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載陽,又名子華,字禾生。1913年出生於湖北省蘄春縣一個破落小地主家庭。小時候在農村私塾讀書,後考入縣立中學。全家八口人,貧寒困苦,舉債度日。為謀生贍養家口,方載陽在縣中唯讀了半年,就中途輟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載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蘄春縣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47
- 職業:團副參謀長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出生於一個破落小地主家庭。小時候在農村私塾讀書,後考入縣立中學。為贍養家人,唯讀半年中學就中途輟學。由於受胞兄方翰(中共黨員)的影響,十三歲就參加了農民協會童子團。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隨家人逃往江蘇南通避難。1932年返回故鄉,參加了鄂東赤衛隊。不久,紅軍受到嚴重挫折,赤衛隊被迫解散,轉入地下工作。1936年春,與同鄉胡萬慶到杭州承包浙贛鐵路10個車站的裝卸運輸任務,承包隊有500多人,他任經理。與青年工人同甘共苦。還組織了10所工人夜校,親自給工人上文化課,啟發工人的覺悟,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後到山東監察使公署當錄事(文書)。1937年秋,偕弟方敏到延安學習。次年3月到達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8月,自延安南返漢口,轉赴皖中西湯池,在新四軍羅炳輝部二師八團參軍入伍。在部隊歷任參謀、團副參謀長、游擊大隊政委、五支隊司令部作戰科長、八團參謀長等職。轉戰魯南、魯東、膠東等地。1941年4月,調抗大八分校學習。他認真研究軍事問題,十分重視政治理論學習,閱讀了《中國革命運動史》、《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列寧主義概論》等著作,聯繫實際,身體力行。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曾任淮南甘泉司令員、新四軍淮南二師軍分區旅部作戰科長等職。後到新四軍六縱隊(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任副團長。曾親自帶三名手槍隊員,伏擊守橋日軍。抗戰勝利後,積極投入新的戰鬥。1947年初,轉戰山東。在十年戰鬥生活中,負傷4次,流血過多,身體虛弱。病倒後,仍奮鬥不懈,並堅持帶病在擔架上指揮作戰。由於患重傷寒,戰地日夜行軍,沒有休息條件,更無特效良藥,以致腸破出血,搶救無效,於1947年2月10日與世長辭。遺體當時由民眾秘密埋葬,現遷葬在山東莒南縣烈士陵園。
人物事跡
方載陽胞兄早年離家參加革命,經常用通信方式對方載陽進行教育,為方載陽接受新思想和養成自學習慣,打下了基礎。當大革命的浪潮席捲蘄春時,13歲的方載陽參加了農民協會童子團。站崗、放哨,斗土豪,十分活躍。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方載陽的胞兄被國民黨蘄春縣政府通緝。父親被迫帶著全家逃難到江蘇南通。方載陽在那裡生活了五年。
1932年,方載陽隨家人返回故鄉。這時,方載陽改名為方子華,參加了鄂東赤衛隊。不久,紅軍受到嚴重挫折,赤衛隊被迫解散。
為了追求真理,方載陽於1935年秋到上海找正在從事地下工作的胞兄,在中共黨組織的秘密機關,住了一段時間。他親眼目睹許多地下共產黨人為革命將生死置之度外,在虎穴狼窩裡與敵人鬥智、鬥勇。他後來在“戰地日記”中寫道:“回憶那時讀進步的書刊,特別受到上海黨的同志艱苦奮鬥、不屈不撓模範行為的影響,給我思想上奠定了革命的基礎。”
1936年春,方載陽到杭州與同鄉胡萬慶共同承包了浙贛鐵路十個車站的裝卸運輸任務,承包隊有500多工人。方載陽任“經理”,他與青年工人同甘共苦,思想、能力均得到鍛鍊。他還組織了十所工人夜校,親自給工人上文化課,啟發工人的覺悟,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他胞兄也時常給他寄一些進步報刊、學習資料,因而引起了當地國民黨政府的懷疑,派特務盯梢。方載陽難以存身,又由胞兄設法介紹到河南、山東監察使公署當錄事(即文書),以餬口養家。這個工作,對懷有憂國憂民之情、立志推翻舊社會的方載陽來說,是極不情願的,他說:“靠寫字吃飯,對我來說,短暫棲身罷了。”
1937年秋,方載陽的胞兄通過關係,專函介紹方載陽、方敏(方載陽之弟)到延安學習。1938年3月,方載陽兄弟兩人順利地到達了延安。方載陽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通過抗大的學習,使方載陽的思想得到升華,漸漸成熟起來,他在日記中寫道:“只有努力革命工作,為革命事業奮鬥到底,並不是苟生於世或要名揚一時,與人爭權奪利,失去自己的革命立場。因此,凡有利於革命,余未嘗裹足不前也。”又寫道:“人能做到大公無私,不爭名利,自然心平氣和,處事裕如矣。”
