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組成,強度和頻率,標號,標度,目的,分類,特徵,總原則,制定原則,清晰的目標,量化的管理標準,良好的心態,與薪酬掛鈎,具有實操性,六大要點,方法,直接排序,對偶比較,強制分配,書面描述法,
標準組成
績效考評標準由三個要素組成:標準強度和頻率、標號、標度。
強度和頻率
所謂的標準強度和頻率,是指評價標準的內容,也就是各種規範行為或對象的程度或相對次數。標準強度和頻率屬於評價的主要組成部分。
標號
所謂標號,是指不同強度的頻率的標記符號,通常用字母(如A、B、C、D等)、漢字(如甲、乙、丙、丁等)或數字來表示。標號沒有獨立的意義,只有我們賦予它某種意義時,它才具有意義。
標度
所謂
標度,就是測量的單位標準它可以是經典的測量尺度(即類別、順序、等距和比例尺度),也可以是現代數學的模糊集合、尺度;可以是數量化的單位,也可以是非數量化的標號。總之,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標度是評價標準的基礎部分,它同評價的計量與計量體系有密切的關係。
在績效考評中,各種內容、標度和屬性的標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繫,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這就是考評標準體系。
目的
1、考核員工工作績效。2、建立公司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程式和方法。3、達成公司全體職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對績效考評的認同、理解和操作的熟知。4、績效考評制度的促進。5、公司整體工作績效的改進和提升。
分類
績效考評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通常的分類方法有如下幾種:
1、按評價的手段分,可把評價標準分為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
1)定量標準,就是用數量作為
標度的標準,如
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一般用分數作為標度。
2)定性標準,就是用評語或字元作為標度的標準,如對員工性格的描述。
2、按評價的尺度分可將評價標準分為類別標準、等級標準、等距標準、比值標準和隸屬度標準。
1)類別標準,是用類別尺度作為標度的標準,它實質上同定性標準中的數字元號為標度的標準相同。
3)等距標準,是用等距尺度作為標度的標準。與等級標準不同的是,用等距標準測得的分數可以相加,而等級標準測得的分數不能相加。
4)比值標準,是用比值作為標度的標準。這類標準所指的對象通常是工作的數量與質量、出勤率等。
5)隸屬度標準,是用模糊數學中隸屬係數作為標度的標準。這類標準基本上適用於所有評價內容,能回答經典標度無法解決的問題。因而被廣泛使用。
3、按標準的形態分類,可分為靜態標準與動態標準。
1)靜態標準,主要包括分段式標準、評語式標準、量表式標準、對比式標準和隸屬度標準等五種形式。
A、分段式標準,是將每個要素(評價因子)分為若干個等級,然後將指派給各個要素的分數己賦予權重)分為相應的等級,再將每個等級的分值分成若干個小檔(幅度)。
B、評語式標準,是運用文字描述每個要素的不同等級。這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
C、量表式標準,是利用刻度量表的形式,直觀地劃分等級,在評價了每個要素之後,就可以在量表上形成一條曲線。
D、對比式標準,就是將各個要素的最好的一端與最差的一端作為兩級,中間分為若干個等級。
E、隸屬度標準,就是以隸屬函式為
標度的標準,它一般通過相當於某一等級的“多大程度”來評定。
2)動態標準,主要有:行為特徵標準、目標管理標準、情景評價和
工作模擬標準。
A、行為特徵標準,就是通過觀察分析,選擇一例關鍵行為作為評價的標準。
B、目標
管理標準,是以目標管理為基礎的評價標準,目標管理是一種以績效為目標、以開發能力為重點的評價方法,目標管理評價準則是把它們具體化和規範化。
C、情景評價標準,是對領導人員進行評價的標準。它是從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和環境的相互關係出發來設計問卷調查表,由下級對上級進行評價,然後按一定的標準轉化為分數。
D、工作模擬標準,是通過操作表演、文字處理和角色扮演等工作模擬,將測試行為同標準行為進行比較,從中作出評定。
4、按標準的屬性分類,分為絕對標準、相對標準和和客觀標準。
1)絕對標準,就是建立員工工作的行為特質標準,然後將達到該項標準列入
評估範圍內,而不在員工相互間作比較。絕對標準的評估重點,在於以固定標準衡量員工,而不是與其他員工的表現作比較。
