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瑤族自治縣(都安)

都安瑤族自治縣

都安一般指本詞條

都安(dū ān)瑤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上,都陽山脈東段,地勢北西高、南東低,是全國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縣城奇峰異洞,岩溶景觀,全國遐邇聞名。全縣幅員面積4088平方公里,轄10個鎮9個鄉,村民(社區)委員會248個,縣人民政府駐安陽鎮,距南寧市和河池市均為120公里。2016年都安戶籍人口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42萬人,瑤族約占全縣人口22%。

主要旅遊景點有廣西紅水河都安三島灣國際度假區、廣西都安國際洞穴潛水中心、地蘇瑤台度假山莊、瑤嶺河漂流、石頭開花、八仙公園匹夫關、綠岑仙谷、翠屏疊嶂、龍頸銀濤、洪津古渡、八仙古洞、蓮花洞、響泉夜月、古松洲等。重要礦產資源有煤、銻、錳、銅、汞、鐵、鋁、白雲石和五彩石。著名地方產品有書畫紙、野生山葡萄酒、沙紙、山羊、旱藕冬粉、竹編藤織、五彩石工藝品等。都安是中國都安山羊之鄉、中國竹藤草芒編織工藝品之鄉和中國野生山葡萄紅酒基地。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都安瑤族自治縣
  • 外文名稱:D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 別名:都安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 下轄地區:9個鎮、10個鄉、村民(社區)委員會248個
  • 政府駐地:安陽鎮
  • 電話區號:0778
  • 郵政區碼:530700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河池市南部
  • 面積:4088平方公里
  • 人口:72萬(2016年)
  • 方言:壯語,國語,桂柳話,少量瑤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石頭開花
  • 機場:河池金城江機場
  • 火車站:都安高鐵站(在建)
  • 車牌代碼:桂M
  • 行政區劃代碼:451228
  • 縣歌:《天下都安》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土壤,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水能資源,地下水資源,交通運輸,經濟發展,農業,工業,旅遊資源,八仙公園,匹夫關,翠屏疊嶂,龍頸銀濤,八仙古洞,澄江河,文物陳列館,永濟橋,橋楞隧洞,福壽重岩,洪津古渡,百才公園,民族博物館,名優特產,都安山葡萄,都安山羊,旱藕冬粉,都安野蜂蜜,

