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

義理

義理,漢語辭彙。

拼音:yì lǐ,

釋義:1、合於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2、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3、稱 宋 以來之理學為義理之學。4、文辭相關。5、猶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理
  • 拼音:yì lǐ
  • 注音:ㄧˋ ㄌㄧˇ
  • 相關文獻:《韓非子·難言
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詳解,易學術語,

拼音

yì lǐ

基本解釋

言辭、文章的含義和觀點。宋後,稱講求儒家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為“義理之學”。
《禮記·禮器》“義理,禮之文也。”
以義理咨訪。——清·劉開問說

引證詳解

1、合於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
①《韓非子·難言》:“故度量雖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
②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順逆》:“故動眾興師,必應義理,出則祠兵,入則振旅,以閒習之。”
③《魏書·崔浩傳》:“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嘗之禮,豐儉之節,義理可觀。”
2、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
①《漢書·劉歆傳》:“及 歆 治《左氏》,引傳文以解經,轉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
②三國 魏王肅《<孔子家語>序》:“自 肅成童,始志於學,而學 鄭氏 學矣。然尋文責實,考其上下,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
③《北史·隱逸傳·徐則》:“先生履德養空,宗玄齊物,深曉義理,頗味法門。悅性沖玄,恬神虛白,飡松餌術,棲息煙霞。”
3、稱 宋 以來之理學為義理之學
①宋張載經學理窟·義理》:“有急求義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時得。”
②《二程遺書》卷十八:“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記古今人物,別其是非;或應事即物而處其當,皆窮理也。”
③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浙東學術》:“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義理以為功,此 宋 學之所以見譏於大雅也。”
4、文辭相關
①晉葛洪抱朴子·鈞世》:“今詩與古詩,俱有義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並有德行,而一人偏長藝文,不可謂一例也。”
②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舉子輕薄為文,不求義理,惟以敏速相夸。”
5、猶道理
①宋 蘇軾《與章子厚書》:“追思所犯,真無義理。”
①《水滸傳》第三六回:“ 趙 家那廝是個刁徒,如今暴得做個都頭,知道甚么義理?”
郭沫若《雞之歸去來》:“那H老闆娘是講義理的人。”

易學術語

《易》的組成要素。指《周易》的文義、道理。即《周易》的哲學思想。
“義”指卦名、卦辭、爻辭的意義,含義; “理”指《易》的原理、道理。易義中包含有易理成分,易理是對易義的展示和發揮,易理體現了《易》的哲學思想。
《易傳》對《易經》進行注釋和闡發,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系碑上》)、“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鹹·彖》)、”剛柔相推而變在其中“(《繫辭下》)、”生生之謂易“(《繫辭下》)、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繫辭下》)等關於宇宙根本規律的命題,認為”易有太極,而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繫辭上》)、即”易“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和根本原則,還認為人必須”待時而動“”自強不息“, 要有”憂患“意識。也宣揚”天尊地卑“的等級觀念以及”自天佑之,害無不利“的神靈思想。有人認為《易經》和《易傳》反映樸素辯證法思想、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主義自然觀,反映當時的政治思想,經濟思想、道德倫理思想,社會進化歷史觀,(張立文《周易思想研究》)《周易》義理經後世發揮而至為龐雜。魏王弼以老莊玄學解說易理,宋程頤、朱熹以理學解說易理,張載氣學解說易理、楊簡心學解說易理等等。均以自己的見解主張發揮易理。其中不少已偏離《周易》原義。參見”義理派“、”義理學“條。
先秦指普邀皆宜的道理,漢晉指經義名理,宋以後指儒家的經義、名理。清代,將學問分為義理、辭章、考據蘭方面。姚鼎《復秦小峴書》:“天下學向之事,有義理、文章、考據之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