2)相對標準,就是將員工間的績效表現相互比較,也就是以相互比較來評定個人工作的好壞,將被評估者按某種向度作順序排名,或將被評估者歸人先前決定的等級內,再加以排名。
3)客觀標準,就是評估者在判斷員工所具有的特質,以及其執行工作的績效時,對每項特質或績效表現,在評定量表上每一點的相對基準上予以定位,以幫助評估者作評價。
特徵
一般而言,一項有效的績效評估標準必須具有下列八項特徵。
1、標準是基於工作而非基於工作者
績效評估標準應該根據工作本身來建立的,而不管誰在做這項工作。而每項工作的績效評估標準應該就只有一套,而非針對每個工作的人各訂一套。
績效評估標準和目標不同。目標應該是為個人而不是為工作而訂。目標的典型特徵是必須具有挑戰性。因此,一位主管雖領導指揮很多人從事相同的某項工作,他應該只訂出一套
工作標準,但對每位部屬卻可能設定不同的目標,這些目標則依個人之經驗。技術、過去的表現而有不同。
2、標準是可以達到的
績效評估的項目是在部門或員工個人的控制範圍內,而且是通過部門或個人的努力可以達成的。
3、標準是為人所知的
績效評估標準對主管及員工而言,都應該是清楚明了的,如果員工對績效評估標準概念不清,則事先不能確定努力方向;如果主管不清楚績效評估標準,則無從衡量員工表現之優劣。
4、標準是經過協商而制訂的
主管與員工都應同意該標準確屬公平合理,這在激勵員工時非常重要。員工認為這是自己參與制訂的標準,自己有責任遵循該標準工作,達不到標準而受相應的懲戒時也不會有諸多抱怨。
5、標準要儘可能具體而且可以衡量
績效評估的項目最好能用數據表示,一般屬於現象或態度的部分,因為抽象而不夠具體,就無法客觀衡量比較。有句管理名言說:“凡是無法衡量的,就無法控制。”
6、標準有時間的限制
績效
評估資料必須定期迅速而且方便取得,否則某些評估將失去時效性,而沒有多大的價值了。
7、標準必須有意義
績效評估項目是配合企業的目標來制訂的,所採用的資料也應該是一般例行工作中可以取得的,而不應該是特別準備的。
8、標準是可以改變的
因為績效評估標準須經同意並且可行,有必要時就應定期評估並予以改變。也就是說,績效評估標準可以因新方法之引進,或因新設備之添置,或因其他工作要素有了變化而變動。
所謂完整性,就是各種標準相互補充,揚長避短,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完整性反映了標準體系的配套性特徵。
所謂協調性,是指各種標準之間在相關的質的規定方面的銜接,相互一致協調發展,它反映了標準體系的統一性與和諧性。協調性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相關性的協調,例如,定性標準、同類別尺度標準就是同一種類型具有一致性。另一種是延伸性的協調。
所謂比例性,是指各種標準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比例關係,它反映了標準體系的統一性和
配比性。
總原則
依據組織的戰略,就可制訂個人或群體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成果標準,標準儘管可有多項,每一項也有很明細的要求,但衡量績效的總的原則只有兩條:是否使工作成果最大化;是否有助於提高組織效率。
例如,
評估一名銀行信貸員的工作。這項工作的行為標準可能包括“及時為客戶準備好各種信貸檔案”,而從工作成果的角度看,績效標準可能是;“每月貸出低風險貸款五百萬元”。這兩條標準相比較,顯然真正重要的是後者,如果該信貸員每月能貸出五百萬元低風險貸款,他的工作仍然會受到上級的賞識;如果該信貸員每次都能“及時為客戶準備好各種信貸檔案”而完不成工作成果的要求,則他的工作仍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個人的工作成果最大化一般都有助於提高組織效率。
組織效率的涵義非常廣,組織的盈利能力強、產品質量好、客戶服務滿意度高,都是組織效率高的表現。個人的工作成果評價,必然以有助於提高組織效率為前提,否則就談不上好的工作績效。
績效考評標準就是對員工績效進行考核的標準和尺度。員工的
績效評價標準既要達到評價的各項目的,又要為被評價員工普遍接受。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公正性與客觀性。指評價標準的制定及其執行,必須科學、合理,不摻入個人好惡等感情成分。
2、明確性與具體性。指評價標準不能含混不清、抽象,而應該明確,一目了然,便於使用,儘量可以直接操作,即可進行測量;同時,應儘可能予以量化。
3、一致性和可靠性。指評價標準能適用一切同類型員工,即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或經常變動,致使評價結果缺乏可比性,也就是評價不能達到必要的可信度,變得不可靠了。
4、民主性和透明性。指在
制定標準過程中,要依靠員工,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
