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科學

美味的科學

《美味的科學》是2020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查爾斯·斯彭斯。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味的科學
  • 作者:[英] 查爾斯·斯彭斯
  • 原作品: Gastrophysics: The New Science of Eating
  • 譯者:楊蟬宇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 頁數:320 頁
  • 定價:59.8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71004958
  • 副標題:從咬下第一口食物的體驗,到飲食科學的美味革命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為了滿足味蕾與情感的雙重享受,
食物的聲音、場景、擺盤和味道如何被狠狠拿捏?
吃海鮮時播放大海的聲音,能讓你激動得熱淚盈眶
聽到母雞的叫聲,你會覺得雞蛋冰淇淋的蛋香更濃郁
讓晚餐按照故事情節推進,食客或許永生難忘
星巴克服務員把你的名字寫在杯子上,是為了讓你更愛手中的飲料
哪怕食材只有牛排、薯條和沙拉,精緻的擺放也能讓你更有食慾
用厚重的金屬餐具吃飯,會覺得自己吃了更高級的食物
土豆片要炸出來才好吃;將松露油滴在餐叉上,比滴在濃湯里更能挑逗神經
即使是咬下一口飽滿多汁的蜜桃,也是一種複雜的多重感官體驗,因為所有的感官信號、情緒、期待和記憶都在大腦中匯聚,幫我們感知味道本身。
雖然現有研究無法完整解答,為什麼食物嘗起來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我們想吃這些東西而不是那些,但美食物理學卻能用實驗表明,一道菜會讓你覺得味道有多甜、香味有多濃,以及你有多么喜歡它。
本書集合了多門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餐盤顏色、背景音樂,甚至菜品名稱都能影響我們的飲食體驗;它還透露了食品公司和一流餐廳如何研發領先於時代的食品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將怎樣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無論在哪裡吃飯,本書都將改變我們對口中食物的認識。

作者簡介

查爾斯·斯彭斯,著名的美食物理學家、牛津大學交叉模態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同時在產品的多感觀設計、包裝和品牌創建方面為眾多跨國公司提供建議。其實驗“聽覺對調節薯片的酥脆和新鮮度的作用”,第一次成功證明我們可以根據聲音的變化判斷食物新鮮度。這項研究為他贏得了2008年搞笑諾貝爾獎。另外,他與別人合著的《完美膳食》也在2015年榮獲“美國出版商傑出專業暨學術寫作獎”。