建制沿革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都安就有“乾淹人”、“九楞山人”等古人類在都安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據史載,唐虞時代,都安屬荊州南徼之地。商、周時代屬百越之地。
都安澄江山巒都安澄江山巒
秦代,秦始皇於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在嶺南設定桂林、象、南海三郡,今之都安地域屬桂林郡。
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吞併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都安地域屬南越國轄地。
西漢元鼎六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的分裂和叛亂後,重新統一了嶺南,於廣西地域設定蒼梧、鬱林、合浦等郡,今之都安地域屬鬱林郡定周縣地。定周縣治所在今宜州市。
三國時期,都安地域屬吳國鬱林郡。
西晉,都安地域屬廣州鬱林郡;東晉,屬廣州桂林郡。
南北朝的宋齊時期,都安地域屬廣州桂林郡;梁陳時期,屬龍州馬平郡。隋朝,都安地域屬鬱林郡。唐朝,安定和都陽地域屬邕州,永順地域屬桂州。
五代十國,都安地域屬宜州地。
宋代,都陽地域屬右江道田州地;永順地域屬昆州地;安定地區分屬右江道思恩州和慶遠府富安監地。宋太宗淳化二年設定的富安監,是都安境內最早設定的行政單位,也是最早設定的縣級行政單位。
元代,安定地域屬田州路思恩州,都陽地域屬田州路,永順地域屬宜山地域。
明初,永順地域屬宜州縣地,安定和都陽地域均屬思恩州地。
清代,都安境內設立安定、都陽兩土巡檢司和永順長官司。民國5年,取都陽、安定兩土司名的頭一個字命名為都安,都安縣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12月5日,都安縣全境解放。都安縣設東區、西區、中南區、中北區、西南區、西北區、計6個區,轄28鄉1鎮,322村。1955年9月,國務院通過了關於撤銷都安縣建制,成立都安瑤族自治縣的決定。都安縣下轄14個區和167個鄉(鎮)。1957年11月,安陽鎮劃歸城廂區管轄。
1958年9月,都安縣實行人民公社後,區鄉建制被撤銷,實行公社、大隊、小隊建制。都安縣轄13個公社301個大隊。
都安夜景都安夜景
1958年11月14日,邕寧專區改名南寧專區,都安仍屬之1965年5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池專區,治所在河池縣金城江鎮(今金城江區金城江鎮),轄10個縣(金城江、宜山、環江、羅城、南丹、天峨、東蘭、巴馬、鳳山、都安),都安劃歸河池專區。1971年9月,河池專區改稱河池地區,轄縣不變。1980年,安陽公社改稱安陽鎮。
1984年10月,撤銷公社、大隊、小隊建制,設立鄉鎮、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都安縣計轄30個鄉(鎮),369個村民委員會,10460個村民小組。
1991年7月,高嶺鄉改為高嶺鎮。
1995年,撤銷村公所。都安縣轄2個鎮20個鄉,247個村民委員會,7201個村民小組。2002年6月18日屬河池市至今。
1996年,都安瑤族自治縣面積4097平方千米,人口約61.7萬人。轄2個鎮、20個鄉:安陽鎮、高嶺鎮、澄江鄉、古山鄉、地蘇鄉、三弄鄉、東廟鄉、保全鄉、五竹鄉、大興鄉、隆福鄉、下坳鄉、板嶺鄉、永安鄉、三隻羊鄉、龍灣鄉、菁盛鄉、百旺鄉、拉烈鄉、加貴鄉、九渡鄉、拉仁鄉。縣政府駐安陽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都安瑤族自治縣總人口543019人。其中:安陽鎮32099人,高嶺鎮56178人,澄江鄉45252人,古山鄉8584人,地蘇鄉42200人,三弄鄉12958人,東廟鄉19053人,五竹鄉11189人,大興鄉28837人,下坳鄉31251人,隆福鄉13732人,保全鄉26019人,板嶺鄉28499人,永安鄉17926人,三隻羊鄉15971人,龍灣鄉15386人,菁盛鄉22329人,拉烈鄉30905人,百旺鄉29479人,加貴鄉20028人,拉仁鄉20512人,九渡鄉14632人。
都安高嶺響水關夕陽都安高嶺響水關夕陽
2003年,都安瑤族自治縣轄2個鎮、20個鄉:安陽鎮、高嶺鎮、澄江鄉、古山鄉、地蘇鄉、三弄鄉、東廟鄉、五竹鄉、大興鄉、下坳鄉、隆福鄉、保全鄉、板嶺鄉、永安鄉、三隻羊鄉、龍灣鄉、菁盛鄉、拉烈鄉、百旺鄉、加貴鄉、拉仁鄉、九渡鄉。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9號)同意調整都安瑤族自治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三弄鄉,整建制併入地蘇鄉,地蘇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古山鄉,整建制併入澄江鄉,澄江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五竹鄉,整建制併入高嶺鎮,高嶺鎮政府駐地不變;將澄江鄉陽安、蘇利2個村和高嶺鎮益梨村劃歸安陽鎮管轄【本站註:實際調整時撤村改設鎮轄社區建制】;將保全鄉永平村劃歸東廟鄉管轄。
2006年,全縣轄2個鎮、17個鄉:安陽鎮、高嶺鎮、澄江鄉、地蘇鄉、東廟鄉、大興鄉、下坳鄉、隆福鄉、保全鄉、板嶺鄉、永安鄉、三隻羊鄉、龍灣鄉、菁盛鄉、拉烈鄉、百旺鄉、加貴鄉、拉仁鄉、九渡鄉。縣政府駐安陽鎮。
2013年,地蘇鄉、拉烈鄉、下坳鄉、百旺鄉撤鄉建鎮。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13個鄉:安陽鎮、高嶺鎮、地蘇鎮、拉烈鎮、下坳鎮、百旺鎮、澄江鄉、東廟鄉、大興鄉、隆福鄉、保全鄉、板嶺鄉、永安鄉、三隻羊鄉、龍灣鄉、菁盛鄉、加貴鄉、拉仁鄉、九渡鄉。
2005年,撤銷三弄鄉,併入地蘇鄉;撤銷古山鄉,併入澄江鄉;撤銷五竹鄉,併入高嶺鎮;同時將原澄江鄉轄區的陽安、蘇利、龍頸和原高嶺鎮轄區的益梨村委會併入安陽鎮管轄,此四個村委會同時改設鎮轄社區居委會建制;將原保全鄉轄區的永平村委會劃歸東廟鄉管轄。
2013年3月19日,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下坳、拉烈、百旺等4個鄉同日舉行撤鄉建鎮儀式,其所轄行政區域、機構和人員編制不變。
2015年3月24日,都安瑤族自治縣原大興鄉、澄江鄉兩個鄉同時撤銷鄉級編制,改建為城鎮編制,並舉行掛牌儀式。
2015年5月15日,都安瑤族自治縣原拉仁鄉撤銷鄉級編制,改建為城鎮編制。至此,都安縣19個鄉鎮建制中,城鎮編制增加到9個。
2017年6月14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永安鄉改為鎮建制。

行政區劃

都安現轄10鎮,9鄉。
安陽鎮 轄:鎮南、鎮北、迎暉、巴潭、益梨、蘇利、陽安7個社區。
都安密洛陀公園都安密洛陀公園
高嶺鎮 轄:高嶺社區居委會;定福、三聯、三合、江城、塘侖、弄池、德康、龍洲、江中、正玄、八合、合旺、復興、加庭、加全、金竹、五峒、宜江、加茶、福民、弄名21個村委會。
澄江鎮 轄:八仙社區;紅渡、蘭堂、桑里、合建、六里、六柱、百地、甘灣、萬茂、旁禾、自成、德雅、雙加等13個村委會。
地蘇鎮 轄:新蘇社區;贊字、九送、大定、丹陽、萬良、百益、拉棠、上江、右江、南江、青水、鎮安、鎮和、鎮興、興利、上節、懷道17個村委會。
都安地蘇風光都安地蘇風光
東廟鄉 轄:東廟、地同、三力、三團、預安、弄棉、安寧、古立、弄坤、弄工、岩馬、永平12個村委會。
大興鎮 轄:九頓、國隆、太陽、江仰、順安、加平、池花、林堂、弄模、骨龍、梅珠、古朝、丹江13個村委會。
下坳鎮 轄:吉隆、板買、下坳、光隆、板慶、板旺、隆洞、肯友、高王、隆關、隆榮、隆林、隆麻、加文、耀南、興旺、加八、壩牙、隆壩、隆石20個村委會。
隆福鄉 轄:隆福、上梅、百黃、六山、大崇、崇山、隆旺、漁洞、葛家9個村委會。
保全鄉 轄:河沌、平浪、隆仲、保全、巴善、元力、上鎮、安陽、、造業、平旺、古良11個村委會。
板嶺鄉 轄:板嶺、旱塘、帶河、鳳塘、尚游、弄六、尚智、尚甫、永樂、永順永仁、永富、永合13個村委會。永安鎮 轄:永安、安化、八達、安福、波煙、安仁、仁業、安業、安居、安太、安蘭、永吉、安樂13個村委會。
三隻羊鄉 轄:龍英、花周、上年、龍防、可力、加荷、丁洞、雞洞、建良、西隆、上朝、上遠、建高、平花14個村委會。
龍灣鄉 轄:龍灣、內悶、龍煥、新民、琴棋、加范、映山、高懷、尚三、群樂、中舊11個村委會。
都安龍灣都安龍灣
菁盛鄉 轄:菁盛、地洲、三並、內曹、登立、新成、義德、尚文隆德、東成、福德、文華、加禾13個村委會。
拉烈鎮 轄:拉烈社區;岜旺、福言、加佛、加紅、三表、百加、地平、上第、尚律、弄社、中仁、隆翠、尚育、五仁、弄岩、弄長、崇業、律達18個村委會。
百旺鎮 轄:百旺社區;庭律、琳琅、板定、妙田、龍燕、精華、八甫、仁合、崇文9個村委會。
加貴鄉 轄:加圖、加黨、加里、加龍、加七、加作、加泵、塘懷、大宿、板磨、金滿11個村委會。
拉仁鎮 轄:加興、索潭、拉王、仁聯、拉仁、仁德、仁壽、二潭、仁勇9個村委會。
九渡鄉 轄:九思、九渡、九天、九全、九光、九經、九福、九如、九伶9個村委會。