八大原則
公平原則
公平是確立和推行人員考績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發揮考績應有的作用。
嚴格原則
考績不嚴格,就會流於形式,形同虛設。考績不嚴,不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員的真實情況,而且還會產生消極的後果。考績的嚴格性包括:要有明確的考核標準;要有嚴肅認真的考核態度;要有嚴格的考核制度與科學而嚴格的程式及方法等。
3
單頭考評的原則
對各級職工的考評,都必須由被考評者的“直接上級”進行。直接上級相對來說最了解被考評者的實際工作表現(成績、能力、適應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實情況。間接上級(即上級的上級)對直接上級作出的考評評語,不應當擅自修改。這並不排除間接上級對考評結果的調整修正作用。單頭考評明確了考評責任所在,並且使考評系統與組織指揮系統取得一致,更有利於加強經營組織的指揮機能。
4
結果公開原則
考績的結論應對本人公開,這是保證考績民主的重要手段。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從而使考核成績好的人再接再厲,繼續保持先進;也可以使考核成績不好的人心悅誠服,奮起上進。另一方面,還有助於防止考績中可能出現的偏見以及種種誤差,以保證考核的公平與合理。5
5、結合獎懲原則
依據考績的結果,應根據工作成績的大小、好壞,有賞有罰,有升有降,而且這種賞罰、升降不僅與精神激勵相聯繫。而且還必須通過工資、獎金等方式同物質利益相聯繫,這樣,才能達到考績的真正目的。
6、客觀考評的原則
人事考評應當根據明確規定的考評標準,針對客觀考評資料進行評價,儘量避免滲入主觀性和感情色彩。
7、反饋的原則
考評的結果(評語)一定要反饋給被考評者本人,否則就起不到考評的教育作用。在反饋考評結果的同時,應當向被考評者就評語進行說明解釋,肯定成績和進步,說明不足之處,提供今後努力的參考意見等等。
8、差別的原則
考核的等級之間應當有鮮明的差別界限,針對不同的考評評語在工資、晉升、使用等方面應體現明顯差別,使考評帶有刺激性,鼓勵職工的上進心。
制定原則
企業的績效考核一定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在達到這幾點必須遵循以下原理:
清晰的目標
對員工實行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讓員工實現企業的目標和要求,所以目標一定要清晰。要什麼,就考核員工什麼。
量化的管理標準
考核的標準一定要客觀,量化是最客觀的表述方式。很多時候企業的
績效考核不能推行到位,淪為走過場,都是因為標準太模糊,要求不量化。
良好的心態
績效考核的推行要求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底蘊,要求員工具備一定的職業化的素質。事實上,優秀的員工並不懼怕考核,甚至歡迎考核.。
與薪酬掛鈎
與
薪酬不掛鈎的
績效考核是沒有意義的,考核必須與利益、與薪酬掛鈎,才能夠引起企業由上至下的重視和認真對待。
具有實操性
績效考核是企業的一種管理行為,是企業表達要求的方式,其過程必須為企業所掌控。
六大要點
考核標準
在非量化的指標中,數量和時間一般不作為單獨的考核標準。所謂非量化指的是追求工作質量,而非數量。比如一個打字員,其
工作標準為每分鐘60個字、錯誤率在1%,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就很可能把打字速度提高到每分鐘120個字,但是錯誤率到了5%,像這樣的打字只追求速度,就忽視了更重要的質量了。很多人在做
績效考核時常用“某某項目在某月底完成”,其實這是錯誤的
績效考核表填寫方法。這會導致員工只求完成工作的速度,而容易忽視完成工作的效果,如準確率、返工率等都是很好的衡量標準。
可控性
很多質量檢測、監控部門會在績效考核表中寫到保證質量
合格率在多少以上,其實這也是錯誤寫法,因為你所監管的部門的質量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你只能做到檢驗產品合格率的準確度達到誤差在多少範圍內。要記住,質量不是能控制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檢測只是為生產提供督導、參考的。
不能做量化考核的標準
員工填寫
績效考核表時,常常會發現“完善制度”、“及時傳達”這樣的字眼。帶有這些字眼的考核標準都是很難量化的。什麼程度下才算是完善?什麼情況下才算是及時?對於一個辦公室主任的考核,應這樣寫:普通文檔8小時內送到,加急文檔3小時內送到。這樣量化了後才能很好評判辦公室主任工作到底是不是及時。
三個定量原則
