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 | 羅小華 | 職業: | 畫家 |
國籍: | 中國
| 代表作品: | 《雙牛圖》、《夸父追日》、《女蝸補天》等 |
出生日期: | 1953年7月 | 性別: | 女 |
出生地: | 蘇州 | 擅長: | 混合技巧 |
人物簡介
因為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和自己執著的努力,年輕的羅小華在經過“搬運工——夜襲派”時期的一系列磨鍊之後成功的考入天津美院開始系統化的學習繪畫,進入藝術生涯的“學院派創作時期”。
在一次奇緣中,羅小華成為了
龐熏琴先生的關門弟子,此後的十年里她幸運的和眾多中國古典文化的大師們一起在故宮工作學習,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追求藝術的道路十分坎坷,但羅小華也是幸運的,在恩師龐薰琴老先生的幫助下羅小華一次又一次闖過難關留學法國並受到了世界著名畫家
趙無極先生的教導與培養,最終成為了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女畫家。
很多畫家專業於油畫或國畫或版畫,羅小華的畫作體現不同的繪畫技巧,被法國畫廊稱為“混合技巧”,在這種創作混合畫法的背後,羅小華很欣賞她的巴黎美院教授這樣解釋藝術“那些僅僅屬於技術層面的東西,應當在美術學院之前完成,而一個藝術家主訓練的是,創作思想,無論他使用什麼技巧,那僅僅是工具而已。”
藝術生涯
1972-1976:搬運工畫家,卻趕上大師班的“私塾化”的基礎訓練和創作訓練。上千幅作品、涉及:
素描、
油畫、
水粉、
國畫、
年畫、
版畫、水印版畫的訓練與創作。
1976-1980:
天津美院:
裝潢專業卻側重嚴格的繪畫基本功,紮實了國畫和繪畫基本功。
1982-1984:版社美編:創作
連環畫、大量的書籍
插圖、書籍
封面設計、7次獲獎,完成中國出版史和藝術史空白《中國近代書籍裝幀1919-1949》
1984-1990:
故宮博物院:與國寶級大師們研修:
宮廷藝術的種種學科:
鼻煙壺、
宮廷裝飾、
古書畫、
宮廷紡織、
宮廷史記等等;跟隨學習中國國家最高古畫鑑定組大師們的鑑定項目;設計大龍郵票
首日封,帶動學習宮廷
篆刻;《末代皇帝總體設計》走進大庫,學習各種皇上的藝術用品;陳列部的優越環境,創作大量古代題材作品;綜合所有研修積累,選擇自己的創作風格“混合技法”系列作品。
1990-1993:與
法國巴黎美院教授們的“中西洗腦”過程;巴黎的畫展系列和“洗腦後”的創作系列;CASTILLE畫廊代理的成果和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應;法國電視台的影響力和沙龍地區的“畫家明星”;法國博物館收藏的奇遇;巴黎的社會藝術研修:藝術環境氛圍薰陶;高端藝術市場;世界頂級服裝;法國收藏家“換腦研修”;巴黎藝術拍賣學習;規範市場規則的學習。
1994-1997:完成了解藝術家成功的背後:解剖一棵大樹:
夏加爾畫展的親身親為;進入國際高端藝術大賽的漩渦中心;成功扭轉
聯合國教科文藝術招貼畫大賽的評審規則;完成洗腦後的創作感悟等一系列作品。
1998-2011:進入藝術創作產業鏈的最後一環:買家內部的世界平台——“換位洗腦”;藝術家生存的本質在於“自律自修”,這不是什麼佛學,而是大浪淘沙後的經濟規律留給人們的金科玉律;“換位世界級別買家”立場的“藝術評獎”,與“藝術圈自己評獎”有何不同“本質在於“掌握藝術圈的生存環境,買家必須是行家才有利雙方生存;遊走於不同國家的文化深層,磨礪“交融語言”和“交融文化”能力;新語源的“交融文化作品創作”系列創作作品;
大眾美學教育是根本的藝術生存出路。
代表作品
羅小華的作品涉及了很多題材,以
上古神話為主題的畫作,是羅小華眾復選題中的一塊。作品包括《
女媧補天》、《
后羿射日》、《
精衛填海》、《
夸父追日》等。這些畫作靈感源於中國上古神話,意在表達人類的犧牲精神,同時也在影射現實生活,希望將中國傳統奉獻與大愛精神提示給今天的社會。她不僅將生活的哲理告訴觀者,並且將陽光燦爛的生活哲學激勵自己也感染別人。在這些畫作中,我們似乎能看到羅小華的靈魂世界,看到羅小華作為一名藝術家,為積極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那份責任心。
這幅《后羿射日》是羅小華拜在宗師龐熏琴先生門下時期的作品,此時龐熏琴出版了極具影響力和歷史價值的《中國古代裝飾藝術》。對古代
