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形勢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發出了“積極推進
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近年來,湖南各地農村因地制宜,通過調整農業結構,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帶的建設。
農業及農村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產業帶發展是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效方法。縣域農業經濟發展了,就能夠為當地的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縣域農業產業帶發展成了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農業產業帶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平台,實踐已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富民強縣的有效途徑,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必須依賴於龍頭企業的帶動。加大對農業產業帶優勢龍頭企業的重組整合,形成一批競爭力更強,帶動力更大的龍頭企業集團。立足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與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的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在抓好產業帶生產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發展以優勢農產品的深加工為主的企業勢在必行。
縣域農業產業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帶動農村經濟成長、農民增收的指南針。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農業產業帶,這些產業帶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
作用
農業產業帶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生產內容。
第一,農業產業帶可以充分發揮縣域傳統農業優勢,促進農產品加工升級和附加值轉化的便捷道路,能夠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第二,農業產業帶推動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為農村提供更多的就業門路和就業機會,將成為農村增收的重要途徑。
第三,農業產業帶是富民強縣的有效途徑,能夠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增加與穩定農村人的收入,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第四,農業產業帶是縣級財政增收的主要因素,能夠更好地發展特色農業,使農產品大幅度增值。
必要條件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發展縣域農業產業帶就需要不斷加強與重視“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發展縣域農業產業帶必要條件主要有:
第一,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以及不斷最佳化的農業生產結構;
第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使之具備健康、優質的農產品質量;
第三,具有完善的購銷模式,以及產業化策略;
第四,百姓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以及紮實的文化技能;
第五,政府支持以及社會的廣泛參與;
第六,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
第七,完善的農業基礎建設。
發展模式
縣域農業產業帶發展模式可以分為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以及服務業主導型。像湖南邵陽市,它是一個農業大市,“三農”問題是它現代化前進道路上最大障礙。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全市上下同心協力,使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和經濟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藉此,當地政府以及各企業人士紛紛獻計獻策,渴求將其與市場接軌,發揮其本土特色。而
中國惠農網縣域產業帶的出現,讓世人眼前一亮。它通過平台+政府+企業的合作形式構建的產地直供農產品消費模式,助農業轉型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惠農縣”產業帶模式成為助力縣域經濟騰飛的‘翅膀’。跨出了電商助力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惠農縣模式”第一步。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在於“
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即對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實行一體化經營。引申到縣域農業產業帶的模式中,可理解為在縣域範圍內形成以龍頭企業+農戶或者生產基地+中介+批發市場的農業生產模式。其中前者的發展模式可以理解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等特色農業的發展模式,而後者則注重提供產銷對接,從農產品流通環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隨著農業電商的不斷發展,縣域農業產業帶有了新的生產模式可以考慮,即通過電商平台實現產地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成本,更能保證農產品的品質,真正解決農產品“賣難買貴”的問題,幫助農戶和消費者獲得實利。
同步試推行
今年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制定出台了《洞口縣關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洞口縣農產品電子商務套用的獎扶辦法》,加大扶持產業發展力度,縣財政每年整合安排1億元以上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業產業化,並從產業發展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農產品電子商務套用的獎扶。對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首次套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所支付的註冊費用一次性獎補50%。
邵陽市農業局局長肖化虎就如何辦好企業進行現場指導,重點從誠信、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電子商務的發展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邵陽市農業產業化協會會長孫小武對2013年協會的年度工作作了總結並對未來的工作提出了發展方向:1、全力幫助企業做好對接活動;2、協調做好扶持政策督查落實;3、組織會員單位開展考察交流;4、擇機開展系統培訓;5、加強協會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