考核內容是定下來了,但標準應該怎樣確定呢?考核標準要遵循三個定量原則:上級期望、歷史數據、同行數據。上級期望是指,上級期望你百分之百完成,你就要百分之百完成。歷史數據是指,一般情況下,當月所做的標準不能低於上月,至少要和上月
齊平。同行數據就是根據同行的標準,來制定自己的標準。
逆推法
任何的考核標準的制定都可以根據數量、質量、成本、時間期限、客戶(上級)的評價五個部分組成。例如你要制定一份
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從數量上來說,可以是一份,也可以規定多少字,也可以規定有多少分冊等;質量上,可以是某某辦公會議通過,或是上級簽字,或是上級修改幾次;成本上,可以說控制在多少錢以內;時間上,可以說是在年前,月底前;從客戶(上級)的評價來說,可以是員工對方案的認同率達到多高,上級對方案的滿意度怎么樣等。最後從中挑選一些重要的考核指標,像時間和成本這些相對較輕的指標也可以不必要寫上去。
上級一定要和員工達成一致
我們強調,上級在與下級溝通填寫
績效考核表時一定要與員工達成一致。首先要概述認為完成的目的和期望,然後鼓勵員工參與並提出建議。上級要試著傾聽員工的意見,鼓勵他們說出他們的顧慮,對於員工的抱怨進行正面引導,從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對方的感受。
對每項工作目標進行討論並達成一致。上級要鼓勵員工參與,以爭取他的承諾,並對每一項目標設定考核的標準和期限,就行動計畫和所需的支持和資源達成共識。上級要幫助員工克服主觀上的障礙,討論完成任務的計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總結這次討論的結果和跟進日期。上級要確保員工充分理解要完成的任務,在完成任務中不斷跟進和檢查進度。
方法
績效考核方法:
直接排序
直接排序法是一種相對比較的方法,主要是將員工按照某個
評估因素上的表現從績效最好的員工到績效最差的員工進行排序,是一種定性
績效考核評價方法。
1、直接排序績效考核作法
將所有參加評估的人選列出來,就某一個評估要素展開評估,首先找出該因素上表現最好的員工,將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該因素上表現差的員工,將他排在最後一個位置,然後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類推。評估要素可以是整體績效,也可以是某項特定的工作或體現績效某個方面。
2、直接排序績效考核優點
⑴比較容易識別好績效和差績效的員工;
⑵如果按照要素細分進行
評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個員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於
績效面談和改進;
⑶適合人數較少的組織或團隊,如某個工作小組和項目小組。
⑴如果需要評估的人數較多,超過20人以上時,此種排序工作比較繁瑣,尤其是要進一步細分要素展開的話。
⑵嚴格的名次界定會給員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較容易確定,但中間名次是比較模糊和難以確定的,不如等級劃分那樣比較容易使人接受。
對偶比較
針對某一績效評估要素,把每一個員工都與其他員工相比較來判斷誰“更好”,記錄每一個員工和任何其他員工比較時被認為“更好”的次數,根據次數的高低給員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類似,也是一種相對的定性評價方法。
1.對偶比較
績效考核優點:因為是通過兩兩比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
評估更可靠和有效。
2.對偶比較績效考核缺點:和直接排序法相似,僅適合人數較少的情況,且操作比較麻煩。
強制分配
強制分配
績效考核法是按事物“兩頭大、中間小”的正常分布規律,先確定好各等級在總數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劃分成優、良、劣三等,則分別占總數的30%、40%和30%;若分成優、良、中、差、劣五個等級,則每等級分別占10%、20%、40%、20%和10%。然後按照每人績效的相對優劣程式,強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級。
書面描述法
一種由評價者按照規範的格式寫下員工的工作業績、實際表現、優缺點、發展潛力等,然後提出改進建議的定性評價方法。
1.書面描述
績效考核優點:簡單、快捷,適合人數不多,對管理要求不高的組織。
2.書面描述績效考核缺點:其評價的有效與否不僅取決於員工的實際績效水平,也與
評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寫作技能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