壁畫的研究也是此時羅小華的研究方向之一。整幅畫面都充滿了象形文字一般的符號語言,但這幅作品的最大特點是對原有壁畫技法的上的大膽創新和嘗試。一方面后羿的形象更具有現代感,形象更具人的細節,表情和衣著更加具象和豐富。另一方面是在色彩上的大膽嘗試,背景主色的選擇頗具“時尚感”,讓人有耳目一新的體驗。后羿和火焰鳥的著色也很新穎。整幅畫卷就是歷史的沉重感和跳躍色彩的結合體。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國上古奇書《
山海經》
發鳩山。羅小華的這幅《精衛填海》,將這個著名的古代神話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者面前。整幅畫卷的創作受到
敦煌壁畫的影響,無論從中心圍繞式的布局,藍色和金黃色為主色的選擇,還是精衛和鳳凰形象的刻畫方法,都透出敦煌壁畫所慣用的元素特點。畫家讓畫面充滿了古老中國神話的風格,給觀者無限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太極陰陽八卦圖在整個畫面的正上方,寓意著善與惡、陰與陽的較量,充滿哲學意味。這幾幅帶有明顯中國古文化標誌的作品被
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收藏。作者羅小華也因為其藝術情懷被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所力薦並成為基金簽約畫家。她將與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會攜手為中國的藝術愛好者帶來一場藝術盛宴。
《夸父追日》是一幅具有羅小華風格符號的作品,其中包涵了畫家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作者在畫中表達的是夸父一族之所以要追逐太陽,是因為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火種象徵著希望。
雖然結局是悲劇,但夸父的膽量精神和毅力是被後人所歌頌的。羅小華運用剪影來刻畫人物,運用類似於青銅一般的色彩為背景色,暗紅色為太陽,這樣的配搭意在讓畫面具有歷史感,觀者能體會到一種陳舊的滄桑感,和畫面中充滿的遠古元素和符號。這樣的風格一向被認為是羅小華慣用的表現手法,這樣的獨特的風格來源於羅小華對於中國古代神話深層次的研究和壁畫藝術的領悟。 此幅帶有明顯中國古文化標誌的作品被
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收藏
藝術成就
曾在
法國成功舉辦14場個人畫展。
著有《
從故宮到巴黎》(
<<Fromthe Palace Museum to Paris>>)一書。
毛澤東時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對外協會長,著名翻譯家書法家——
楚圖南先生在看過羅小華的繪畫作品和報告文學《考學》後,對羅小華十分稱讚,並提筆留下墨寶“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
亞洲博物館學會會長,前中國文物局局長,前故宮博物院院長
呂濟民老先生在2008年為羅小華題詞書法“龍生大漠雲與起” “博物好古,敏以求之”
原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局長,著名學者,著名出版家
許力以先生1988年為羅小華人品與藝術題詞“山上小松迎春風”。
原國家出版局長
王子野為羅小華題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中國八大著名國畫家,原
天津美院老院長
孫奇峰先生(現年93歲),他是羅小華的藝術伯樂,在1990年送別學生羅小華赴
巴黎給中法文化部外交部的推薦信中寫道“羅小華在進入
天津美院之前就取得很大藝術成績,是我本人提出特別推薦,她以考生的前6名之一成績考入天津美院,她有很好的藝術天賦和才華,您將從她的履歷中可以看到,我很高興的向您推薦....”並為羅小華的藝術作書法題詞“縱使晴明無雨色,人云深處亦沾衣”。
60國家成員國的世界NGO組織,每年購買全世界廣告創意藝術90%市場份額的世界組織WFA,理事長MR STAPHAN LOERCKE 在2007年向中國溫家寶總理一封專門致函中,推薦羅小華“如同她多年來幫助WFA,擁有超過十年的重要角色,(1997-2011),她將在未來幫助中國(該領域)可能成為一個重要鑰匙角色,學習到世界的先進經驗…..”。
