提綱:①為在俄國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民主黨而鬥爭(從1883年普列漢諾夫的“勞動解放社”建立起至1900年—1901年最初幾號《火星報》的出現止);②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成立和黨內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的出現(1901年—1904年);③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在日俄戰爭和俄國第一次革命時期(1904年—1907年);④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在斯托雷平反動時期和布爾什維克正式形成為獨立的社會民主工黨(1908年—1912年);⑤布爾什維克黨在第一次帝國主義大戰前工人運動高漲年代(1912年—1914年);⑥布爾什維克黨在帝國主義大戰和俄國第二次革命(二月革命)時期(1914年—1917年3月);⑦布爾什維克黨在準備和進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期(1917年4月—1918年);⑧布爾什維克黨在國內戰爭時期(1918年—1920年);⑨布爾什維克黨在過渡到恢復國民經濟的和平工作時期(1921年—1925年);⑩布爾什維克黨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而鬥爭(1926年—1929年);⑪布爾什維克黨為實現農業集體化而鬥爭(1930年—1934年);⑫布爾什維克黨為完成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實施新憲法而鬥爭(1935年—1937年)。
根據史達林的提綱,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於1937年4月16日決定,要求教科書編寫集體“以史達林同志的方案和他提出的聯共(布)黨史分期法為基礎進行工作”,而且“為了在4個月期限內完成這項任務,克諾林、雅羅斯拉夫斯基和波斯佩洛夫同志在這4個月期間擺脫任何其他工作”。決定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教科書編寫集體很快拿出了聯共(布)歷史教科書的最後一個樣本,並分送中央特設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審定。事實上,聯共(布)中央政治局中真正研究了樣本並做出認真的原則性的修改的成員只有史達林。史達林在教科書正式出版之前對其中的章節標題、內容、概念做了細緻的修改,親自撰寫了第四章第二節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長文,還親手設計了扉頁的樣式,並在扉頁上寫了這樣幾行字:“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聯共(布)中央審定。1938年。”
1938年9月8日晚上七點,史達林、莫洛托夫、日丹諾夫、雅羅斯拉夫斯基、波斯別洛夫以及《真理報》編委羅文斯基在史達林辦公室開會,約在晚上十一點作出了最終決定:9月9日在聯共(布)中央機關報《真理報》上刊載《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第一章。此後十一天,這些人深夜不斷地聚會以決定第二天發表的東西,最終於9月19日發表完畢。
1938年10月,《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以圖書的形式出版。