人口民族

1988年,都安縣有12.19萬戶,61.49萬人。1995年有13.16萬戶,61.72萬人。2002年都安縣有14.47萬戶,62.47萬人,其中壯族占都安縣人口73.98%,瑤族占21.64%,漢族占2.55%,苗、毛南、仫佬、回、水等民族占1.83%。
都安風雨橋都安風雨橋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都安縣總人口54301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安陽鎮32099、高嶺鎮56178、澄江鄉45252、古山鄉8584、地蘇鄉42200、三弄鄉12958、東廟鄉19053、五竹鄉11189、大興鄉28837、下坳鄉31251、隆福鄉13732、保全鄉26019、板嶺鄉28499、永安鄉17926、三隻羊鄉15971、龍灣鄉15386、菁盛鄉22329、拉烈鄉30905、百旺鄉29479、加貴鄉20028、拉仁鄉20512、九渡鄉14632。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都安縣總人口為67.2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為51.66萬人。
都安安陽大道夜景都安安陽大道夜景
2012年公安戶籍人口71.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6.89萬人,有壯、瑤等少數民族約69萬人,瑤族約占都安縣人口22%。人口自然增長率6.8‰。
2013年公安戶籍人口69.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4.86萬人,瑤族約占都安縣人口22%。
2015年公安戶籍人口70.9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53萬人,鄉村人口51.42萬人。

地理環境

地質構造

都安所在的地質構造單元為右江再生地槽東側的都陽山隆起,東鄰桂中凹陷的來賓斷褶帶,南接西大明山隆起帶及靖西——田東隆起帶,西與桂西坳陷的西林——百色斷褶帶相接。所在的地質構造體系為廣西山字型前弧西翼中段。褶皺及斷層為北北西向展布,遍布全境。主壓應力是北東——南西向,壓性結構為化北西向,其次在福龍、中舊一一永順一帶還出現北東向和南北向構造體系,壓性結構面分別為北東向和南北向,在江南、景山亦出現東西向構結體系,壓性結構面為近東西向。境內地層,從上古生代泥盆系中統至新生代的第四系,除中間缺侏羅紀地層外,均有出露。分布最廣的是石炭系和二迭系。縣境地層沉積總厚度為7510米。其中中泥盆統至上二迭統為連續的淺海相碳酸鹽岩,厚度為5300米,占沉積岩總厚度的70%;三迭系海相碎屑岩和白堊系湖相碎屑岩,總厚度為2210米。
都安民族博物館都安民族博物館

地形地貌

都安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腳上,地勢是北西高、南東低,最高的隆福、下坳、保全、三隻羊地區,峰頂海拔多為800~1000米,窪地、谷地海拔為600~800米;地蘇、澄江、百旺等一帶地勢較低,峰頂海拔多為400~600米,窪地、谷地海拔一般為145~200米,其中最低的百旺最低海拔僅為80米。都安縣的地貌景觀奇特,是全國岩溶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境內窪地密布、石山連綿,地下河天窗、峰叢、峰林等地貌單元千姿百態,綺麗壯觀,山上岩石多為石灰岩,素有“石山王國”之稱。
都安航拍夜景都安航拍夜景

土壤

都安土壤分為紅壤、黃壤、石灰岩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沖積土、水稻土等7個土類,其中石灰岩土分布最廣,分布地域占都安縣總面積90%以上。

氣候

都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春季陰雨連綿,日照時數少;夏季高溫濕熱,暴雨集中;秋季多晴朗,往往出現秋旱;冬季較寒,雨量稀少。都安縣年平均降雨量為1726mm。
都安縣氣溫為谷地稍高,山區較低,山區比谷地偏低2~3℃。全年平均氣溫為19.6℃~21.6℃,其中一月份氣溫最低,其平均氣溫為12.2℃,七月份天氣最熱,其平均氣溫為28.6℃。實測極端最高氣溫39.6℃(1990年測得),極端最低氣溫-1.2℃(1977年測得)。
都安夜景都安夜景

