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正安縣委關於實施農業產業化“兩基攻堅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要求。我縣作為農業大縣,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和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的薄弱,是長期制約全縣農業持續、高效發展的重要因素,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差距較大。為此,縣委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實施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攻堅工程(以下簡稱“兩基攻堅工程”),以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正安縣委關於實施農業產業化“兩基攻堅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
  • 地區:正安縣
  • 實施:農業產業化“兩基攻堅工程
  • 根據:中發〔2007〕1號
檔案信息,檔案內容,

檔案信息

適用地區:正安縣

檔案內容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實施“兩基攻堅工程”的重大意義
實施農業產業化“兩基攻堅工程”,是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7〕1號)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三次黨代會以及縣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推進我縣“四化一強”發展戰略的有力舉措。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絲毫不能動搖,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任務絲毫不能放鬆,支農惠農的政策力度絲毫不能減弱,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絲毫不能鬆懈”的精神實質,結合新時期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的“三農”工作主題,深刻認識實施“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工程”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保障,實施“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攻堅工程”是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農業科技套用、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由之路,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把實施“兩基攻堅工程”作為全縣“十一五”時期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工作載體,進一步搶抓政策機遇、整合各類資源,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推進工作落實,努力形成全縣上下共同關心、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加快縣域產業優勢的形成,把自然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明確實施“兩基攻堅工程”的任務目標
(一)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突出“一池三改”,即實施好沼氣池建設和改水、改路、改土工程,明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人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為農業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1、新建8萬口沼氣池。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項目支持的同時,堅持“貸款修、養畜還、協會管”的路子,輔以財政補助,每年以1.5萬口以上的速度有序推進沼氣池建設。到2010年,確保全縣建成沼氣池不低於8萬口,使60%以上的適宜農戶使用上安全高效清潔的沼氣能源,實現沼氣化縣的目標。強力推進一池配四改(改廚、改廁、改圈、改院)、帶三小(小菜[果]園、小魚池、小圈舍)、興兩業(畜牧養殖業和生態農業)、建一會(沼氣協會)的“4321”建設模式,實現農民家居環境清潔、庭院經濟高效、農業生產無公害、生態環境良好的目標。
2、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實現煙水配套工程20萬畝、解決農村飲水安全17萬人的目標。抓住國家菸草專賣總局支持實施煙水配套工程建設的大好機遇,堅持煙水配套工程與農村人畜飲水相結合,按照引得進、蓄得住、用得上的原則,科學規劃布局、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到“十一五”期末,全縣煙水配套工程有效覆蓋面積達20萬畝,滿足煙地有效輪作和基本灌溉的需要。積極對接全省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政策措施,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高氟水、高砷水、血吸蟲區、苦鹹水、污染水等飲用水水質不達標和部分區域飲用水嚴重不足的問題,在“十一五”期間解決農村17萬人的飲水安全;積極爭取石峰水庫等水利項目開工建設,加快“三小”工程建設,落實病險水庫治理項目,對全縣現有11座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提高水資源調配保灌能力,新增保灌面積15萬畝,實現人均旱澇保收面積達到0.5畝。
3、加強道路交通網路建設。新修、改造鄉村公路800公里(其中實施油路250公里),完成207省道改造和全縣危橋改造,建成桑壩大橋,全面提升公路通行運輸能力,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公路交通體系。積極爭取馬場坪—正安—道真—南川高速公路進入新調整後的全省高速路網。結合產業開發和“四在農家”創建,加快茶區公路、城郊公路、旅遊公路、農村進寨公路和連戶路建設。
4、加快土壤改良進程。加快制定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的具體規劃,重點抓好基本農田保護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完成石漠化治理、中低產田土改造、土地復墾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3萬畝。進一步鞏固現有11萬畝水改旱工作成果,至“十一五”期末,使全縣無水源保障的山地農田和產業基地建設所需的基本農田全部落實水改旱,實施總面積達15萬畝以上。積極爭取實施國土整治項目,推廣套用測土配方施肥成果,使土地生態面貌和產出效益得到有力改善。
