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美國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志華
基本介紹
- ISBN:9787514141337
- 作者:沈志華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頁數:543
- 定價:91.00元
- 裝幀:平裝
《冷戰時期美國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志華
《冷戰時期美國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志華內容簡介冷戰時代發生過一系列重大國際事件,這些事件及其處理結果對戰後國際關係演進乃至許多國家的發展道路產生了並將繼續產生深刻影響。作為冷戰對峙中...
本論文所選的三個案例,時間跨度為20世紀90年代初到戰後伊拉克重建。這10餘年是美國公共外交政策目標不斷調整與起伏的時期。隨著冷戰的結束,傳統的意識形態敵人——蘇東陣營的瓦解,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全球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本文主要從冷戰後美國在中東地區為塑造和改善國家形象而實施以戰略傳播為核心的整合公共外交...
近年來,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的重大研究項目,其中已經完成的有: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冷戰時期美國重大外交政策研究”、上海市重大項目“冷戰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對華情報評估報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冷戰與中蘇同盟研究”等。正在進行的有:上海市重大項目“中蘇關係檔案文獻...
《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是一本圖書,作者是裘兆琳。作品目錄 1、 序言 林正義 V 2、 論美國出兵海外之法律依據與實踐 趙國材 1 3、 美國府會軍事權力的爭辯:以布希政府出兵波斯灣為例 周煦 99 4、 美國出兵索馬利亞之決策分析 裘兆琳 183 5、 美國出兵台灣海峽及其限制 林正義 229 6、 美國對...
《宗教與冷戰初期的美蘇外交研究:1945~1953》是賈付強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7月。該書從宗教與外交之間的互動出發,分析了冷戰初期美蘇在外交領域的“宗教博弈”,並進行了對比研究。通過對冷戰初期美蘇外交的宗教戰略、宗教實踐以及兩者在全球層面上宗教博弈的分析,該書認為宗教加強了美蘇兩國對冷戰...
事實真相:美國是脅迫外交的發明者和集大成者。多年來,美國通過經濟封鎖、單邊制裁等手段,向世界演繹了一個個脅迫外交的教科書式案例。◆1971年,美國學者亞歷山大·喬治最早提出“脅迫外交”概念,用來概括當時美國對寮國、古巴、越南的政策。美國政府將1994年迫使海地軍政府下台稱為“脅迫外交的範例”,在2003年把...
本書第1章通過分析戰後美國重新扶植日本的做法,來說明美日反共同盟的形成是如何影響毛澤東的冷戰思維和決策的。中蘇同盟的締結是對美國冷戰政策的重大衝擊和挑戰。如何製造中蘇矛盾和分化中蘇同盟是美國官員經常思考的問題。本書第2章勾勒了冷戰時期美國對中蘇同盟的所謂“楔子戰略”的產生和發展軌跡,比較了杜魯門和...
許多教授在課堂上不時提到自己與各國政要的交往經歷以及對一些國際政治進程的深度參與,這體現了SAIS主要創始人保羅·尼采(冷戰時期美國對蘇遏制戰略的策劃者與實施者)的信念。二戰的經歷使得尼采與克里斯蒂安·赫脫(時任美國國務卿)深切感受到外交人才缺乏對美國外交的影響。在一次午餐會上,這對表兄弟達成共識:在...
《冷戰與中國外交決策》著重研究冷戰時期中國重大戰略與外交決策。作者收集並利用大量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解密的第一手歷史檔案,通過對一系列重要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冷戰背景下中國制定外交戰略和處理中美蘇關係、應對韓戰、印度支那戰爭和台灣海峽危機等重大事件的決策過程、決策機制、指導思想及其長遠影響,對...
古巴飛彈危機,是1962年發生的事件,是冷戰期間美國、蘇聯兩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它是由於1959年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飛彈雷神飛彈和朱比特飛彈引起的,蘇聯為了扳回一城,而在古巴部署飛彈。這場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蘇美雙方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
第四,本課題成果首次把美國對外援助政策放到美國整體外交戰略之下來考察。這在國內尚無人嘗試。 第五,本課題在美國對外援助的很多重要方面都是首次進行細緻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對埃及和以色列的援助、冷戰後對朝鮮的糧食援助、“千年挑戰賬戶”的設立和運作方式等。第六,鑒於許多資料和數據在國內論著中無法找到,本課...
《冷戰後中國參與中東地區治理的理論與案例研究》是2018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德剛。內容簡介 本書以冷戰後中國參與中東地區四種類型的治理為研究對象,梳理中國參與中東地區治理的理論與案例,研究中國參與中東地區治理的動因、機制和類型,並對未來中國參與中東地區治理的實踐提供學理支撐與政策參考...
冷戰同盟的內在負擔與外部價值——朝鮮停戰談判與美韓同盟的形成 駐日美軍的制度化和美日同盟的建立 冷戰與美國對日索賠政策的演變 分論二:冷戰在歐洲 冷戰初期美國對希臘的援助政策 美國與第一次柏林危機 應對挑戰與走向對抗——蘇聯與共產黨情報局的建立 東歐國家的“蘇聯化”:捷克斯洛伐克案例 “東柏林危機”:...
比如,在冷戰時期,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和奧地利一直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舉行雙邊談判的場所。中立國家之外,地理上的中間地點也是一種選擇。1986年,美國總統里根和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就選擇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作為美蘇首腦會晤的地點。當然,在選擇第三地舉行談判時,也許考慮駐該國的本國使館能否提供當地後援和保證與...