水文

  • 河流:
都安地表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集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0條,其中正常流量大於25立方米每秒的有紅水河、刁江、澄江三條河流。
紅水河: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經大化流入都安,轉而流入忻城縣境。
紅水河都安境內流程95公里,集雨面積35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為112.47米;年最人流量為1870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20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2032立方米/秒:平均徑流深538.2毫米,徑流量為642億立方米。根據實地調查推算,1926年洪水流量力21800立方米/秒、水位150.29米,為歷年之最。刁江:發源於南丹縣車河鎮打錫坡,由河池市保平鄉古帝村流入縣境,於百旺鎮八甫村那浩屯匯入紅水河。
都安民族佛塔都安民族佛塔
境內流程124公里,集雨面積1985平方公里,河床寬50至100米,下切深15至18米,坡降1.15‰,年最高水位為124.67米(1973年),年最低水位為111.64米(1963年),多年平均水位為114.37米。年最大流量為1770立方米/秒(1984年),年最小流量為3.24立方米/秒(1975年),多年平均流量為了3.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深為694.1毫米,徑流量為23.04億立方米。1945年洪水流量為3380立方米/秒,水位為128.88米,為歷年之最。
澄江:發源於縣內大興鎮九頓村觀音山下燕潭和太陽村百仰屯東潭,白北向南,流經大興、高嶺、安陽、澄江等鄉鎮,至安陽鎮陽安社區龍頸伏流匯人紅水河。
澄江全程41公里,集雨而積1170平方公里,河床寬50至80米,下切深5至10米,坡降1.55‰,黃海基準面年最高水位為151.69米,年最低水位為146.28米,多年平均水位為147.06米;年最人流量為52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為1立方米/秒(1980年1月2日),多年平均流量為25.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深為845.1毫米,徑流量為8.92億立方米。
百年來最大洪水流量為790立方米/秒,相應水位為153.07米(1945);建國以來,澄江最大洪水水位為151.99米(1968年)。
  • 地下水:
據水文地質調查統計,都安縣地下河系有25條,乾支流共80條(其中支流55條),主流總長為445.2公里,集水面積3881平方公里,最大總流量大於921.9立方米/秒,最枯總流量為14.273立方米/秒,年徑總流量36.10億立方米。枯水期流量大於1立方米每秒的地下河有地蘇、中舊、下里、王岐、幫祖、大興6條,流程10公里以上的地下河有地蘇、幫祖、大興、拉楞、中舊、下作、下里、帶河、何家、岜馬、永仁、牛角、九楞、王岐、九渡、拉烈等17條。
都安瑤族自治縣(都安)
縣境最大的地下河係為地蘇地下河系,其上流發源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的七百弄山區,從地下自北西向南東流經保全、東廟、地蘇等,在地蘇的青水村注入紅水河。幹流全長57.2公里,有支流12條,集雨面積為1054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414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達500多立方米/秒,最枯流量為3.58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11.59億立方米,為廣西最大的一條地下河系之—。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都安境內已發現礦產有煤、銅、銻、汞、鐵、錳、金、銀、螢石、黃鐵礦、磷礦、水晶、瑪瑙、五彩石(黑色大理石、白色大理石)、石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磚瓦用粘土)等17種。其中、煤礦、石灰岩是都安的優勢礦產,開採已形成一定規模。煤礦,都安縣已探明儲量(並經批准已列入全區礦產儲量表)2878.8萬噸。石灰岩,都安縣大部分地區有分布,而且質量好,品位高,可作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的原材料。此外,白色大理石D級儲量93.28萬立方米,開發潛力很大。五彩石經加工雕刻成工藝品後,古樸典雅,獨具風采,暢銷國內外。

動植物資源

都安瑤族自治縣內野生動物眾多。
獸類:猴子、野狗、野豬、野貓、野兔、果子狸、黃猄、水獺、野山羊、麝、松鼠、田鼠、飛鼠、剌猥、狐狸、山瑞、旱獺等。爬行類:蛤蚧、蝸牛、穿山甲、金環蛇、銀環蛇、山萬蛇、百步蛇、白花蛇、三線蛇、南蛇、過樹龍等。
兩棲類有多種蛙;鳥類有鷓鴣、斑鳩、毛雞、黃鶯、貓頭膺、杜鵑、畫眉、烏鴉、八哥,野雞、鴛鴦、布穀、麻雀、喜鵲、小雲雀、甘珠鳥等。
天然河溪魚類有同魚、青魚、七星魚、小油魚、泥鰍、黃鱔、鐮刀魚、鯰魚等,還有烏龜、鱉、蟹、蚌、蝦等。其中,果子狸,蛤蚧、麝、穿山甲以及蛇類均屬珍貴野生動物。
用材林主要樹種有松、杉、桉、香椿、牛尾、樟、任豆、苦楝、先王、木棉、楓、喜樹等。
珍貴樹種有金絲李、蜆木、擎天樹、高山柏等。
經濟林樹種主要有油桐、油茶、構樹、板栗、青檀、八角、竹子等。
果類有柑、橙、柚、龍眼、荔枝、李、梨、蕉、山葡萄、板栗等。
藥用植物有金銀花、九層皮、山豆根、黃精、茶辣、首烏、千層皮、草決明、山烏龜、羅夫木、青天葵、環草、天冬、五倍子、使君子、茯苓等。
造紙原料主要有雲香竹、芭芒桿、龍鬚草等。
已鑑定的牧草有58科310種,其中禾本科牧草55種,豆科牧草10種,牛羊喜食的喬灌木葉60多種。