1938年8月,方載陽到漢口轉赴西池地,在新四軍羅炳輝部二師八團參軍入伍。他在部隊歷任參謀、團副參謀長、游擊大隊政委、五支隊司令部作戰科長、八團參謀長等職。他在羅炳輝師任參謀長時,隨羅炳輝轉戰魯南、魯中、膠東等地。他勤於鑽研軍事理論,學習孫子兵法,牢記要領,力求運用。他向羅炳輝副師長學習帶兵經驗,理論聯繫實際,打了不少硬仗。他在打游擊戰時,曾試用孫子兵法的“虛實篇”,曾在日記中寫道:“連日打游擊戰,對兵書略有所悟,運用虛者實之,實者虛之的策略,使敵偽頑對我軍之意圖難以摸索,多次虛驚,令人發笑。”
1941年1月4日,方載陽調抗大八分校短期學習,他對研究軍事問題的興趣愈濃,在日記中寫道:“早飯後參加特一連與抗大一大隊的對抗演習,特一連採取點式梅花形分段埋伏糾纏戰術,成績頗佳。以為羅炳輝副師長之新創造,誠為游擊戰、運動戰以及對抗優勢兵力、武器的敵人,展開作戰之最好的戰術。惟中間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即是通信聯絡與指揮聯絡問題,對此應詳細研究。如將這一問題予以解決,再加部隊戰鬥小組熟練,則戰無不勝矣。”
為了革命鬥爭的需要,帶好軍隊,方載陽也十分重視學習政治理論。在他的日記里,幾乎每天都有他記下的讀書的書目、頁碼、進度及反思,始“頗有心得”、“心得尤多”、“不甚了解”等語。他閱讀了《中國革命運動史》、《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列寧主義概論》等著作,以及許多報刊、檔案、首長講話記錄等等。他在日記中寫道:“下午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第一章,列寧反對民粹派,將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全俄。列寧被捕,流放,在監獄,仍不放棄革命理論工作,其艱苦鬥爭精神,誠為萬世師表。”“夜間讀《黨的生活》第三期,張勁夫《論黨性鍛鍊》一文,生動可敬,我黨全體黨員應讀此文,並力行之。”
方載陽在部隊做政治思想工作,崇尚務實,反對空談,“把工作會議化了,脫離實際,以致言不能行,言多無用。”他寫道:“無論任何事情都要付諸實行。今後注意,言不輕出,言出必行。”他嚴於律己,在向黨總支作黨性檢查時說:“最近以來,隨便發言,批評人家長短。虛心不夠,不冷靜,多煩躁等不良傾向。今後應下決心克服,認真學習張雲逸副軍長的德性,待人以寬,律己以嚴,大度能容萬事萬物,服從組織,態度自如。我願終身以他們為榜樣,作鏡子。”他對幹部、戰士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時,十分耐心,堅持民主作風,多用啟發方式 ,使對方樂於發表意見,他認為:“處理問題,商妥後作結論,都能傾聽,勝於上課講話。”一次,他主持連以上幹部會,“充分發揚民主,大家發言踴躍,幾乎無事不談。友愛融和,是余到部隊後未曾有過的現象。可見仍然是幹部起了帶頭和骨幹作用”。他帶兵得法,善於利用休整時間,發動戰士講究清潔衛生,自己動手改善生活,深得人心。他注意軍民關係,駐防宿營,紀律嚴明,關心民眾疾苦,作風平易近人。凡是他活動過的地方,一旦重返,民眾熱情歡迎;離開稍久,民眾仍然懷念“方政委”。
方載陽勤奮好學,文武兼才,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有次雨夜放哨歸來,在日記中寫道:“雨扣心弦,和風惠我,犬吠雞鳴,心境大快。乃放歌曰:夜兮夜兮,雨侵鐵衣。和風惠我,心境怡怡。聞雞起舞,寇盜魂飛。粉碎舊社會的垃圾,解放全人類。幸福的宇宙,此夜樂更無極。”
方載陽對家庭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是為了革命,他把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裡。在日記中寫道:“余自1938年到華中以來,未得與親屬見面。去秋曾得大哥來信,始知全家已到延安。現時腦海中如映電影,母親、大哥、大姐一家、四弟等,如在眼前。別離五年多,回憶難忘,心血為之沸騰,再見或有日也。老母恐已白髮蒼蒼,全家倘能團聚,樂何如之!余曾憶老母作詩云:‘國破家何在,骨肉各東西。遙望南天雲,俯首淚淋漓。壯志何酬得,寒風侵鐵衣。他年聚敘時,應作凱旋歸。’此景如昨,永銘志之。”
1945年以前,方載陽曾任淮南甘泉司令員、新四軍淮南二師東分區旅部作戰科長等職務。當時,他在滁縣朱龍橋一帶組建了一個游擊大隊,很有成績。他做偽軍頭目的工作,爭取在鐵路車站為日軍做事的漢奸頭目朱老大,對新四軍過往鐵路幫助很大。他多次要求去前線參加戰鬥,後上級批准他到新四軍六縱隊(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任副團長。他曾親自帶三名手槍隊員,伏擊守橋的日軍。1947年初,山東地區解放戰爭十分緊張。方載陽十年戰鬥生活中,負傷四次,流血過多,身體虛弱。病倒後,仍奮鬥不懈,堅持帶病在擔架上指揮作戰。由於患的是傷寒病,戰地日夜行軍,沒有休息條件,更無特效良藥,以致腸破出血,救治無效。不幸於1947年2月10日與世長辭。遺體當時由民眾保密埋葬,現遷葬在山東莒南縣烈士陵園。在黨的教育下,這位年輕的軍事指揮員鍛鍊成為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