(二)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在穩定糧食總產量28萬噸左右的同時,以農戶為基礎,以基地為依託,以建設農畜(特)產品基地縣為目標,突出抓好“六大基地建設”,即:優質烤菸基地、優質茶園基地、優質油菜基地、商品畜基地、方竹筍及野木瓜基地、蔬菜基地。著力打造以市坪、謝壩、流渡、土坪、中觀、班竹、格林、桴焉、廟塘、小雅、瑞溪等鄉鎮為主的烤菸產業帶,以市坪、謝壩、中觀、格林、樂儉、和溪、瑞溪、楊興等鄉鎮為主的茶葉產業帶,以新洲、桴焉、廟塘、小雅、碧峰、土坪、樂儉等鄉鎮為主的方竹產業帶,以流渡、土坪、儉坪、和溪、瑞溪、新州、楊興、安場為主的油菜產業帶,以格林、楊興、鳳儀、安場、和溪、儉坪、新州等鄉鎮為主的野木瓜產業帶,以207省道沿線鄉鎮和縣城北部鄉鎮為主的蔬菜產業帶,實現種植優質烤菸10萬畝、新發展優質茶園10萬畝、種植優質油菜30萬畝、發展商品蔬菜10萬畝、發展方竹筍和野木瓜30萬畝、發展商品畜(豬、牛、羊)100萬頭的目標。
1、種植優質烤菸10萬畝。鞏固烤菸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著力在計畫種植、最佳化菸農、調整布局上下功夫,不斷提升質量和效益,逐步實現利益導向機制下的市場運作,使烤菸種植農戶穩定在1萬戶左右、面積穩定在10萬畝左右,實現產值1億元(現行價)以上。
2、新發展優質茶園10萬畝。以建設黔北新興茶業基地縣為目標,深入發動民眾,創新運作模式,在基地建設、品牌打造、產品質量申報認證、行銷宣傳等方面下功夫,確保在三年內新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茶園10萬畝,改造老茶園2萬畝,到“十一五”期末實現產值1.5億元,至“十二五”期內實現產值4.5億元以上的目標,把茶葉產業培育成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3、種植優質油菜30萬畝。鞏固和保持我縣油菜籽產量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推行落實油菜育苗良種化,推廣普及油菜種植科技化,推動實現油菜訂單生產市場化,集中連片打造油菜高產示範基地,至“十一五”期末,實現種植優質油菜30萬畝,實現產值2億元以上,把我縣打造成為全省優質油菜基地縣。
4、發展商品蔬菜10萬畝。立足自然資源優勢,依託重慶、遵義等市場,大力發展以辣椒為主的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進程,至“十一五”期末實現蔬菜種植收入2.5億元以上,使其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
5、發展方竹筍、野木瓜30萬畝。依託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進一步創新運作模式、擴大基地規模,扶持龍頭企業做優做強。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方竹筍、野木瓜兩大產業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方竹筍用林25萬畝、野木瓜5萬畝),到“十二五”初期實現產值2億元以上,培育並確立方竹筍、野木瓜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特優地位。
6、發展商品畜(豬、牛、羊)100萬頭。圍繞建設生態畜牧養殖大縣目標,加強畜禽品改、動物疫病防治、飼草飼料生產、畜產品深加工和市場行銷五大體系建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廣現代養殖技術,穩定發展生豬、大力發展牛羊和家禽水產。著力建設以正安利國、重慶長源等種畜場為主的種豬供種場,以土坪、安場、鳳儀、瑞溪、流渡等鄉鎮為主的外三元商品仔豬擴繁基地,以中觀天樓、鳳儀田生等為主的基礎母牛和雜交商品牛犢擴繁基地,以市坪、儉坪等鄉鎮為主的優質種羊繁殖基地,以重慶長源、安場富民孵化場等為主的優質種禽供種場,以鳳儀田生、安場茶耳岩為主的商品魚苗生產基地。實施好省級優質肉牛、肉豬基地縣建設項目,在“十一五”期末使全縣商品畜保持在100萬頭(其中豬75萬頭、牛10萬頭、羊15萬隻),家禽300萬羽,實現畜牧年產值13億元的目標,力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進一步鞏固畜牧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主導地位。
7、積極培育發展規模以上龍頭加工企業15家。立足上規模、建品牌、占市場,加大對茶葉、方竹筍、野木瓜等龍頭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引資興建與產業基地相配套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至“十一五”期末,培育發展年產值達500——10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8家,年產值達1000——5000萬元的5家,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的不低於2家,使全縣農產品商品率提高10個百分點,加工轉化率達50%以上。積極對接產業基地和加工企業,引導農戶組建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農戶和基地與市場及企業的產業連線機制,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信息、流通等社會化服務體系。
三、加強領導,確保“兩基攻堅工程”的順利實施
(一)整合資源,多渠道增加投入,為實施“兩基攻堅工程”提供物質保障。
採取項目投、財政補、政策扶、銀行貸、社會捐、農民集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向上爭取財政投入、扶貧貸款和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等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各記其功”的要求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實施項目捆綁,增加資金投入總量。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切實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從2008年起,縣財政每年統籌安排20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用於“兩基攻堅工程”。切實改善投資軟硬環境,積極運用貼息、補助、擔保、獎勵以及設定周轉金等各種手段,推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等參與發展農業產業基地、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村市場流通業,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
(二)加強幹部隊伍、農技隊伍建設和新型農民培訓,為實施“兩基攻堅工程”提供人才保障。
