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是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豆曉榮。本書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知識性、可讀性很強,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羌族
- 作者:豆曉榮
- 出版社: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 ISBN:9787546903101
《羌族 》是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豆曉榮。本書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知識性、可讀性很強,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東漢,“西羌”專指羌人中內遷定居於隴西諸郡的一支。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間,有宕昌、鄧至、白蘭、党項諸羌。居住分散,多以遷徙農牧業為主。但與漢人雜處者,則早在戰國、秦漢時已逐漸定居農耕。羌人部落首領多受歷朝冊封。建立過後秦政權。宋時党項羌建立西夏政權。宋以後逐漸分化並與周邊各族融合。現分布在四川...
二、羌族的生產生活形態 (一)羌族的生產形態 (二)羌族的生活形態 第二章 羌族的歷史沿革 一、古代的羌 (一)秦以前的羌 (二)漢代的羌 (三)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期的羌 二、岷江和涪江上游的羌族 (一)明代土司制度的推行 (二)清代的改土歸流 三、近代羌族社會 (一)改...
羌族是世界東方大族,曾在西北亞的錫爾河流域建有波路羌國(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西北亞在克什米爾地區建有阿勾羌國,今克什米爾地區仍有講羌語的老者。東南亞的緬甸以雍羌為王建有驃國。越南由青衣羌蜀王子安陽建立甌雒國(安陽國)。高棉今有20萬羌裔。東北亞,數萬在西北與鮮卑人(朝鮮族)連姻連親的羌人,...
羌族羊皮鼓舞,四川省汶川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羌族羊皮鼓舞羌語稱為“莫恩納莎”或“布滋拉”,主要流行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的龍溪、雁門、綿篪等地,而以龍溪鄉阿爾村的巴奪寨最為典型。據文獻記載,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釋比”做法事時跳的一種宗教舞蹈,後逐漸演變為民間舞蹈。羌...
羌族薩朗(羌文Rrmea Salengw),是中國羌族獨有的代表性文化,已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薩朗,原為羌語北方言辭彙,意為“唱起來、跳起來”,是當地羌族人民娛己娛神的重要手段。薩朗後引申為所有歌舞,並擴大詞義為羌族歌舞的統稱。國家高度重視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羌族也不例外。
羌族瓦爾俄足節,流行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羌族瓦爾俄足節在漢語裡俗稱“歌仙節”或“領歌節”,是羌族婦女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薩朗姐而舉行的傳統習俗活動,由於該活動主要由婦女主持和操辦,當地人又稱之為“婦女節”,羌族瓦爾俄足節主要流行於四川省阿壩藏族...
羌族民間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以巫表演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鍋莊”(羌語稱鍋莊為“灑朗”)。種類 巫舞 跳皮鼓或稱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傳 羌族人每遇病、喪之事,都要請巫師跳皮鼓。巫師一般為2人,1人舉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單面鼓,右手持彎把鼓錘敲擊...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因為沒有本民族文字,其文化都為代代口口相傳。詞語由來 西羌 羌族是中國西部地區少數民族之一。古代羌族主要活動在西北地區,故稱西羌。商初 羌人已向商朝稱臣納貢,商末羌人曾參加周武王伐紂的戰爭。漢初 漢初羌人服...
中國羌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10.2萬人(1982),分布於岷江上游的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以及丹巴、北川等縣。部分羌民信仰佛教、藏傳佛教、道教或基督教,但本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相當普遍。多神崇拜 多神崇拜主要為供奉“五神”。羌族住房的平頂上,一般都有五塊白石英石,代表天神、地神、山神...
羌族服飾就是羌族人的衣著,古羌族以著袍服為主,羌族服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不盡相同。總的說來羌族服飾隨著環境與生活條件的變化也發生著變化。服飾分類 羌族民族服飾主要是:舞蹈演出類羌族服飾;旅遊接待禮儀類羌族服飾;原生態表演展示類羌族服飾;政府、企事業單位、餐飲娛樂行業類羌族特色職業工作服;慶典活動類...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北川等地。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己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羌族方言多、土語雜,但民歌原始古樸,音域不寬,一般在8度內,屬民族...
