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簾老圍村

風吹簾老圍村,位於清溪鎮東南部,距鎮政府約4.5千米。屬丘陵地帶,東與茅輋新村、利和村相連,北與香元埔老圍村相接,西與漁樑圍村、風吹簾新圍村接壤,西北接祿樹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因該村坐落的後山呈簾狀,有風吹簾卷之勢,故名“風吹簾”。民國初年改名風吹簾老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吹簾老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
  • 地理位置:清溪鎮東南部
清代,屬東莞縣戎廳。1934年,屬清溪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新三區;1955年,屬第七區清溪區;1959年,屬清溪人民公社大利生產大隊;1983年,屬清溪區大利鄉;1987年,屬東莞市清溪鎮大利管理區;1999年,屬清溪鎮大利行政村。
世居村民多為曾姓,其先祖於清嘉慶年間,由興寧縣馬山下村遷居於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24人,女性136人;80歲以上11人,最年長者90歲(男)。外來暫住人口約2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90多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0多人,主要分布於蘇利南、越南、美國、馬來西亞等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清溪話。
傳統經營以種植水稻、果木和蔬菜為主。改革開放後,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村集體以出租物業為主,有廠房面積1.04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260.8萬元,純收入181.7萬元,淨資產1043.3萬元,固定資產總值1568.9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油餅(即月餅)、裹粽、鹹湯圓、糍粑、客家黃酒。
鹿湖西路和簾風路從村旁經過。20世紀60年代初通電,9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轄區內有1所國小。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約30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600平方米,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
村裡有曾氏宗祠,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重修於1982年,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
村里每年逢正月初二舉行祭祖活動,村民齊聚曾氏宗祠,舉行祭祀儀式、放鞭炮、聚餐。
2001年2月8日,大利行政村掛“文明村”牌。
2003年4月24日,廈坭片黨支部、大利片黨支部、重河片黨支部和私企個體黨支部等聯合黨支部掛牌成立。
2006年4月28日,大利股份經濟聯合社成立。
2009年3月12日,大利村舉行“東莞市市容環境優美村”掛牌儀式。
該村代表性人物:
曾覃姐(1912—1944),1943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4年冬在清遠作戰中犧牲。
曾春和(1938—),曾任東莞市計畫委員會調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