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維·霍羅威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
- 作者:戴維·霍羅威茨
- 出版時間:1974年1月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404 頁
- 定價:1.05 元
- 統一書號:3171-83
《美國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維·霍羅威茨
《美國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維·霍羅威茨...
孤立主義一直存在於美國的外交當中,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美國建國以來的外交活動。美國的孤立主義 創立 在美國立國之後相當長久的一個歷史時期中,美國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國父華盛頓所確立的孤立主義原則。華盛頓在其著名的《告別詞》中就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則:(一)要將美國建成自由進步的...
圍堵政策是指美國在冷戰早期的外交戰略,目的是限制所謂的多米諾效應,即新興國家多倒向社會主義蘇聯,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歐美。由來 “圍堵政策”是指美國1947年實行的針對蘇聯的一項外交政策,同時也宣布了反納粹聯盟的最終破裂。這項政策的目的是阻止和圍堵社會主義思想和史達林主義的蔓延,將它們限制在當前範圍內。歷史...
遏制外交:特指美國在冷戰時期遏制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政策與外交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推行全球擴張戰略,蘇聯努力鞏固二戰勝利成果並擴大勢力和影響。美、蘇由戰時合作逐步走向對抗,在戰後世界秩序安排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展開爭奪。美國總統H.S.杜魯門改變前任總統F.D.羅斯福的對蘇政策,奉行強硬...
冷戰前期的美國對約政策是美國以其中東安全戰略為基礎,圍繞中東局勢以及約旦國內政治局勢演變,所實行的中東政策之重要組成部分。約旦與英國的傳統同盟關係,以及英美在中東的合作機制,為美約特殊關係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約旦的穩定,對於中東能否保持穩定至關重要。美國不願看到埃及控制約旦,因為這將打破該地區的實力平衡...
《冷戰後的美國外交政策:從老布希到小布希》是2004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銳。該書擬在客觀描述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展開對冷戰後時代美國外交的探討。內容簡介 冷戰結速、蘇聯解體之後,整個美國曾極度興奮,期冀著能夠在冷戰後年代享受由此帶來的“和平紅利”,進面以傲視全球的巨大優勢邁人21世紀。在這...
《冷戰時期美國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志華 內容簡介 冷戰時代發生過一系列重大國際事件,這些事件及其處理結果對戰後國際關係演進乃至許多國家的發展道路產生了並將繼續產生深刻影響。作為冷戰對峙中西方陣營之首的美國,在絕大多數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關鍵性角色或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圍堵政策 是指美國在冷戰早期的外交戰略,目的是限制所謂的多米諾效應,即新興國家多倒向社會主義蘇聯,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歐美.該思想主要是來自於孤立導致停滯.4、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攘外安內 詞義:攘:排除。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後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出處,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甘草甘平...
糧食外交是冷戰時期美國遏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與第三世界國家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一直是農產品過剩的國家。強大的糧食生產能力促使美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糧食援助,但其援助政策往往帶有種種政治條件。糧食援助已成為美國外交中的一種武器。起源 羅斯福拿糧食壓維希法國反德...
第一章 美國外交政策傳統與人權外交政策 第二章 冷戰時期美國的人權外交政策(卡特政府時期)第三章 冷戰時期美國的人權外交政策(里根政府時期)第四章 冷戰時期美國人權外交政策案例 第五章 美國國會在人權外交政策決策中的作用 第六章 冷戰轉折時期美國的人權外交政策(布希政府時期)第七章 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人權...
冷戰時期,美國對外戰略主要目標是阻止蘇聯擴張,削弱蘇聯實力;主要手段是軍事上的對抗與遏制。冷戰結束後,美國明確提出其全球戰略目標:美國必須發揮在全世界的“領導作用”,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美國必須確保在21世紀仍將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在此背景下,美國對華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中美關係在“...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成為西方世界霸主,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於是,美國帶領西方國家(主要為西歐國家),對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冷戰"政策最基本的特徵是:"遏制共產主義"但不訴諸武力...
從冷戰結束到“9·11”,美國處於“一超獨大”且沒有明確戰略敵手的特殊歷史時期。美國鞏固和擴展聯盟,加強國際制度建設,積極推動全球化,享受了一把“和平紅利”,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持續經濟擴張。同時,它通過軍事手段“維護人權”的政策也遇到了挫折和抵制。內容包括冷戰後的美國外交思想,美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
第一節糧食成為戰後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外交的“武器”第二節糧食用於和平計畫(1954—1961)第三節強化“糧食用於和平計畫”(1961—1969)第八章“來自共產主義的經濟攻勢”:蘇聯的反應及美國對蘇聯對策的情報評估 第一節經濟因素與蘇聯對第三世界國家冷戰戰略 第二節蘇聯對美國經濟援助計畫的批評及政策主張 第三節...
第二章 冷戰期間美國對東南亞的政策回顧 第一節 1947年至越戰結束 一、扶持親美政權 二、軍事同盟和軍事援助 三、越南戰爭 第二節 1975年至冷戰結束 一、越戰後美國實力的衰落 二、戰略調整及轉型 三、冷戰在東南亞的結束 第三章 柯林頓時期美國對東南亞的政策 第一節 柯林頓外交政策概述 一、柯林頓外交政策的...