作品思想

一方面,《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按照歷史順序、根據歷史事實來說明黨的路線方針和實際行動,從中總結出經驗,而不是空洞地說教,而且理論性比較強,不是單純敘述黨的歷史,而是通過黨史來說明馬列主義的基本思想,寫作上邏輯嚴密、史實清楚、觀點鮮明、敘述簡要,是一部獨具風格的黨史著作。另一方面,《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在1938年聯共(布)黨內個人崇拜盛行的情況下出版的,從指導思想來看,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是:在俄國工人階級內部只有一個政黨(布爾什維克黨)、一個主義(布爾什維主義即列寧主義)、一個領袖(先是列寧,後是史達林)。在思想方面存在個人崇拜思想、路線中心思想、大黨主義思想、五種社會形態單線直進說等不足之處。
個人崇拜思想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宣揚個人崇拜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書名為“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但實際上從頭到尾用濃筆重墨突出描寫列寧和史達林兩個人的思想、兩個人的活動,而宜揚已經去世的列寧又是為了突出活著的史達林。例如,像1905年革命鬥爭,書中除了引用列寧的語錄外,沒有提到一個從事具體領導民眾開展革命鬥爭的黨內外領導者的名字。列寧是1905年11月8日(俄歷)回國的,1905年12月上旬離開俄國,在國內的時間總共不超過一個月。當然,列寧即使僑居國外,也在指導國內的革命鬥爭。但是,領導民眾進行全國規模的政治總罷工和武裝起義,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千頭萬緒,不能構想都由列寧在國外解決,實際上俄國國內有不少黨的領袖從事各項領導工作,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可是書中除了寫列寧的活動以外,其他就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眾反對專制制度的鬥爭”“布爾什維克不停地準備武裝起義”之類的空話,就連莫斯科起義這樣的大事件,書中寫的只是一大群晃動的人影,仿佛全由列寧包辦一切。其他像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也是這樣的寫法。此外,列寧逝世以後,書中只剩下史達林一個人的活動了。蘇聯的國家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制定新憲法等重大事件,都只看到史達林一個人提出思想、一個人制定方針政策、一個人在批判反對派、一個人取得偉大成就。這種抽象的敘述成了《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介紹各個歷中事件進程的惟一模式。無產階級政黨的領袖應是茂密森林中的參天大樹,書中的列寧、史達林卻是平地上的電線桿。
第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突出宣揚史達林,把史達林說成是列寧在世時是列寧的惟一忠實助手,列寧死後是列寧的惟一繼承人。1905年俄國第一次革命高潮時期,書中只寫1904年12月巴庫黨組織領導下的巴庫工人大罷工。因為史達林參與罷工,關於巴庫工人大罷工的意義和作用,書中特地寫了三句話:“巴庫罷工成了南高加索和俄國許多地區革命高漲的開端。”“巴庫罷工是全俄一二兩月光榮發動的信號(史達林語)。”“這次罷工好像是預示大革命風暴即將來臨的雷前閃電。”同時,為了突出史達林,書中《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在斯托雷平反動時期》一章里一字不漏地搬進史達林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文,作為布爾什維克黨“打退修主義分子和蛻化變節分子的謀害嘗試而為黨捍衛了多么巨大的理論財富”。該章只有55頁,史達林的文章就占了31頁,差不多占全章的3/5篇幅。此外,1924年1月26日,史達林在全蘇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悼念列寧。史達林的講話是眾多蘇聯黨政領導人的講話之一,書中卻渲染成:“在哀悼列寧的日子裡,史達林同志代表全黨在蘇聯蘇維埃第二代代表大會上做了偉大的宣誓。”把史達林凌駕於其他領導人之上,違背了當時的歷史事實。
第三,《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幾乎每章都大段大段摘引列寧、史達林的語錄和由他們起草的決議。例如,寫建黨的思想基礎時就節錄列寧的《怎么辦?》,寫第一次民主革命高潮就引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寫蘇聯的國家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就大引特引史達林的著作。全書接近於列寧、史達林在各個時期文章、講話、起草的決議等的大連綴。
路線中心思想
在俄國工人運動中活動過的有民粹派、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等,他們的思想對俄國工人運動都有過較大影響。如何對待工人運動內部的各種派別和思潮,這是共產主義運動正確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由始至終都是把這些派別作為主要敵人來看,以路線鬥爭為中心,未能深刻說明它們為什麼在工人運動中會有影響,未能全面反映它們在工人運動中起過的作用以及布爾什維克黨是如何爭取、利用、分化他們的,違背了歷史事實的。
大黨主義思想
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大黨主義表現得很突出。書的結束語中寫道:“恩格斯逝世後,最偉大的理論家列寧,以及列寧之後的史達林和列寧的其他學生,是唯一向前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無產階級階級鬥爭新條件下的新經驗豐富了這個理論的馬克思主義者。”完全否認了其它兄弟黨及其領袖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和發展,把聯共黨的具體經驗絕對化、普遍化,違背了事實。例如,在中國就產生了毛澤東思想。
五種社會形態單線直進說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第四章第二節規定了書的歷史觀要旨:“隨著社會生產力在歷史上的變化和發展,人們的生產關係、人們的經濟關係也相應地變化和發展。社會發展首先便是生產發展史,數千年來新陳代謝的生產方式的歷史,生產力和人們生產關係發展史,……是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制的,社會主義的這樣五種基本生產關係更迭的歷史。”先對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等“五種基本類型的生產關係”逐一作具體描述,然後概括道:“這就是人類史上人們生產關係發展的情景。”並宣稱,這種發展序列是普世性的,絕無例外,提出了“五種社會形態單線直進說”。
馬克思創立的唯物史觀是關於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提供的是一種說明歷史的方法,而決非剪裁歷史的模式。恩格斯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么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多處援引馬克思、恩格斯論述,製造一種其歷史觀根源於馬克思學說的外貌,由此宣稱“五種社會形態單線直進說”是置之世界皆準的歷史發展模式,將複雜的歷史進程簡單化、規制化,實際上背離了馬克思史觀的精髄,屬於“對立物”。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論及資本主義形成過程時指出:“這種剝奪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帶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順序、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通過不同的階段。”通過若干“不同”,揭示各國各民族歷史進程的多樣性,《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則為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進程給定一種廣泛套用的固定公式。

