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聯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聯村,位於龍城街道中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8乾米。相鄰自然村有老圍村白沙水村玉湖村石溪村務地埔村。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前後,張鳳傑(該村始祖)生於今聯社區瓦窯坑村,兒時隨父兄移居此地建村。因從五聯瓦窯坑村分出新村而得名新聯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東北有黃竹坑山,海拔210米。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屋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聯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中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明永樂年間從福建上杭遷移至今廣東五華;清代遷至今龍崗瓦窯坑,清乾隆元年前後分村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24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64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14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3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2人。祖籍該村的畢人華僑5人,居住在蘇利南。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花生、玉米、黃豆等。20世紀90年代初,村集體招高引租,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食品有春節的米餅、煎堆、艾粄、角仔、蘿蔔粄,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端午節的灰水粽、鹹粽等。富民路經過村旁。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電,1985年通電話,1992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裡有新聯村公園、籃球場等。該村現存《張氏族譜》,張玉先於2014年纂修。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0座。代表性民居新聯老屋,建於清代,保存狀況一般。新聯碉樓院,始建於民國時期;坐西北面東南,土木結構;碉樓拖一排屋布局,碉樓高3層,平面呈長方形,天台女牆方桶式,頂飾藍白相間帶,四面開窗,橫條形射擊孔;房屋三開間,尖頭三間兩廊,帶一天井和閣樓,基本形制和布局保存較為完整,但局部構件風化及人為破壞較嚴重,部分牆體出現裂縫,部分腐蝕,房屋老化。現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
該村張姓與協平村、瓦窯坑村張姓是同宗,共用建在瓦窯坑村的張氏宗祠。每年中秋節,村民在瓦窯坑村張氏宗祠祭祖。祭拜結束後,族人聚餐。
該村老村民大都有釀甘蔗酒的技藝。甘蔗酒採用優質野生甘蔗,採用傳統釀製方法。發酵劑為純糧酒麴,蔗釀酒是用榨糖餘下的甘蔗渣稀釋,然後加入酵母,發酵24小時以後,蔗汁的酒精含量達5一6度後,反覆地蒸餾產出86一95度的原酒,貯存勾兌成40度左右淺黃色到金黃色的成品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