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辯證法是古代一種自發的、原始的辯證法思想。辯證法的最初表現形態。在古代的中國和希臘,都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都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一切皆流,無物常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永遠不斷地更新”(《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第23頁)。這是對運動絕對性的天才猜測。中國古代《周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莊子·天下》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等。這些都包含有事物無限可分、統一物由對立面組成、對立面相互轉化、量變引起質變等豐富辯證法思想。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還把運動區分為性質變化和狀態變化兩大類,並具體分為六種形式。由於歷史的局限,古代樸素辯證法對事物的運動變化只能在直觀經驗的基礎上,從總體上作一般性的描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膚淺、籠統,對世界的各部分及其相互聯繫了解甚少,具有直觀、粗淺、樸素性質,必然被爾後的形上學所代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樸素辯證法
- 外文名:Naive Dialectic
- 性質:辯證法
- 出處:《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