作品評價

聯共(布)中央:①“‘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歷史簡明教程’之出版,乃是布爾什維克黨的思想生活中的最大的事件。由於‘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之出現,於是黨就得到了布爾什維主義的新的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得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知識的百科全書。”②“‘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在解決關於精通布爾什維主義的任務,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就是說,用社會發展規律和政治鬥爭規律的知識來武裝黨員的事業中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提高黨與非黨布爾什維克的政治警覺性的工具,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工作提到應有的理論高度的工具。”③“‘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之出版,應當成為我們的幹部——黨的、青年團的、蘇維埃的、工會的、經濟的、文化的工作人員,即全體蘇維埃知識分子幹部——為消滅自己的理論落後性而努力的轉變之起點。”④“‘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使我們黨和蘇維埃人民生活中開始了新的雄偉的思想政治高漲。”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①“《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是一百年來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的綜合和總結,是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典型,在全世界還只有這一個完全的典型。”②“此外,還有史達林主持寫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比較厚一點。這本書是歷史的,又是理論的,又有歷史,又有理論,它是一個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在俄國成功的歷史,這本書要讀。”③“史達林同志的一切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不朽的文獻。他所著的《列寧主義基礎》《蘇聯共產黨歷史》以及他最後的偉大著作《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百科全書,是百年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經驗的綜合。”④“因為搞無產階級專政歷史不長,真正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總結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史達林還是第一人。他主持寫的《聯共(布)黨史》,其中是否有錯誤可以研究,但它畢竟是第一部力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敘述共產黨的鬥爭歷史,總結蘇共革命鬥爭的經驗。這是國際共運歷史上的第一部這樣的書。”
蘇聯高級黨校教授馬斯洛夫:“這本書體現了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格格不入的史達林個人崇拜思想的主要論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蘇聯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異凡:“此書出版後曾被譽為‘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百科全書’,滄海桑田,到了90年代初,又被叫做‘個人崇拜的百科全書’。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章世鴻:“這本書把蘇聯革命成功只歸功於兩個人,一個是列寧,一個是史達林。列寧早逝,那就歸功於史達林一個人,而且按書中的記載,這個人從來不犯任何錯誤,是一貫正確的典型。嚴格地說,這本書有太多的問題,因而要全面核實這本書的內容,那需要寫一本厚書,其篇幅至少不比《教程》的篇幅少。”

出版信息

據圖書局統計,1938年—1953年間,《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印刷了301次,共4280萬冊,譯成67種語言,印數最多的是俄文版。至1956年,《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蘇聯國內印刷了301次,印量兩三千萬冊。由於蘇共二十大批判史達林,1956年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蘇聯國內不再重印,《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國際共運中的傳播也逐漸歸於停止。直到2004年7月,俄羅斯教育部再版發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於俄羅斯新學年9月開學之前印刷裝訂完畢,並將其作為俄羅斯高校師生歷史教學參考書發到了各學校圖書館。此次印刷完全採用1945年的版本和裝幀,封面上註明“這是《簡明教程》的第302次印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