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羊皮鼓舞

羌族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羌語中稱為“莫恩納莎”、“莫爾達沙” 或“布滋拉”,是“釋比”在法事活動中跳的一種祭祀舞蹈,又稱“跳經”,是羌族祭祀活動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 有鮮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羊皮鼓舞后來演變為民間舞蹈,民間在表演羊皮鼓舞時,形式更為自由,舞蹈語言也更為豐富。它生動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狀況、宗教信仰和內心世 界。羊皮鼓舞原是祭神驅鬼求福還願以及送死者靈魂歸天時,須由巫師表演的法事舞蹈。祭祀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整個祭祀的過程十分莊重嚴肅。羊皮鼓舞是羌族“釋比” 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民族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現形式。

2008年6月7日,羌族羊皮鼓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羌族羊皮鼓舞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第二批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遺產編號:Ⅲ-62
  • 申報地區:四川省汶川縣
歷史沿革,風格特色,基本動作,道具,服飾,傳承意義,

歷史沿革

傳說是天神阿巴木納帶了很多在各種祭祀場所用的經書,由於路途勞累,休息時他睡著了,醒來時,所有的經書都被一隻山羊吃進了肚裡,正著急時,樹上的金絲猴對他說:“羊子吃掉了你的經書,你快殺掉山羊,用山羊皮製成鼓,做法事的時候,敲起羊皮鼓,經文就會脫口而出。”此法果然靈驗,阿巴木納為感激金絲猴,在做法事的時候,就佩戴金絲猴皮帽。從此以後,釋比們敬拜猴頭師祖或做法事時就大跳“羊皮鼓舞”。

風格特色

基本動作

“羊皮鼓舞”舞姿靈巧,敏捷、粗獷,多為逆時針方向圍圈而跳。領舞者頭戴金絲猴皮帽,左肩扛神棍,右手執銅鈴。其他表演者手執羊皮鼓,人數一般為6——8人。由於鼓大而沉,舞動起來費勁,鼓的擺動是靠表演者身體轉動,伴以膝的上下顫動才得以起舞,形成獨特的風格。這種舞蹈一般無樂曲,無歌唱伴舞,憑著鼓點節奏,響盤敲擊出的不同音響節奏組合而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四川汶川的“羊皮鼓舞”隊多次上北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讚。隨著“釋比文化研究”與“藏羌鍋莊”的普及,“羊皮鼓舞”也更加廣泛流行。如果說羌族歌舞是一杯醇香的美酒,那么,咚咚咚的“羊皮鼓舞”便是一部經典的史詩。
羌族羊皮鼓舞羌族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一般在每年二月的還願、四月的祭山會、十月初一的羌歷年和請神、送神、祛病去災等宗教活動中跳,分獨舞、雙人舞、集體舞三種,跳時由1到2名或多名巫師表演,他們戴金絲猴皮帽,手持神杖和盤鈴,念動經文、一手持單面羊皮鼓把手,一手揮動鼓槌,在敲擊中起舞,開始時鼓聲沉悶,盤鈴輕響,在單一、遲緩的舞步中很快就能形成虔誠、神秘的氣氛。在“神靈附體”後,節奏開始加快,動作力度開始加強,蹲跳、轉打,情緒一片振奮。值得注意的是,表演中擊鼓的舞姿看似簡單,卻技巧性很強,像著名的羊皮鼓舞《布拉茲》,既要有粗獷、穩健的特點,又要像猴一樣輕盈敏捷,如“擰腰轉身擊鼓”、“持鼓繞頭”、“屈腿左右旋轉”、“旋擺髖部”及一些蹲跳擊鼓動作,難度很高而且精彩,高潮時,表演者和觀看者都能進入如醉如痴的境界。
羌族羊皮鼓舞

道具

跳羊皮鼓舞的道具雖然有盤鈴、神杖等多種,但最主要的還是單面羊皮鼓,那是一種用羊皮繃制而成的單面鼓,直徑約八十公分,未繃羊皮的一面在鼓圈內有一橫木做的扶手,擊打是用手緊握,跳躍翻轉都得心應手,擊打鼓面的是一根木製的鼓槌,長尺余,形狀奇特。羊皮鼓不但用來擊打,還是世界上最獨特和含義最豐富的一種鼓,它全身包含的都是文化,傳說羌族釋比的祖師在從天上到人間的路上時,所帶的經文全寫在樺樹皮上,他在將經文拿出來晾曬時,不小心讓一隻牡羊偷食了,後來在一隻金絲猴的指點下,殺羊後用皮做鼓,擊鼓時一方面以示對惡羊的懲罰,一方面用來提示,據說,在擊打中寫在樺樹皮上的經文就會出現在釋比的眼前。至於羊皮鼓為什麼要做成單面,則是祖師在回家後,連續為族人做法事,疲勞過度,一覺就睡了很久,醒來時放在地上的鼓和地面接觸的那面已腐爛了。這樣,單面羊皮鼓就具有了傳承歷史文化的意義,用敲擊它們跳起來的羊皮鼓舞也就成了充滿記憶的舞蹈。

服飾

跳羌族羊皮鼓舞的人(至少是領舞的人),在裝束上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就是要頭戴金絲猴皮帽子,那是一種讓人想到遠古的裝束,帽子用猴皮做成,如山峰狀,像串在一起的令牌,戴在頭上神秘而幽遠,對表演羊皮鼓舞的人來說,猴皮帽子是十分神聖的東西,在平時也要放在神壇上和猴頭骨一起供奉,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金絲猴是羌族釋比的恩人。相傳,在羊偷吃經書的時候,是一隻在樹上玩樂的金絲猴看見了整個過程,並告訴了釋比的祖師,還出了用羊皮製鼓來喚醒記憶的主意,為了表達感謝之意,釋比就把它的皮做成帽子戴在頭上,頭骨放在神壇上來祭祀了。
羌族羊皮鼓舞舞者的重要裝束——金絲猴帽子羌族羊皮鼓舞舞者的重要裝束——金絲猴帽子
於是,金絲猴帽子就成了羊皮鼓舞極具文化和神秘色彩的重要裝束,在舞蹈中,僅一頂帽子就會把一種厚重的氣息散發了出來。羌族羊皮鼓舞已開始從祭祀性之舞發展成了一種群體性舞蹈,被列入了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羌山神鼓”已震撼了人們的心靈,它和陝北的安塞鑼鼓一樣,正把它們的聲音和舞姿傳向世界。

傳承意義

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是研究羌族歷史的重要資料,極具民族特色。因此,羊皮鼓舞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是羌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