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血(中藥)

羊血(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羊血,中藥名。為牛科山羊屬動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或綿羊屬動物綿羊Ovis aries Linnaeus的血。遍及全國。具有補血,止血,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婦女血虛中風,月經不調,崩漏,產後血暈,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尿血,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羊血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索動物門
  • :偶蹄目
  • :牛科
  • :山羊屬或綿羊屬
  • :山羊或綿羊
  • 分布區域:遍及全國
  • 用量:6-9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血。

性味

味鹹,性平。

功效

補血,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

用於婦女血虛中風,月經不調,崩漏,產後血暈,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尿血,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產後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悶面青,身冷氣欲絕:新羊血一盞飲之。(《梅師集驗方》)
2、治吐血、衄血,積日不止:新羊血,上熱飲一二小盞。(《聖惠方》)
3、治大便下血:羊血,煮熟,拌醋食。(《綱目》引《便民食療》)
4、治外傷出血:羊血炭10份,血餘炭10份,黃芩粉2份。先將新鮮羊血放置12h後,取其血塊放入鍋內,用火炒至膏狀,再另扣一口鍋作蓋,在兩鍋周邊用黃泥封嚴,於上鍋底貼一張白紙,用火煅至白紙呈黃色為度,待鍋涼後取羊血炭,壓成細末;然後加入血餘炭和黃芩細末研勻。用時撒布出血處,用紗布塊敷蓋加壓止血,3min後再包紮。小傷口上藥1次即可。
5、治跌打損傷:山羊血6g,酒送服,日服2次。或用乾山羊血30g,研末,每日2次,每次0.6g,沖酒服。(4、5方出自《內蒙古藥用動物》)
6、治老人脾胃氣虛,乾嘔不能下食:羊血一升(鮮者,麵漿作片),蔥白一握,白面四兩。上煮血令熟,漸食之。(《安老懷幼書》)
7、治誤食鉤吻及毒菌等中毒:山羊血大量灌服,有解毒急救之效。(《食物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鮮血,熱飲或煮食,30-50g;乾血,烊沖,每次6-9g,每日15-30g。外用:塗敷。

採集加工

宰羊時取血,將鮮血置於平底器皿內曬乾,切成小塊,或將血灌入羊腸中,用細繩紮成3-4cm長的小節,曬乾。

形態特徵

1.山羊,體長1-1.2c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後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下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2.綿羊,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的家畜。其體重隨品種而不同,最小不過20kg,最大可達150-200kg。外形特徵亦有多樣。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無角;有的僅雄性有角。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具有兩層: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內層為纖細的絨毛,藉以保溫。但改良品種僅存內層的絨毛。前後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開口於前部。具有淚腺。

生長環境

1、山羊: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頗多。分布於全國各地。
2、綿羊: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多達300餘種。群居動物,以草類為食。怕熱不怕冷。分布幾遍全國,以北方或西北地區為多。

相關論述

《本草經疏》:“女人以血為主,血熱則生風,血虛則悶絕,(羊血)鹹平,能補血,涼血,故主女人血虛中風,及產後血悶欲絕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