第二節 里根政府對蘇經濟外交評析——蘇聯解體的催化劑 一、里根對蘇的冷戰遏制理念在對蘇經濟外交中的核心性 二、里根政府對蘇聯實施經濟外交的可行性 三、里根時期美國對蘇經濟外交對蘇聯解體的效果評估 四、里根時期美國對蘇經濟外交的理念轉變時滯和政策調整時滯 第二章 布希政府:確保冷戰結束的不可逆轉 第一...
9月,美國總統特別顧問克拉克又向杜魯門提交了一份題為《美國與蘇聯的關係》的報告,報告主張美國應準備與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努力締造其想像中的世界,並聯合一切反蘇力量。這些國家均可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持。這些關於遏制蘇聯的戰略理論被美國決策層採納,成為美國冷戰政策的理論依據。之後,1947年3月...
警惕和防 止其他力量的活動對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利益構成威脅。通過這些戰略,美 國試圖在東南亞地區取得主導地位,建構符合美國意願的秩序以維護並實 現其利益。《冷戰後美國對東南亞的外交——霸權秩序的建構》以不同時 期美國的區域目標和政策演變為線索,討論了冷戰以來美國對東南亞的外 交政策。
《新保守主義與冷戰後的美國外交政策》是2006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志東。內容簡介 本書以政治理念對政府決策產生影響為主旨,在廓清新保守主義歷史淵源的基礎上,著重闡述冷戰結束以來新保守派為美國謀劃的對戰略目標和實施藍圖,探討新保守主義思潮對美國外交決策,尤其是對布希政府對政策發揮影響的方式...
因此,保持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點,也是冷戰時期美國對發展中地區政策的短期目標,實施軍援軍訓、構築防務安全體系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策略。與此相比,發展和改革一直都是美國政府的外交口號。美國政府雖然認識到了發展問題才是第三世界革命發生的根源所在,也將其定為美國對第三...
本書正是詳述和研究蘇聯解體前後美俄外交關係演變的優秀著作。書中系統闡述了蘇聯解體前後四位美國總統里根、布希、柯林頓以及小布希任內對俄外交政策的演變,其核心是在後冷戰時期的第一個十年中,“權力平衡”和“制度變革”這兩派思想體系自始至終影響了美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目錄 譯者序/1 中文版序/1 致 ...
第二節 利益建構行為——布希政府在中東的利益取向和中東政策 一、概念界定:利益 二、布希政府在中東的利益取向 三、布希政府的中東政策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公共外交概念界定、法律基礎及主要資源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公共外交的含義 二、公共外交的維度 第二節 法律基礎 一、冷戰期間美國的公共外交法律 二、冷戰...
在此意義上,冷戰為印度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利用的資源和條件。 本文以美印兩國現有的美印關係史的專著為研究起點,以美印兩國編纂的外交檔案集以及相關外交檔案為史料來源,從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研究美國對印援助政策,並在此基礎之上認識冷戰時期美國對印度援助的基本情況和特徵,全面地理解冷戰的雙重邏輯——...
從第四章到第七章是案例研究,分別以波蘭裔美國人與北約第一次東擴、古巴裔美國人與冷戰後美國對古巴的制裁、墨西哥裔美國人與NAFTA談判與批准、非洲裔美國人與美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的政策為例,詳細分析了這四個族群的族群特徵及其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結論部分通過簡單比較不同族群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作用,認為...
人權外交在歷屆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中都扮演著特殊角色,是美國占據國際道義制高點和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的重要政治工具。提出 “人權外交”是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提出的,其實質就是藉口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企圖利用人們對人權問題的關注撈取政治和輿論支持,以獲得在冷戰中的主動,聯合盟友在意識形態領域圍剿蘇聯。40...
一 美國對“危險地帶”義大利的外交目標及策略 二 天主教與美國對“危險地帶”義大利的外交 第三節 爭奪“第三者”:宗教與美國對“邊緣地帶”泰國的外交 一 美國對“邊緣地帶”泰國的外交目標及策略 二 佛教與美國對“邊緣地帶”泰國的外交 小結 第四章 宗教與冷戰初期的蘇聯外交 第一節 培植“親己者”:...
緩和政策是指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期間,美國與蘇聯兩國於軍備競賽、外交立場的基本態度。此階段之前正值冷戰高潮,美蘇兩陣營對抗趨向白熱化,最嚴重的是,美蘇核武器層面展開之戰略競賽日臻惡化。1960年代中,耗費龐大的美蘇間的戰略核競賽已開始漸露疲象,為了雙方現實環境,一系列緩和冷戰的政策,終於於兩國...
《美國對外援助:目標、方法與決策》是2014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琪 李枏 沈鵬。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探討了美國自“馬歇爾主義”以來實行的對外援助計畫的總體情況。美國的對外援助總體上服務於其國家利益及其外交政策。其重點實施階段主要是兩個時期:一是冷戰時期。美國這時期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朝鮮...
“杜魯門主義”是對別國內政的干涉,被學者認為是美蘇之間“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影響 杜魯門主義被普遍地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上的一個新的急劇轉變,蘇聯認為杜魯門主義是美國方面對蘇聯控制地區與蘇俄擴張的一個公開威脅。 “杜魯門主義”是對別國內政的干涉,被學者認為是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