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舞

習俗舞

瑤族的習俗舞除長鼓舞外,另有銅鼓舞亦甚有名。多於祭祀禳災葬儀豐年中表演。流行於廣西都安南丹東蘭等地及貴州瑤族地區。

基本介紹

習俗由來,特色介紹,

習俗由來

都安等地瑤族每年五月二十九日為“達努節”,系思念雙親的節日。屆時於曬場搭起木架,朝南掛上八面銅鼓,於大皮鼓銅鼓之間置一壇酒。大皮鼓由師公司鼓,背後派五人各執一長木樁,大皮鼓兩旁守二人持芭蕉葉為擊鼓者扇風助興,另四人持篩箕(或藤拐)。師公唱祝福歌畢即開壇取酒,用指點酒向天彈去,復向四方潑灑於地,表示敬祖先。而後擊鼓起舞。
瑤族習俗舞瑤族習俗舞
瑤族習俗舞瑤族習俗舞
打皮鼓者為雙手執錘,每次擊鼓,先將鼓錘在頭部或腋下或胯部或腦後自擊一次。腳多以“小顫跳”,動作敏捷輕巧,以下腰、側身、轉圈,甚至跳上鼓面動作,或圍鼓轉圈擊鼓而舞。二人持芭蕉扇緊隨之轉動,腳步與打皮鼓者相同。唯手左、右、上、下翻舞,給打皮鼓者作“扇涼”狀。十分風趣。

特色介紹

銅鼓節奏,隨皮鼓節奏而定。銅鼓分為一公一母,公鼓大小為母鼓的一半。其聲鏗鏘明亮,母鼓音色渾厚,擊時將公母二鼓相隔尺許,鼓面相對立於架上,右手執錘擊鼓面中、旁部位,左手持小木棍擊打母鼓腰身。另有一人持木桶配合司鼓。兩者均無舞蹈,只是伴奏。?
持木樁的舞蹈,雙手垂直持木樁上下作舂米狀或垂直木樁作左右晃動舂米的動作,雙膝顫動,腳左右移步,按節奏喊叫:“嗚——餵!”?
持篩箕的舞蹈,以單拉腿跳,圍繞打皮鼓者轉圈,舞步與《藤拐舞》相同,雙手持箕作敬請動作,篩箕內放三牲供品、糍粑、糯飯等物。?
瑤族習俗舞瑤族習俗舞
又有草龍舞流行於湖南江華。草龍用稻草紮成,長二丈,寬半尺,厚一寸。一人舞珠前引,九人舞龍,鑼鼓嗩吶伴奏。多由兒童於春節期間表演。又有流行江華、蘭山等縣瑤族地區的香龍舞。由五或七人表演。以稻草紮成把子,上插香火,黑夜作舞,可從香火的擺動中看出龍形的動作變化,名稱有耍四方、穿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