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紋

羽人紋,是指中國古代神話中生有羽翼能飛的仙人,亦稱飛仙,後被有的人附會於“飛升”思想,又被道教所利用,以為人得道即可身生羽毛而升天。

偽托屈原實為西漢人所作《楚辭·遠遊》:“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王逸註:“人得道生毛羽。”洪興祖補註:“羽人,飛仙也。”
最早的羽人形象可見江西新幹縣大洋洲商墓出土的玉雕羽人,通高11.5厘米,是項鍊的一部分。這一玉雕被“發掘簡報”稱為“高勾鼻”的“鼻”,很可能是鳥嘴。可見,這一“羽人”是鳥人合一的神人,與後世所稱的“飛仙”有一定淵源關係。而文物中羽人形象比較多見的是漢代。如西漢金銀錯銅車飾山顛雲端有羽人;東漢畫像石刻的羽人形象更加豐富,除長羽翼的人以外,還有人首鳥身的羽人。十六國酒泉丁家閘5號墓壁畫的羽人形如面目姣好的仙女,雙肩後長羽翼。最典型的羽人,則是西漢的圓雕銅羽人器座,此人身輕體瘦,不但長羽翼,而且身體上也覆有羽毛。六朝時仍有羽人飛仙之說,此後逐漸衰微。可能因佛教興起,無羽翼的飛天頻繁出現,羽人被其同化。如丹陽吳家村、金家村的南朝大墓磚印壁畫的飛仙已無羽翼,與同時期北朝石窟寺壁畫的飛天形象十分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