水能資源

都安縣水能蘊藏量為4萬千瓦(不含紅水河和地下河)可開發量為1.68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42%;都安縣已開發1.06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63.1%。水資源總量較大,但分布不均。都安縣水資源總量為31.33億立方米,占河池市水資源總量的12.97%,都安縣人均水資源5012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2.24倍。境內有河流分布的峰林谷地和丘陵地區的水資源豐富,而無河流的廣大峰叢窪地區則缺水嚴重。
過境河流流量:都安縣境內的澄江徑流量8.92億立方米;刁江境內徑流量23.04億立方米;紅水河境內徑流量642億立方米,過境河流流量合計673.96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

都安縣岩溶地下水資源總量27.52億立方米,占河池市地下水資源的56.97%,是河池市地下水資源最豐富的縣城。但地下水埋藏深(一般距地表30~50米),開發利用難度較大。

交通運輸

都安縣境內石山縱橫,直至解放初期,交通仍十分落後。水路雖有過境的紅水河,可通20至100噸左右的木帆船,但灘多水急,行船不暢。刁江則水淺灘急,只通5至10噸木船。陸路運輸,全靠人背馬馱。1955年縣人民政府開始進行公路建設。此後公路逐年發展,至1987年,都安縣公路全長842.45公里。32個鄉(鎮)全部通了班車。通班車的村公所達178個村,占都安縣村公所總數的48.1%。全年客運量188萬人次,周轉量2435萬人次公里,貨運量48萬噸。
都安大興都安大興
到2010年末,都安縣擁有公路總里程達1449公里,比“十五”末增加663公里,增長率達到13.02%。都安縣19個鄉(鎮)247個行政村(含居委會)基本實現鄉鄉通油(砼)路、村村通公路目標,有102個行政村通油(砼)路,占行政村個數的42.68%。
至2016年,都安全縣擁有公路里程1726.3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2.2公里、等級公路1561公里,等級公路網路密度達38.1公里/百平方公里。蘭海高速、國道210線、忻(城)大(化)二級路、在建的貴南高鐵和賀(州)巴(馬)高速橫穿過境,19個鄉鎮全部實現鄉鄉通等級公路,248個行政村實現村村修通水泥路;紅水河都安——珠三角貨櫃航線於2015年7月全面復航。
貴陽至南寧客運專線在本縣設有都安站

經濟發展

2010年全年都安縣生產總值(GDP)272063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050萬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69779萬元,增長23.4%;第三產業增加值111234萬元,增長13.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3.5%、25.6%和40.9%。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3%、40.6%和44.1%。
2012年,得益於農業、投資、消費平穩較快發展,都安縣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6108萬元,同比增長5.0%,增速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286萬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67685萬元,下降2.9%;第三產業增加值130137萬元,增長5.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7.4%、21.4%和41.2%。
2012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1098萬元,同比增長5.9%。其中:農業產值80182萬元,同比增長7.07%;林業產值7565萬元,同比增長29.26%;牧業產值109050萬元,同比增長3.89%;漁業產值358萬元,同比增長7.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943萬元,同比增長2.2%。全年都安縣糧食總產量121944噸,同比增長2.77%,甘蔗產量450000噸,同比增長22.37%,水果產量20750噸,增長3.56%,生豬出欄39.56萬頭,增長21.96%,山羊出欄24.53萬隻,增長2.59%,雞出欄221.45萬隻,增長4.50%,蠶繭產量3658噸,增長6.0%,水產品產量2553噸,增長0.51%。
攝影師巴譚社區立木攝影師巴譚社區立木
2013年,都安縣地區生產總值34億元,同比增長9%,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68億元,同比增長31.1%,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7.8%;財政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10.2%,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4億元,同比增長11.8%,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2元,同比增長12%,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0%;農民人均純收入4602元,同比增長13.7%,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0%。三次產業比例為36.8:21.1:42.1。
2015年,全年全縣生產總值(GDP)403538萬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7894萬元,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69251萬元,下降5.2%;第三產業增加值206392萬元,增長8.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1.7%、17.2%和51.1%。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5%、-55.2%和137.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91元,增長1.9%。
2016年,都安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4.44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3%,第二產業增長4.8%,第三產業增長11.6%。財政收入4.39億元,增長7.9%。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8.6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億元,增長10.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323元,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6561元,增長8.9%。城鎮化率36.5%。單位GDP能耗0.4244噸標準煤,增長14.6%。