原文化部副部長王繼夫手書聘書聘羅小華為常務理事為中外藝術交流
汶萊王國駐法大使SUYOL HALL OSMAN先生給羅小華親筆信中“我非常欣賞並珍藏您的油畫肖像畫,並請求您為汶萊大使館的新址畫油畫。”
世界級大藝術家
夏加爾代理畫廊為羅小華證明“羅小華女士與我們共同合作夏加爾在中國美術館畫展很成功,並未來很長時間內有越來越多的合作。”
1993年,
法國巴黎CERNOUSQUI博物館收藏羅小華的《雙牛圖》
社會評價
在羅小華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強烈的對比色彩共融的手法,這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從文雅的傳統國畫中脫穎而出,也從西方寫實主義中脫穎而出。在她的創作中,經常使用最明顯對立的兩種 顏色共處一起:紅與綠,蘭與黃。畫家極力想表現出生活的熱烈和陽光,這不僅從她的後期學院派開始,直到羅小華94年承接了大型
夏加爾畫展來中國美術館展出的長時間裡,這種表達感情的色彩更加深深感染羅小華,將強烈色彩交融到達了高峰。
羅小華感悟的是: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文字無法替代的繪畫語言,在“意會不可言傳”的人類情感里,藝術為創造者留下巨大的空間。這種感悟,只有深入過多種國家文化的人,才能體會出“文化語言”而不僅僅是“文字語言”的溝通與交融方式。就如同世界品牌的企業必須經過不同國度文化的本土化磨礪才能成功一樣。
從羅小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向西方觀眾展示了東方藝術的神奇,分享她對這個世界深處的感受,這種藝術感染力在巴黎獲得了直接的收穫。羅小華成熟的使用了繪畫這個工具,直接表達了中西文化深層難於用文字溝通的語言,同感和激情。
在創作主題上,羅小華始終選擇是“大愛”“真情”和“善良”作為她創作的永恆主題,正如她的一篇引為很多網友流淚的文章“遭遇腫瘤”的感悟中寫道:不懈追求人類回歸本真的真情!
作為世界著名藝術家,羅小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在國際上傳播中國藝術之上,她深知無論地方色彩的畫家,本土色彩的畫家還是國際文化交融下的畫家,每位藝術家的人生足跡決定了畫家的定位,這種足跡不可避免的要帶到作品中,去和他生存的環境對話、交流、交融。而中西藝術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僅僅是專業藝術家之間的不同文化背景,也同樣滲透在不同文化收藏者和藝術享受者們的不同理念,這使得中國的藝術家要跨越這種文化的鴻溝,首先要找到這種能夠交流的繪畫語言,能夠融合中西文化理解的元素,建立起跨越這種文化鴻溝的橋樑。羅小華變充當起了“橋樑”的作用。
著作
《從故宮到巴黎》——傳奇女畫家的旅法人生 羅小華·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故宮探秘
拜師
求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走進故宮
200年後故宮的第二個羅小華
神秘的故宮
和國寶級鑑定大師們在一起
故宮的小偷展覽
故宮大龍郵票110周年首日封
“溥儀皇上”讓我走進故宮大庫
第二章 巴黎求學
算命先生決定了我出國
“不是人”的法語強化培訓
我的伯樂
藝術創作最好的環境
巴黎第一天
ENSAD——法國最好的藝術創意教育
巴黎的畫家生涯
巴黎的苦澀
巴黎傳奇的大富收藏家——呂霞光
印象派大師的後代是我的房東
第三章 畫展大餐
品嘗法國的“畫展大餐”
燦爛奪目的巴黎藝術
巴黎的世界頂級服裝大師們
為何歐洲不認中國畫
在世界著名的法國石油研究院辦畫展
沙隆地區為我掉下了甜甜的餡餅
巴黎畫家的“好萊塢”——CASTILLE畫廊
捷運奇遇——法國博物館收藏我的《雙牛圖》
震撼心靈的梵谷墓
震驚中國藝術圈的世界大師夏加爾畫展
法國參議長夫人
巴黎的特景文化——炸彈與小偷
第四章 回歸祖國
作品——真誠友誼的紐帶
“錢奴”“房奴”與“畫奴”
中國藝術收藏誤區與未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