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圍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圍村,位於龍城街道中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對面嶺村李屋村新聯村石溪村。始建於清代,巫姓先祖從今龍崗區五聯社區竹頭背村分遷至此而形成。因後人如周邊發展形成新村,故原來的老村名老圍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西北有清林徑水庫;村邊有毛嶺山,海拔135米。現村於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在老村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中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世居村民主要為巫姓,清代從廣東歸善移居至石竅(今龍西社區);清嘉慶五年(1800年)從今龍崗竹頭背村分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70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32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68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756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93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玉米、花生龍眼、荔枝等。改革開放後,集體經濟友展起來,2000年建村委辦公樓。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角仔、蘿蔔粄,清明節的茶果等。富民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通電話、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3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老圍村公園等。
村里現存《巫氏族譜》,由五聯社區竹頭背村巫雲瑞於1997年篡修。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座,為巫氏老圍,建於清代,由巫氏宗祠、橫屋、月池組成。橫屋位於宗祠右側,共六排,三間兩廊的兩排,其他為單元式。三合土夯築,硬山頂。宗祠前豎有兩座旗桿石,刻字已模糊不清。月池正對宗祠,最大直徑約50米。除宗祠、月池保存較好外,其他房屋保存一般,仍有人居住。巫氏老圍東北角的巫氏宗祠,清鹹豐八年(1858年)第一次重修擴建,1919年、1985年又兩次重修。面闊11米,進深30米,三進三開間,前堂後出廊,檐壁壁畫有山水、花鳥等,灰塑有花卉、人物等;中堂前後出廊,穿斗式與抬梁式相結合梁架,圓石柱;正門懸掛“巫氏宗祠”匾額,迎門上書“輝映先後”“衍慶螽斯”,均書於清代。該宗祠由龍西社區石溪村、對面嶺村、老圍村巫姓共用。每年中秋節後,村民祭祖,結束後聚餐。
代表性人物:巫鶴鳴,清代舉人,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後中舉,獲御賜石碑。巫官品(1915-1985),曾任平岡中學教導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