農業

都安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達340天以上,植物生長周期長,一年可兩至三熟。都安縣勞動力多,於發展農業有利。惟境內山地居多,平谷地偏少,土地面積絕對數雖多,但人均占有耕地少。水資源雖豐富,但多屬地下水,地表溪河利用係數不大。雨量雖充沛,但降雨時空分布,春秋多旱,夏季多澇。熱量雖足,惟山高弄深,日照偏少。峽谷風害多,常造成旱澇風災交相侵襲。因耕地多系岩縫地,鳥獸蟲害特多。種種不利因素制約農業的發展,糧食難以穩產高產。
都安農業歷史上以糧為主,以種植玉米為大宗,間種豆類和紅茹;平谷和丘陵地帶輔以水稻和甘蔗等經濟作物。解放前由於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生產工藝落後,糧食畝產長期徘徊在百來斤上下。解放後,經歷生產關係的變革,改進耕作,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推廣科學種田,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38年來,農業生產幾起幾落。“大躍進”的1958年糧食獲得前所未有大豐收,各級幹部被勝利沖昏頭腦,產生了違反客觀規律的“瞎指揮”,導致了1959年糧食生產的大滑坡,總產由1958年的12183.88萬公斤,銳減至10539.36萬公斤,減產13.5%。
1961年,貫徹執行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後,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1964年糧食總產量達12055.605萬公斤;1965年,農業總產值達5644.47萬元(按1957年不變價計算),創解放後16年來的最高紀錄。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整個農業處於緩慢發展狀態,十年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0.013%。1977、1978兩年,農業生產雖有回升勢頭,但由於“左”的思想指導尚未消除,農業生產上的“一刀切,作法仍在推行,農業發展仍屬緩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79年開始推行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並從都安實際出發,提出“決不放鬆糧食生產,充分利用各種小優勢,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產銷對路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農業生產方針,進行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使農業得以發展,1982年,農業總產值突破10000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1984年上升至12138.63萬元,1985年為12801.44萬元。1987年達到14204萬元。比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的1978年增長29.81%,十年間年遞增2.94%,比1950年增長9.84倍,糧食產量則比1949年增長1.8倍,畝產達120公斤,比1949年增長一倍。
2010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6072公頃,比上年減少71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66公頃,減少17公頃;甘蔗種植面積6339公頃,增加95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801公頃,增加154公頃;木薯種植面積1740公頃,減少276公頃;果園面積5874公頃,增加2385公頃;桑園面積2400公頃,增加706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12514噸,比上年減產11.2%;油料產量95噸,減產6.9%;甘蔗產量341000噸,減產6.2%;蔬菜產量(含食用菌)61581噸,增產3.5%;園林水果產量19040噸,增產9.0%。
巴譚村水稻巴譚村水稻
十三五期間,都安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創建面積達2萬畝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以山(毛)葡萄等為主的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8.71萬畝。畜牧養殖成效顯著,都安連續四年被農業部評為生豬調出大縣。組建了61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了都安益達山羊品改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的示範基地和示範農民合作社,形成了核桃、甘蔗、桑蠶、蔬菜、木薯、山葡萄、秸稈菌等特色種植業和山羊特色養殖業,打造了一批特優品牌,“都安野生山葡萄酒”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都安山羊農產品地理標誌通過國家認證。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14.53億元增至2016年的24.48億元。2015年全縣桑園面積發展到4.89萬畝。種植木薯3.0萬畝;甘蔗發展到15萬畝,山(毛)葡萄、四月紅桃、沙田柚等為主的特色水果面積8.71萬畝,果農人均0.29畝。

工業

清代,境內鐵具、竹器、磚瓦、織布、製紙、南粉、榨油等手工業,其工藝落後,規模很小。
民國時期,手工業較前發展。民國28年3月,縣政府籌資購置機具,創辦棉紗生產合作社,縣府建設科合作股派員兼任主任,工人由各鄉(鎮)保送,至民國32年因成本昂貴停業。同年8月,縣政府利用監所囚犯勞力,創辦製紙廠,迨日軍犯境停辦。
民國35年統計,都安縣有工業作坊902家,其中榨桐油35家,制紗紙305家,制竹紙32家,磚瓦62家,爆竹102家,南粉351家,麵粉加工15家。此外,有家庭手工業1043間,其中成衣加工400間,菸葉加工19間,彈花83間,造鞋3間,建築18間,石料150間,藤竹木器3間,糖餅加工124間,鋸木加工10間,印刷2間,理髮15間,織席4間,金屬製品(含鐵制農具)130間,漂染3間,照相8間,油紙5間,香燭10間,鑲牙3間,洗衣3間,薯粉50間。外銷產品主要有紗紙、桐油、南粉和油雨帽。
解放後,國家於1952年,對個體手工業實行委託加工、計畫訂貨和統購包銷,促進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據統計,當年都安縣有個體手工業和農戶兼營商品性手工業總戶數達1.21萬戶,從業人員1.93萬人,總產值259.93萬元。生產品種有紗紙、鐵具、油紙、木器、薯粉、南粉、豆腐、糖餅、掛麵、棉花、布料、磚瓦、紅糖、服裝、石灰、石料、木炭、竹具、草繩、手工藝品、酒類、草鞋、陶器、石印、竹雨帽、油雨帽、繩子、桐油、食油、犁口、蓑衣、竹紙、壯錦、瑤繡等40餘種。1950年至1952年手工業產值平均年遞增11.1%,1954年8月,先後建立高嶺紗紙生產合作社、安陽鐵具生產合作社和16個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年底入社成員335人,占當年個體手工業者總人數的13%,產值19.61萬元。同期,國營工業產值14.65萬元,個體和兼營手工業產值275.02萬元。1956手3月,縣手工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年底,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都安縣手工業合作社(組)43個,從業人員1676人,總產值達166.48萬元。1953~1957年,工業產值年平均遞增7.4%。
1976~1980年第五個五年計畫時期,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對經濟效益差,長期虧損或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在各工業企業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工業生產出現新的轉機,雖然由於電力不足,原材料缺乏,不少企業仍無法正常生產,工業總產值年平均遞減5.4%,但工業企業經過整頓,增強了活力,為下一步發展奠定較好的基礎。1981年~1985年第六個五年計畫時期,開展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工業生產責任制,從而進一步增強企業活力,調動了職工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並做好電力和原材料供應,對縣糖廠、水泥廠等八個重點企業進行較大的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開拓市場,提高效益,出現了穩步發展的局面。工業總產值年平均遞增5.4%。1987年都安縣鄉以上工業企業有100家,其中國營企業29家,二輕11家,鄉辦工業60家。此外,個體、私營工業有1千多家。門類有電力、機械、建材、造紙、文印、食品、煤炭、紡織、縫紉、皮革、化學、榨油、自來水等,工業總產值2599萬元,占全年工農業總產值1.68億元的15.47%。
都安瑤族自治縣(都安)
1950年至1987年,工業總產值年平均遞增7.04%。
都安瑤族自治縣(都安)
2010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0562萬元,比上年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374萬元,增長25.7%;產品銷售率96.39%;工業品出口交貨值11237萬元,增長121.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78.28%,比上年提高62.26點;主營業務收入77369萬元,增長48.46%;利稅總額6527萬元;利潤總額2721萬元。
2012年,2家企業因環保政策性限制停(減)產退出規上工業企業名錄,其他企業的經營情況也是險象環生。全年工業總產值125319萬元,同比下降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2919萬元,同比下降2.8%。其中:竹藤編織業產值16228萬元,同比下降6.68%;機械製造業產值19896萬元,同比增長4.96%;電力生產及供應業產值14946萬元,同比增長28.29%;製糖業產值22002萬元,同比增長15.50%。
2016年,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億元,是2010年的1.13倍;完成工業投資5.2億元,是2010年的2.34倍。創建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區,魚峰水泥項目竣工並滿負荷投產,形成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區與農民進城創業園、巴譚工業園、八仙工業園“一區三園”工業格局,建材、煤礦、水電、製糖、藤編、釀酒、電子加工等七大工業體系基本形成。