古羌族是中國古代民族中極其重要的群體,分布範圍廣,部落支系繁多,對中國歷史和民族發展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古羌族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成功馴養動物的族群,至少亞洲牛、羊、犬均由他們馴化而來。族群歷史 最初,古羌族分布在河西走廊之南,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之西的廣大地區。先秦時期,大...
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自稱“日麥”、“爾瑪”,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羌族主要聚居地在中國西南的四川省,包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其餘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九寨溝等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都江堰市、雅安市少數分布在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
羌族羊皮鼓是羌族宗教儀式打擊樂器,又名“羌鈴鼓”,羌語稱“切歐兀”、“切熱別日木”。有兩種形狀,一種是圓形鼓面的鈴鼓,直徑大約30—40厘米。鼓邊寬約15厘米,鼓柄置於正中,抓柄的長度與鼓面的直徑相同,左手從背面握柄。另一種是扇子形狀的鈴鼓,鼓框和鼓柄為鐵制,抓柄端有一裝飾環圈,圈內串以數...
多聲部民歌(羌族多聲部民歌),四川省松潘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羌族多聲部民歌主要分布於松潘縣小姓鄉與鎮坪鄉的少數羌族山寨,是藏緬語族少數民族多聲部音樂的代表,其旋律多為五聲性,一般先由領唱起唱,跟唱聲部相隔一拍或數拍與領唱聲部重疊,到句尾再同度相合。這種二聲部中頻頻出現四、五度...
羌(拼音:qiāng)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上有羊角的人。由於羌人多作戰俘、奴隸,故有的字形增添繩索或刑具。羌本義即商代西方遊牧部落的羌人。亦指羌人所建之方國。楚方言也用作語氣詞,用於句首。文字溯源 會意兼形聲字。圖1-4是甲骨文,對此字的結構曾有...
羌族用動物油硝老公羊皮,再以直徑約0.5米的松木剜空,將皮繃上,以藤籀緊,再用芝麻油浸漬陰乾即成。鼓皮只繃單面,鼓腔外紋花。鼓槌彎曲如弓,槌尖擊鼓面,槌桿撞鼓腔,發渾厚、沉鬱之音。鼓平時放“許”(端公)家神龕前,鼓非人人可敲,除“許”外,必為羌寨中公認善舞者,羌寨逢喜憂事及節日,則...
《中華民族全書·中國羌族》是2012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曦,黃成龍。內容介紹 《中國羌族》是“中華民族全書”系列之一。張曦、黃成龍編著的《中國羌族》從羌族的族源、人口、歷史、語言、文字等方面著手,勾勒了羌族概況。第二章分別介紹了羌族的生產、飲食、服飾、居住諸習俗以及風物特產、歷史遺蹟等...
岷江、湔江上游地區羌族因與漢族人民的長期交往,他們很早就用漢文記事,通用漢文。中古羌人在尋找不受時空限制的交際手段中,在西夏王朝元昊的大力主張下還創造、使用過西夏文字。遺憾的是,鮮有學者能釋讀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是根據西夏語的本質特點而創製的,自稱“蕃文”或“蕃書”,屬表意文字類型,總共有六千餘...
《羌戈大戰 》是羌族民間史詩中最為著名的一部,敘述了羌族人民祖先歷盡艱難困苦,與魔兵戰,與戈人戰,被迫從西北遷居岷江上游的歷史。2011年5月23日,四川省汶川縣申報的“羌戈大戰”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中國羌族(古羌和現代羌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
羌族居住的地方,既是爾瑪部落,羌族,自稱爾瑪,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古老民族。人文地域 現在中國官方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部、綿陽市的北川縣、平武縣等地。現有人口約30.6萬人(2000年)。羌族地區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萬物有靈,多種信仰的靈物崇拜。簡介 中國羌族(古羌和現代羌族) ...
“釋比”,漢族稱為端公,西羌族不同地原的稱呼又有好幾種,“許”、“比”、“釋古”、“釋比”等。釋 釋比在做法比,是古老的羌民族遺留的一大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現象。是羌族中最權威的文化人和知識集成者。 羌族“釋比”又稱“許”、“比”、“著”。羌族釋比崇拜自然,尊重敬畏自然,尊崇祖先崇拜,信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