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堂遺址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庫東南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君堂遺址
- 類別:古遺址
老君堂遺址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庫東南角。
老君堂遺址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庫東南角。文物歷史從牆基和附近散落的碎瓦碎磚來看是一個不小的寺院。文革前只剩下三間過道,1971年被全部毀掉。明唐伯元《游青峰頂記》中載“夜宿老君堂,堂紀老君,在青峰嶺下十餘里...
其巔平數畝,有老君堂三間,堂前有井,水甚清冽,為挖煤者穴空,其下山漏而井幹。康熙二十年(1681),繞山而居者十三莊始建廟于山之麓,遂為下庵雲。是庵地勢坡陀寬大,廟制視上庵雄闊焉。正殿三間,供一佛二菩薩。前殿三間,壯麵護法韋陀,南面則接引彌勒佛也。東西二廊各三間,禪室(堂)三間,山門...
老君泉 老君泉,傳說乃老君取水之處,故後人稱之為老君泉。老君泉,此泉北山坡有一老君洞,西山西坡上有一老君堂遺址,殘碑碑文記載了太上老君在此修煉的遺事。據傳此泉乃老君取水之處,故後人稱之為老君泉。此泉泉水清澈見底,甘甜爽口,四季長流,千百年來從未乾枯,得飲此水者青春永駐。
其巔平數畝,有老君堂三間,堂前有井,水甚清冽……以上諸多記敘老君庵與下庵,及所有 建築歷經歲月滄桑已不存在,只留下庵址和零星磚石遺址。“老君”,中國道教對老子的神化稱呼,又稱“太上老君”。北齊《魏書·釋老志》:“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
升仙台又稱老君堂遺址,為柘城縣的“七台八景”之一。位於河南省柘城縣,是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文化遺存。1979年,升仙台被柘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4月,升仙台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升仙台遺址中部為夯土台,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00米。遺址文化層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漢代墓群...
升仙台又稱老君堂遺址,位於城北13公里的遠襄鎮老君堂村東。該遺址現有一大土丘。相傳,道教始祖老君李耳曾在此講學傳道,隨後騰雲駕霧而往,故名升仙台。清光緒版《柘城縣誌》記載:“升仙台,城北二十里,相傳老子講道於此,上有白雲寺。”升仙台原高大如山,夯土築台。後在台上建老君廟數10間,建設規模宏達,...
主要景點有王母池、老君堂遺址、金山、范明樞墓、普照寺、烈士祠、灤州起義紀念碑、三陽觀、五賢祠、洗心亭、臥象石、馮玉祥墓、大眾橋、櫻桃園等。王母池 位於環山公路東首。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距岱宗坊正公里。宋皇佑年間門(1049年至1054年)鍊師寵歸蒙輩居此地。宋皇傷五年(1053年)《重修王母殿碑》...
老君堂附近還有一古塔遺址,塔原名為慈氏塔,據考證為宋代所建,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塔之一,1981年已搬遷至莫高窟保存。在老君堂東邊的山頂,高高聳立著一間青磚古屋,這就是渾元古洞,據說是道家祖師打坐練功,朝拜天地的地方,格外令人神往。北坡後的小山頭上還有幾座泥塔,飽經滄桑仍與老君堂相依相伴,不失為一景。值...
道觀布局北為老君堂,西為邱祖閣,東為藏經樓,南為道士伙房。進出有南北二門,門兩旁有雌雄二獅守護。北門前,古柏擎天,老藤盤繞,給人以蒼古幽遠之感。老君堂是祥龍觀的主體建築。據有關資料說,系由著名道教學者孫思邈主持修建,後逐步擴大規模,歷代皆有修繕。建國後,因道士還俗,久廢頹圯。1998年,臘山國家...
唐高宗李治為老子上尊號為“太上玄元皇帝”,令諸州各建觀一所,在泰山王母池西側遂建“岱嶽觀”,俗稱“老君堂”。自唐太宗開始,對煉丹術十分重視,迷信長生不老之藥,結果唐太宗、唐高宗均因服丹過多而中毒身亡。唐憲宗也終於以“取餌過當,暴成狂躁之儀,以至棄代。”(《舊唐書》131卷)唐高宗和武則...