旅遊資源

縣城奇峰異洞,岩溶景觀,全國聞名,1986年、1987年,英國皇家探險隊20餘人先後兩次前來考察。主要旅遊景點:廣西紅水河都安三島灣國際度假區、廣西都安國際洞穴潛水中心、地蘇瑤台度假山莊、瑤嶺河漂流、石頭開花、八仙公園、匹夫關、綠岑仙谷、翠屏疊嶂、龍頸銀濤、洪津古渡、八仙古洞、蓮花洞、響泉夜月、獅子岩、下巴山岩洞、橋楞隧洞和古松洲。
都安三島灣都安三島灣

八仙公園

八仙公園位於距會城3公里的八仙扶貧開發區內,離210國道紅500米,坐落在八仙山腳下。1995年,縣政府投資開發,占地面積1078畝(包括八仙山)。八仙公園有八仙山,山中有一洞,稱曰:八仙岩,長約3100米,平均寬約10-20米,高紅8-15米。該岩為多洞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頂、洞壁、洞底布滿鐘乳石,氣候宜人。1997年四位農民集資開發1500米,1600米尚未開發。

匹夫關

匹夫關位於菁盛鄉紅水河岸邊。相傳很久以前,一仙女東飛至此,無法展翅過關,遂隱身於關下石壁安身,後人立廟以祀,故亦叫“娘娘隘”。1478年關口石壁鐫刻有“巨岈”兩個大字,每字大1米。清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名將石鎮吉兵敗百色,沿江而下到此,被安定土司官潘鳳崗伏兵擒拿,潘氏土官在此刻下“紀功碑”一座。1956年修通的都宜公路斬關而過。

翠屏疊嶂

屹立於縣城西面的翠屏山,由秀峰6座重疊組成,形如環椅,峰巒翠疊,奇挺秀撥,峻壁橫披,拱衛全城,雄偉壯觀,宛如一巨大屏障,因此名之。山上有蝠鼠岩,山中有觀音岩、福壽岩。左面有獅子岩,右面有白虎岩,鎮仙岩等點綴其間。山下石筍林立,清泉長流,鎮仙岩為革命烈士公墓。兩排山勢並列重疊,前排主峰高400多米,後排主峰高600多米。山脈南北走向,南端至北端約長1.5公里,四周寬約10公里。山間有多處杯形谷。
都安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

龍頸銀濤

位於澄江鄉紅渡村澄江河與紅水河匯合處,有一潭,形似巨龍張嘴,吞噬澄江河水,而後匯入紅水河,故名“龍頸”。潭口半里許有一怪石,橫跨河上,河底有一“石峽”橫鎖。1995年縣人民政府在龍頸灘頭上游約1000米處建設龍頸電站,又給“龍頸銀濤”添姿色。
龍頸銀濤龍頸銀濤

八仙古洞

八仙古洞位於地蘇鎮八仙山腹部。古稱“八仙古岩”,洞口築石城,高3.5米,長30餘米。據民國《都安縣誌·預稿》載,石城系安定土官潘如祿為在岩內“練丹”和避司民謀反,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築。洞內寬敞平坦,有石筍多處,斜坡深處60米有一岩水湖。徑約20米,湖水澄清如鏡,長年不竭,沿湖邊進入第二層洞內,鐘乳石柱,林立晶瑩,懸掛其間,前人曾有詩云:“八仙去後洞留名,中有棋碟片石平,王質爛柯曾到此,清風一帶半山橫。”

澄江河

澄江河源出大興鎮九頓村,流經大興、高嶺、澄江、安陽等4個鄉鎮,19個行政村,于澄江鄉紅渡村匯入紅水河,全長42公里,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里,河床寬50-80米,下切深5-10米,河水含泥沙量少,河水清澈,如同湖水一般,故名之。澄江上、下遊河道上修建了百拉、響水關、地丁、龍頸小型水電站。縣城河段有210國道的“澄江大橋”和久享盛名的文物保護單位“泳濟橋”(建於同治六年即1867年)橫跨其間,澄江更添秀色。

文物陳列館

位於安陽鎮翠屏山下,房屋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原系周氏祠堂,1983年為縣文物陳列館。該館現管文物保護單位13處,館內珍藏各種文物100多件,設3個陳列室;歷史文物陳列室陳列有東漢到清代的銅鐵銀器,陶器、古錢幣(一百多公斤),墓碑、古書畫等,其中有銅鼓、唐宋代古幣、明代青花瓷瓶以及黃筱西、李友竹的古字畫等。革命文物室陳列有民國15年至民國38年縣域赤衛隊、游擊隊用過的武器彈藥、軍號、標語口號、文獻等,其中較珍貴的有韋拔群親自組織和領導的板升下已赤衛隊印章、隊旗和軍號,鎮西鄉勞農會印章等。民族文物室陳列有縣境瑤、壯等各族人民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民俗民風用物,瑤族的背簍、服飾;壯族的壯錦、紡紗機、織布機等。