圖書目錄

前言 美食物理學:食物是如何欺騙大腦的?
非要把你饞哭的跨界研究
廚神大戰科學家
給餐刀裹上皮草,西餐能把吃貨撩到尖叫
盤子裡的扇貝如果是奇數個,嘗起來會更鮮香?
胃口好不好,是否還要看心情?
怎么做,才更容易成為網紅美食?
用厚重的金屬餐具吃飯,食物的味道會不一樣嗎?
第1章 味覺:讓吃貨瘋狂打call的只是美食的味道?
純鮮飲品充盈在唇齒間的質感,比它的美味更讓人幸福
為什麼第一眼看到食物,我們就“知道”它鹹不鹹?
換個菜名,菜品竟然好吃到飛起
味覺期待:“沙拉配意面”怎么就比“意面配沙拉”更營養?
高價的大牌食品真會讓人覺得好吃到爆嗎?
為何有人覺得不放香菜的拉麵沒有靈魂,而有人看到香菜就抓狂?
為什麼粉紅色的食物吃起來更甜?
第2章 嗅覺:鼻子和嘴的交鋒
為什麼香草聞起來有點甜?
多感官晚宴與嗅覺的單挑
食品公司如何放飛罐裝飲料的香氣,讓你在打開瓶蓋前就愛上它?
把松露油滴在餐叉上,竟比滴在濃湯里更能挑逗吃貨神經
濃郁的菜香如何使你胃口大開,還吃不胖?
食品連鎖店的行銷神器:讓食物香氣鑽進鼻孔里
第3章 視覺:一大波“美食色情圖”正飛奔而來
藍色牛排和綠色薯片讓人大倒胃口的原因是什麼?
圓柱形的吉百列朱古力棒,嘗起來為什麼會更甜?
食物攝影:拍出讓你想舔屏的美食照
運動的蛋黃:流出來的性感
吃播:令人食慾暴增的“限制級影片”
顏值爆表的擺盤,讓胃口跟著爆表
給減肥人士敲黑板:反覆想像吃東西的場景,能讓你吃得更少
泛濫的“食物色情圖”,只是看上去很美
第4章 聽覺:“聲音調味料”,非一般的飲食滿足感
雀巢咖啡的味道如何被咖啡機的尖銳聲音改變?
氣泡在嘴裡炸裂的“感覺”,怎樣使人迷上碳酸飲料?
為什麼麵包脆皮吃起來那么香,而濕軟的食物沒有吸引力?
咬起來嘎嘣脆的昆蟲會讓人上頭嗎?
薯片包裝袋的巨大音量絕非偶然
打開飲料瓶蓋的噼啪聲,為什麼會讓吃貨欲罷不能?
兩種餐廳吸客法:背景音配飯和無聲飯局
“口腔騎士”:新奇的食物音效增強器
第5章 觸覺:摸得到的靈魂美味
口感是怎么影響味道的?
手是如何幫我們嘗到第一口食物的?
如果勺子有紋路,吃起東西來會更讓容易上癮嗎?
裹著毛茸茸兔皮的勺子,讓食物好吃到直擊靈魂
為什麼用手抓著漢堡吃,比用刀叉吃更爽?
為什麼牡蠣招人反感的是質地,而不是口味?
觸覺設計狂:超光滑包裝盒能讓朱古力吃起來如絲般順滑嗎?
第6章 氣氛是如何統領美食體驗的?
超市播放法國音樂時,為什麼法國產葡萄酒更易熱賣?
大多數咖啡店的座椅硬邦邦,竟是不想讓你舒服到“葛優躺”
氣氛行銷是怎么變成餐廳印鈔機的?
自然風的室內裝修讓威士忌嘗起來有什麼不一樣?
為了把紅酒喝出豐富的口感層次,你該聽什麼音樂?
用餐環境是怎么影響熱量攝入的?
多感官用餐體驗竟能私人定製
第7章 用餐即社交
單身狗的飲食悲哀
為什麼戒掉視頻配飯,能幫你燃燒卡路里?
揭秘一人火鍋店為什麼這么火
大食堂的回憶殺
“共享晚餐”:如何讓一頓飯變得更有愛?
高科技聚餐:從“電話飯局”到“陪我吃”App
第8章 怎樣讓飛機餐抓住乘客的胃?
因為麵包卷太好吃,北歐航空竟被罰款20 000美元?
番茄汁是怎么上位變成美食的?
飛機餐離美味只差一副降噪耳機?
味覺升級:高空氣壓下的鼻子改造計畫
高空飲食版《非誠勿擾》
第9章 如何吃出一頓銷魂的晚餐?
讓吃貨記住美食的,居然不是它的味道
在盲品測試中,我們吃得出自己喜歡的品牌嗎?
有驚喜,才更容易記住吃過什麼
帶著地圖和放大鏡的晚餐,如何讓你酸爽到難以忘懷?
為什麼食品包裝變了,我們會覺得味道也變了?
如何利用每頓飯的香氣,叫痴呆老人回家吃飯?
怎樣“入侵”食物記憶,讓小孩愛上蔬菜?
第10章 “量身定製”的食物更美味
在紙杯上寫下顧客的名字,星巴克的飲料會不會更好喝?
“情感腹語”:為什麼自己杯里的咖啡更香濃?
“乾杯效應”:高檔餐廳為什麼要記住你的名字?
肥鴨餐廳如何用“小時候的記憶”,讓每個人忘不了它的食物?
吃東西也有所謂的“宜家效應”
為什麼我們影響了上菜方式,就會覺得食物更好吃?
為什麼我們會給牛排加胡椒,卻不給甜點調味?
第11章 餐廳是怎么給美食加戲的?
為吃貨變魔術:廚師的另類高光時刻
上菜表演:把菜品拼成名畫的魔性操作
怎么用音樂給每道菜立“人設”?
按故事情節推進的美食
從“魔法森林”到“宇宙飛船”:怎么把一頓飯吃到開掛?
用手術刀切肉、用試管喝酒的作妖聚餐
體驗式用餐的未來之路
第12章 在數位化的世界裡吃到嗨
3D食品印表機就是未來的微波爐嗎?
AR技術如何把你帶到火星吃蛋糕?
播放大海的聲音,竟使海鮮好吃到熱淚盈眶
另類鬧鐘APP:煎培根的滋滋聲和香味讓你饞到尖叫
數碼調味劑與真正的調味品,哪個會更有滋味?
智慧型烤架:再也不用擔心把香腸烤焦了
未來廚房如果由機器人掌勺,吃貨們會買賬嗎?
第13章 回到未來主義
追求最刺激的用餐體驗
如何在家就能做出未來主義盛宴?
有了外賣,我們為什麼還要下館子?
大數據造就的電腦食神,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聯覺體驗:打造餐飲界的“感官王國”
從“綠色食品”到“飲食黑客”
送給吃貨的健康貼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