太丘鎮名勝古蹟眾多,太丘學院、陳廟霜松、老君堂、西漢文帝丞相陳平墓、北宋魯國公曹彬墓、淮海戰役太丘戰鬥烈士墓、太丘縣老城牆遺址、文冠樹等,聞名遐邇。其中太丘書院古時為永城三大書院 太丘書院 澮濱書院 芒山書院之一。太丘書院 東漢時陳寔任太丘長,太丘書院始為陳寔 講學處,公元一五六八年知縣左思明在太丘驛...
現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築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裡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斗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台閣,這些建築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山內的三座山峰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美...
復真觀大殿,又名“祖師殿”,是復真觀神靈區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個建築群的高潮部位。通過九曲黃河牆、照壁、龍虎殿等建築物的鋪墊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復真觀大殿,富麗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莊嚴、肅穆,頓生虔誠之感。包括回龍觀、磨針井(純陽宮)、老君堂、八仙觀等景點。大殿內供奉真武神像...
於京津之間的河北省永清縣,北宋年間為宋遼邊境,曾是宋遼兩國連年征戰的古戰場。在民間廣為傳誦的楊家將曾在此作戰,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縣內宋時所建的55個村莊中,有老君堂、韃子營、韓台……共36個村莊的村名與宋遼戰爭有關。據記載,北宋與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曾連年征戰,前後達200年...
12.自陽城起,向南經坪頭、孫莊、尹莊、土孟、河北、元嶺、圪桃窊、岩上、九甲窊、西交、核桃鋪、秋川河、楊柏、蓮花隘、老君廟,從老君堂(俗稱後堂)入河南省濟源王屋鎮之前老君堂(俗稱前堂),曾為溝通陽城西南地區與濟源一帶經濟交流之要徑。13.自陽城索泉嶺起,向南經橫河、外郎莊、燒梨鋪、杜家莊...
孔子問禮堂,又稱“老君堂”,位於梁山支峰小平山南麓,建於北宋,為石窟。內有立體石雕坐像兩尊(面相),一為老子,一為孔子,其寓意是孔子向老子詢問周禮,以表彰孔子虛心好學。一面像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紀念地 獨山抗日紀念地,1939年8月2日,八路軍一部在梁山進行了著名的獨山戰鬥,殲滅日軍300餘人。
35路公車線路: 海棠 -- 一四九醫院 - 墟溝購物中心 - 海棠路口 - 東園路 - 院前 - 西園路 - 世紀花園 - 平山 - 平山小區 - 東港中學 - 連雲開發區 - 老君堂 - 茗怡小區 - 雲山鄉 - 劉莊 - 大庵橋 - 白果樹 - 大金灣 - 小金灣 - 黃崖 - 黃崖新區 - 黃崖東 - 核電水廠 - 大板橋 - ...
元代道教建立叢林制度。至元年間,內鄉縣田下保(今赤眉一帶)建丹霞觀,鳳鳴山建清真觀;南陽縣在老君堂基礎上建玄妙觀。明朝 由於明代重藩諸王及權貴們崇奉道教,營建或重修宮觀的風氣濃厚,南陽各地新建宮觀54座,裕州的三賢山、仙翁觀,鎮平縣的城隍廟、盧醫廟、高丘城隍廟、南召縣的九垛祖師廟、山陝廟、龍洞、...
因明朝中期,有人在該山前坡建石塔一座,內供老君神像,稱之為老君塔(老君堂),故鳳凰山逐漸改名為老君塔山。後,當地村民又依老君塔建“三教堂”廟1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在該山舉辦老君塔山會。七角山,位於紅石崖鎮西南與黃島辛安鎮交界處,屬靈鵲山支體。東西走向,面積約0.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西鄰老君...
2011年末,汜水鎮轄汜水、口子、趙村、清淨溝、滹沱、西邢村、東河南、老君堂、周溝、虎牢關、新溝、南屯、十里堡、廖峪14個村民委員會,設有105個村民小組。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汜水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汜水村康泰路248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汜水鎮地處滎陽市西北部,東毗王村鎮,南鄰高山鎮,...