永濟橋

永濟橋位於縣城城東半里許,跨澄江河上,計10大拱,全長96米,寬4米,高7米。為縣境尚存最好的一座石拱古橋。原橋碑亭載,該橋系潘鳳崗承襲安定土官後,出資興建。該橋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3月竣工,橋身刻有“永濟橋”3字,每字一尺見方。1972年,在永濟橋上方新建一座鋼筋水泥大橋,1978年,在永濟橋面上建立圖書館,古橋變成“水上圖書館”。如今圖書館早已不再,留下的也只是河面上的風景。而在不遠處又建起了一座二橋,從此都安縣城四面四通八達。
永濟橋永濟橋

橋楞隧洞

又名“神仙洞”。位於高嶺鎮,洞長480米,寬約40米,高20米。1970年鑿通穿山洞口,次年5月,隧洞圖片在廣交會展出後,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觀賞,其中有法國、荷蘭、寮國等國友人。西安電影製片廠曾在此拍攝《碧水壯鄉》紀錄片。1982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福壽重岩

位於安陽鎮翠屏山左側腹部。洞高9米,寬6米,深11米,洞底寬敞平坦,可容數百人。洞前花卉清幽,林木蒼蔚。從山腳至洞口共360級台階,沿路左邊石壁鑲刻歷代文人墨客游岩詩句數十,洞口刻梁方津題寫“福壽岩”3個大字和省指揮官李畫新題寫的“福壽”2個大楷字,“福”字徑高0.73米,寬0.78米,“壽”字字徑高1.0米,寬0.73米。洞內和沿路刻有“好景全憑點綴功,名亭新建奪天工,邑人底事聯翩上,福壽雙星在箇中”等詩文20多幅。有正楷、草體各式各樣。1982年4月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洪津古渡

洪津古渡位於澄江鄉紅渡村。為昔日都安通隆山、南寧要津。清嘉慶二年(1797年)白山土官在渡口南岸崖壁刻“紅渡古津”4字而名。1967年,渡口下游幾十米處凌架一座全長230米,高80米的石拱大橋,古渡從此冷落。

百才公園

近年開建的休閒公園,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休閒之地。
百才公園邊上百才公園邊上

民族博物館

都安民族博物館座落於都安瑤族自治縣河東新區環城路西面。2015年3月開工建設,2015年12月15日建成並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建築面積4000㎡,展廳面積為3050㎡。博物館建築風格以都安石山王國為底蘊,按照綜合性博物館要求布展,整個展廳由序、石山王國、歷史回眸、瑤山風情、大山新貌等板塊組成。
都安民族博物館都安民族博物館
都安博物館原收藏在冊館藏文物366件,2014年至2015年新徵集文物800多件,其中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42件,一般文物258件,未定級文物864件。現展廳內展陳各類文物及展品共422件套。包括毛主席在都安籍警衛員藍保華的調查報告的批示件;北大嶺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各類石器、秦漢時代的玉器、陶器、銅鏡、銅碗等青銅器及玻璃耳鐺等玻璃飾品;乾淹人遺址、九愣山遺址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化石;漢代的柿蒂紋活蓋銅醮壺等青銅器、侈口無足陶罐等陶器;清代的銅鼓、花蝶紋提梁銀壺等銅器銀器、四方人物彩瓷瓶、白釉鬥彩圓筒瓷盒等陶瓷器,翠白玉手鐲等玉器;北宋、南宋、明清、民國時期的錢幣。近現代革命時期的革命文物如都安都陽區鎮嘉鄉勞農會木印章、紅軍戰士覃泰昆炮彈殼飯盒、右江革命幹校辦公用過的石硯台、百馬鄉地下黨員的《論聯合政府》沙紙油印本;清代到民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文物有民國壯錦棉布頭巾、民國壯繡綢面信袋等;以及各類農業生產生活用具、民族服飾、師公面具等民族文物。

名優特產

都安山葡萄

都安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野生山葡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毛葡萄(V. guinguang Laris Rehd)蘊藏量最大,毛葡萄果粒較大、多汁、味酸,可溶性固形物為8-12%,糖和有機酸含量較高。椐分析測定,果汁中含有18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防癌抗衰老物質SOD。年產鮮果500噸左右。成熟期7-9月。

都安山羊

都安山羊產於廣西都安瑤族自縣,分布在都安縣22個鄉鎮的大石山區,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山區的一個肉用山羊品種。都安山羊板皮板質均勻,是製革原料和出口的暢銷物資;肉質嫩滑爽口,全羊可加工成60多種菜餚,其中“美容長壽湯”苦而甘甜,長期飲用能延年益壽;“山珍羊扣”肥而不膩。

旱藕冬粉

旱藕冬粉以旱藕澱粉為原料,採用傳統手工工藝精製而成,具有易煮食、久煮不糊、清爽可口的特點,湯食、炒食均可。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分析測試中心測定:旱藕冬粉含有17種胺基酸和維生素C、B,具有幫助消化以及對人體各種炎症有輔助治療作用;旱藕均栽培於高寒石山地區,無任何污染,是綠色保健食品。

都安野蜂蜜

在都安的大石山區中生存著一種野生蜜蜂,這種蜜蜂主要採集自然界花蜜釀造蜜糖。花蜜結構多樣,口味好,具有安神等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