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流血

耳道流血

耳道流血也稱作耳出血,耳出血常發生於耳鼓膜穿孔或顱底骨折時。內耳外傷,輕者迷路震盪及爆震聾,主要表現為感音耳聾耳鳴、眩暈、噁心、嘔吐、眼震及平衡障礙。嚴重者合併岩骨骨折,表現為耳內出血,如鼓膜未穿破,則鼓室內積血使鼓膜呈藍色,鼓膜破裂有腦脊液耳漏,流出淡紅色血液,或清亮液體。有時合併面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道流血
  • 外文名:Ear bleed
  • 患病部位:頭部
  • 所屬科室:五官科 耳鼻喉科
  • 相關檢查:耳鼻咽喉CT檢查
原因,相關症狀,相關疾病,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病因:
耳鼓膜穿孔或顱底骨折。耳廓暴露於頭顱兩側,易遭外傷。常見的耳廓外傷有挫傷、切傷、咬傷、撕裂傷、凍傷和燒傷。鼓膜外傷常見的原因是挖耳(火柴桿、髮夾和毛線針等)和外耳道壓力急劇變化(如炮震、高位跳水、打耳光等)。顳骨骨折多由車禍、墜跌、打擊顳枕部或戰傷等引起。有流血、耳聾、耳鳴、耳痛,偶有眩暈。鼓膜呈不規則穿孔,穿孔邊緣有血跡,有時可見聽小骨損傷脫位。

相關症狀

耳道流血,耳漏,耳溢液,挖耳出血,血性耳分泌物。

相關疾病

顱底骨折,鼓膜外傷,大皰性鼓膜炎,外耳道異物,耳鼻咽喉創傷,鼓膜穿孔。

檢查

耳鏡檢查時,可見外耳道有血跡。
根據症狀和體徵,應注意有無複合傷,如顳骨骨折、顱底骨折及腦脊液耳漏。
受傷後出現暈或聽力減退,應注意神志、呼吸、心跳、脈搏、血壓、瞳孔,其他神經系統及顱頜面傷情、全身情況等。

鑑別診斷

耳道流血的鑑別診斷:
1、挖耳出血:外力傷害鼓膜或者炎症反應引起的症狀,挖外耳道時出血。
2、血性耳分泌物:耳分泌物(OtorrheaAntrumaurisdischarge)又叫耳溢液、外耳道溢液、耳漏。外耳道溢液是指外耳道內異常液體積聚或外流的一種病理現象,為耳部常見症狀之一。溢液可為持續性,也可為間歇性,可為漿液性、黏液性、膿性、血性,也可為混合性。病人外耳道口用耳鏡檢查,見有性質各異的液體物流出。可黏附於外耳道口或蓄聚於耳道內。

緩解方法

1、一般外傷性耳出血,可內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藥,以及用治療鼻出血的偏方、驗方止血。
2、嚴重耳出血應速送醫院治療。若傷後3個月鼓膜破裂仍未癒合時,可去醫院做鼓膜修復手術,使之恢復聽力。
3、鼓膜外傷後外耳道嚴禁沖洗和滴藥,禁止用力擤鼻,全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鼓膜穿孔如長期不癒合可修補。如病情允許,可用顳肌筋膜修補。全身情況穩定或好轉後,如有手術適應徵,可行鼓室成形術或面神經手術。
5、撕裂傷應及早清創縫合。凍傷應保護耳廓,逐步復溫,重建血循環。燒傷的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防止粘連,儘量減輕癒合後的畸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