民國16年(1927),劃洛陽縣龍門南伊河東的草店、彭婆、水寨、白沙、程莊、竇村、茹店一帶,登封縣的俞西里(包括江左、魏家寨、半坡、魯溝、老君堂等地)、呂店裡(包括丁流、呂店、溫溝、九窪、楊家溝、王村、黃龍廟),伊陽縣(今汝陽縣)的椿樹嶺、陶營、內埠、大安、蔡店、蟒莊一帶,臨汝縣(今汝州...
隋文帝開皇元年,文章大家薛道衡受隋文帝敕令而作《老君堂頌》,頌曰:“賴鄉舊里,渦川遺蹟,古往今來,時移世易,靈廟凋毀,祠壇空虛。九井生祠,雙碑碎石。”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白,在安史之亂之後到唐王家廟拜謁,看到荒涼破敗的景象,寫下了一首詩:“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草舍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駙馬府在原曲村共建有兩處,分首建和再建,坐落於村西老君堂腳下小碾巷口和村北頭馬寅廟外上灘巷內。首建的駙馬府在小碾巷口。小碾猶如由北向南伸展的佛掌,共有5條街巷,象徵著5根手指;5條街巷的交會處有一塊300餘平方米的空地,象徵著佛掌心。空地下面有一條古暗渠——寺中渠,長年引流著清漳河水,...
太子坡景區包括回龍觀、磨針井(純陽宮)、老君堂、八仙觀等景點。這一景區雖然路線較長,但大都緊依上山旅遊的公路,所以交通非常方便。進二道山門豁然顯出一寬闊院落,漫步走進,只見小院重疊、幽靜雅適,前有依岩而建的“五雲樓”,中有“皇經堂”、“藏經閣”,後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整體布局左右參差,高低...
在塔嶺山的半山腰,有一座金碧輝煌的碧霞宮,為佛道兩教,正面為聖母殿,南有十八羅漢等諸神大殿,北有觀音、彌勒佛殿和老君堂。山門台階兩旁有兩株千年古槐,枝粗桿壯,狀如騰龍。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八,為傳統廟會,俗為求子。在聖母殿後約百米高的元峰寶頂,立有一座磚塔,抗日戰爭中被毀,近年重建,塔高33.8米...
綜合電壓合格率99.3%,供電可靠率98%。交通 送莊鎮境內有314省道經過。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唐王李世民在此遇險受驚,當地百姓救駕有功而賜名。古時稱送駕莊,後漸演變成送莊得名。文物古蹟 送莊鎮境內文物古蹟有漢明帝陵、漢恆帝陵、後唐明宗陵,附近有老君堂、白鹿寺院、慧林寺、裴度午橋莊等遺址。
在探古尋幽的朝陽觀景區,該景區在對香火鼎盛的碧霞祠、朝陽洞、文昌閣等名勝古蹟修復一新的基礎上,更增加了名道持觀的老君堂、射箭場、蓮花洞等諸多新景點。天庭景區 在花木蔥蘢、翠柏映襯的天庭區,遊客可敲響祈福的如意銅鐘,在陽光浴場享受陽光的親吻,游觀天庭大戲台。民俗文化區 在民俗文化區的跑馬場裡,...
此外,明嘉靖年間吳承恩曾在桐柏鄰縣新野作過縣令,期間多次到桐柏山遊覽,後根據“禹王鎖蛟”的故事及結合此地的水簾洞、通天河、放馬場、太白頂、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傳世名著《西遊記》。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亦明確指證“巫支祁就是孫悟空的原型”,桐柏山淮源景區為“西學”提供了起源。這...
中易水,水源頭多而廣,西南源於河北省易縣別蜉嶺(也作蚍蜉嶺,古稱橫嶺子,在五公山西北,五公山疑為馬連寨)東麓,先後有召爾嶺、黃沙口、龍門溝、老君堂、紫荊關諸水(西源最長一支蚍蜉嶺稱白沙河)匯入安格莊水庫(古稱三會口),再由水庫向東流,經燕下都(武陽城)故址南,在周任村出易縣進入定興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