第三節族群影響美國外交的方式和特點 小結 第二章族群影響美國外交的歷史 第一節族群政治力量的萌芽和興起 第二節族群在冷戰期間的表現 小結 第三章冷戰後族群的活躍與“沉寂”第一節族群影響力的躍升 第二節激烈的爭論:“誰代表美國?”第三節“9·11”事件後的族群與外交 小結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 第四章...
美國政府 在“麥卡錫主義”最為猖獗的時期,中美關係正處於冷戰寒凍的封凍之下。在“麥卡錫主義”的影響下,“反共”成了美國的主流選擇。麥卡錫在中國問題上的發難,導致艾森豪、甘迺迪和詹森幾屆美國政府一直採取非常僵硬的東亞政策,誰也不敢主動提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接觸。麥卡錫主義代表了整個美國社會上保守...
本書是一本全面反映當代美國政治、經濟與外交的高校本科和研究生專業教材。教材分為政治、經濟、外交三部分,分別就美國的政治發展、政治結構和政治參與,經濟發展歷程、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以及外交傳統、對外戰略與對外關係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與深入分析。其中既有對歷史脈絡的敘述,又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冷戰...
《外交與建築:美國海外使領館建造實錄》揭示了美國使領館建築歷史進程中建築、政治和權力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通過形形色色的人物、異乎尋常的事件、激動人心的情節,帶領讀者見證不為人知的美國外交建築歷程,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著作。《外交與建築》研究縝密、語言流暢,其重點放在了冷戰時期的美國海外使館建設。
第二次冷戰是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的對峙。由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導致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美俄關係及俄歐關係的緊張。此外,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有變得緊張的趨勢,體現在南海爭端和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導致中美關係緊張。俄羅斯與中國目前關係較為密切,但並不是盟國關係 ...
15. 南傳佛教傳播之路調查研究(社會橫向),主持人。已完成。16.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日本侵華史料的整理與研究”,主要成員。17.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冷戰時期美國對外重大政策研究”,第三主持人,主持分項目“冷戰時期美國對外重大政策研究”。已完成。18. 台灣中研院2005—2006年委託項目:“中國大陸史學及相關...
陳長偉、牛大勇:《遊走在戰爭邊緣——冷戰前期的美台分歧》,北京:九州出版社(待出)。牛大勇、陳長偉:《跨越大洋——1961-1969年美國解凍對華關係之路案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待出)。論文 【英文論文】Changwei Chen, “Realism in Whitlam’s Foreign Policy,” Journal of Australian Studies, Vol. 46,...
戰後國際關係史、近現代國際關係史、大國戰略研究、冷戰後國際關係、美國外交史。學術成果 (一)著作 1、專著:《分而制勝:冷戰時期美國楔子戰略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版;2、專著:《中美亞太主導權競爭:大國博弈與地區回應》,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20年版;3、專著:《聯盟研究:理論與案例》,世界知識...
殷鑑未遠。重新解讀和研究冷戰前後的大國戰略,對於當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是面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同仁強化歷史觀的一個重要的思考素材。本書以二戰結束前後的大國外交戰略為切入點,以蘇美冷戰較量為主線,重點分析了美蘇及相關大國在冷戰期間的對外戰略及重大決策。以充實的歷史案例闡述...
《隱蔽行動:中央情報局與瓜地馬拉政變研究》內容簡介:從冷戰與瓜地馬拉社會改革、中央情報局的功能升級和瓜地馬拉的經濟格局、中央情報局對瓜地馬拉局勢走向的分析、中央情報局的幕後操縱、“成功行動”與瓜地馬拉政變的後果等幾方面,全面闡述了在當今世界,堅持走單邊主義路線的美國,其所有外交活動都對國際社會產生著重大...
10.吉林大學青年師生學科交叉培育項目:《多元啟發理論與對外政策決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11.吉林大學青年師生交叉學科資助項目:《地方政府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以吉林省為案例》(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12.吉林大學2015年度廉政建設專項研究課題:《中國...
主要研究興趣在於從中國角度,探討全球化時代國家與社會的關係,研究全球化時代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變化及其制度成長。這一主題分別在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中國政治外交研究、美國政治和外交對中國政治和外交的啟示研究和現代競選政治與行銷政治研究等幾個層面展開。中國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 主要思考中國和平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
同時,民國政府對外公布中國南海疆域圖,用11段線標註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歷史性水域範圍。此後相當長時期內,美國官方對此未持異議,考慮到二戰後美國在亞洲的重要影響和民國政府及後來的台灣當局與美國長期保持盟友關係,美國對這一切顯然是知曉和認可的。台灣問題、冷戰的爆發、全球兩大陣營的對立,使得美國政府...
極化(Polarity)在國際關係上指的是國際系統里的權力分配。這種觀念在冷戰期間浮現,當時國際系統是由兩個兩極的超級大國之間的衝突所主導的。在1945年以前的國際系統則被稱為多極,由許多大國之間主導。蘇聯在1991年的瓦解也使許多人將美國視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一些國際關係的理論都是以類似冷戰的兩極...
在以往對南海問題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依據的資料多為《人民日報》等公開資料,該文另闢蹊徑,以外交部解密檔案作為研究的主要資料來源,對於傳統的南海問題研究來說,僅就資料的特殊性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海南師範大學胡素萍通過《冷戰以來美國對南海政策的演變》一文,全面回顧、展示了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