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社火火亭子(耀州火亭子)

耀州社火火亭子

耀州火亭子一般指本詞條

耀州火亭子傳統工藝融美術、繪畫、造型、紙紮工藝於一體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技法獨特。表演氣勢壯觀,形象傳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清末民初,耀州區分東南西北四社,每歲上元,各社均辦社火互相競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耀州社火火亭子
  • 分類:民俗文化
  • 地區:耀州
歷史淵源,主要價值,基本特徵,使用道具,傳統節目,區域特徵,瀕危狀況,

歷史淵源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當時東社常辦社火的藝人們為了出奇制勝,紙紮能手胡建青在芯子平台的啟發下,設計了以故事人物和與之相配的紙紮彩燈,在晚上演出火亭子。這種獨特的社火經過不斷改進,遂成為東街每年盛演不衰的社火。建國後,這一傳統社火主要由東街精於紙紮、雕塑、繪畫的著名老藝人胡升傑先生承辦,他繼承《藥王坐虎診龍》、《劉海戲金蟾》、《五蝠捧壽》等傳統表演節目,在80年代還設計、扮演了《武松打虎》、《豬八戒吃西瓜》等新創作節目。

主要價值

火亭子裝扮的內容多以民間傳說故事為題材,有讚揚勞動人民勤勞美德的“劉海打柴”,有解救母親於危難之中的“劈山救母”,有宣揚文化孫思邈等歷史名人的豐功偉績的“坐虎診龍”,有表現古代男女愛情故事的“白蛇傳”,還有表現當代生活場景的“山村小店”等,題材廣泛,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基本特徵

火亭子是從亭子分化出來的,亭子在白天表演,火亭子在夜晚表演。過去以桌為台,現改為拖拉機、三輪車上裝扮。
火亭子在亭子的基礎上,根據每台故事內容的需求,利用竹篾、鐵絲或鋼筋紮成各種藝術燈具,經裱糊塗染,內點蠟燭,以點綴故事人物,喧染氣氛,使每台故事顯得亮麗多彩,生動形象。
火亭子每台故事,均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或傳說人物為主,因在夜晚表演,除故事人物以真人裝扮外,其餘景物全由紙紮彩繪成的各種燈具陪襯。它以色彩艷麗、氣勢宏偉、宣揚正氣為主題,深受民眾喜愛,在陝西、甚至在中國民間社火藝術範疇內算得上獨樹一幟。

使用道具

紙紮用品有紙、鐵絲、竹篾、鋼筋、漿糊等;
表演用品有鑼鼓、蠟燭、煙火、古典戲曲服裝等。

傳統節目

耀州區歷年扮演火亭子的傳統節目有《跨虎診龍》、《劉海戲金蟾》、《五蝠捧壽》、《麻姑獻壽》、《魁星點狀元》、《張飛古城會兄》等數十種。80年代新創作節目有《武松打虎》、《豬八戒吃西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萬象更新》、《人壽年豐》等。
耀州社火火亭子
表演現場

區域特徵

耀州區地處陝西省中部渭北高原的南緣,是關中連線陝北的交通要道,具有承南接北、雙向支撐的戰略地位,享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截止2007年,耀州區轄12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6萬,土地面積1551平方公里,是銅川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耀州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是偉大醫藥學家孫思邈、哲學家傅玄、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山水畫家范寬的故里。劉志丹、謝子長、李妙齋、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在20世紀三十年代,在耀州照金創建了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陝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境內著名旅遊景點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享譽海內外。香山――照金風景名勝區是國家100個紅色精典旅遊景區之一,省級風景名勝區。
耀州區是陝西省文化先進區和文物工作先進區,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秦腔,在耀州區發展狀況良好,耀州區秦腔劇團每年演出300場次,其中每場演出古典劇目占80%以上,民間業餘秦腔愛好者達數千人。民間歌謠、民間傳說、民間諺語、人生禮俗、歲時節令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耀州瓷、刺繡、剪紙、雕刻、紙紮、牛皮畫、柳公硯等民間手工藝和鹹湯麵、窩窩面、雪花糖等民間飲食工藝技法獨特;耀州社火更是陝西一絕,火亭子、芯子、高蹺、旱船、走馬、火龍、鑼鼓等傳統社火獨具特色,其中火亭子更是民間社火藝苑中的一枝奇葩,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前後耍社火,觀者如潮。

瀕危狀況

耀州火亭子相傳已有百年歷史,解放前在每年春節常演,建國後,五六十年代也常演,文化大革命前後停演,八十年代演過幾次,以後再沒有大型表演,只在每年舉辦的元宵節燈展中展示一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