1、狠抓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套用,對農村基層幹部普遍開展現代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培訓,努力培養一大批知農情、懂農事和能抓現代農業、抓得好現代農業的農村基層幹部,使其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規劃人,農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學習科技、套用科技的帶頭人,引導農民闖市場的組織人。
2、狠抓農技隊伍建設。通過參與科技項目實施、委託培養、在職培訓、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基層涉農隊伍的培訓,加快涉農人員技術、知識更新,促使農技人員由單一型人才向複合型人才轉變。積極創新農技人員在技術推廣上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績效考評機制,充分調動農技人員服務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使農業技術力量向產業布局重點區域傾斜,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保障。
3、狠抓新型農民培訓,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規模,實施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深入實施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充實和完善鄉土人才庫,建立健全鄉土人才培訓、評聘、激勵機制,推進農民技術資格認證工作,培養一批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更好地發揮種養大戶、“田專家”、“土秀才”的示範帶頭作用。在此基礎上,突出以農民科技創業技能為重點,開展農民科技創業培訓試點,通過典型經驗介紹、創業綜合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掌握一定專業技能、能進行產業化經營的新型農民企業家,使之逐步成為農村科技創業的主體力量。
(三)強化科技興農意識,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為實施“兩基攻堅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1、加強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積極實施科技入戶和技術更新工程,建立健全以技術指導為紐帶、示範戶為核心、連線周邊農戶的農業科技傳播網路。涉農部門要建立諮詢服務專家隊伍,組織科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加快推進技術成果的轉化運用。
2、大力實施“四種工程”。加快推進優良種子、種苗、種畜、種禽的引進、培育、試驗示範和推廣普及,建設一批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科技示範點,承擔起技術諮詢、試驗示範、科技培訓等職能,充分發揮科技示範效應。
3、加快農業機械化推廣力度。積極宣傳推廣適宜我縣農業生產地質地貌特徵的各類中、小型農用機械,嚴格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優惠政策,逐步加大縣級財政資金配套補助,鼓勵各類專業生產合作組織、農村綜合服務經營實體以及農業生產大戶引進購置農用機械,提升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水平。在適宜區域全面推行主要糧食作物和烤菸、茶葉等經濟作物的機耕、機種、機收,加大土地機械耕作、水稻機插秧等示範基地的創辦力度,增強廣大農戶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認識,提高農業機械使用率和農戶對農產品、畜牧飼料的初加工率。
4、深入推進農村科技信息化服務。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搭建農村信息服務平台,進一步抓好畜禽疫情防疫、農作物病蟲害、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防控和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以及新技術推廣運用、新品種試驗示範、市場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5、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安全體系建設。通過示範基地、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率先執行有關國際質量認證。全面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打造一批品牌效應好、市場前景廣的地方特色名優農產品品牌,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培育完善市場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1、積極搭建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台,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基礎上,按照“農民自願、政策引導,項目支撐、能人引領,部門聯動、政府統籌,市場運作、規範推進”的原則,在農村土地承包期限內和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前提下,鼓勵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推動土地向種養企業和大戶能手集中,向示範基地和產業園區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規模效益,實現農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農戶以土地經營權直接入股的方式,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有關職能部門要制定具體的激勵政策措施,制訂科學的土地流轉指導價格體系,規範土地流轉程式,及時調解和處理流轉契約糾紛,真正使土地流轉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2、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按照“管理完善、運作規範、成效突出”的要求,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加快培育農產品行銷專業戶、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農業行業協會和農村經紀人隊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市場行銷等服務,構建農畜產品產加銷網路,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
3、積極探索建立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形成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經濟聯合體,防範和抵禦農業風險,促進農業健康發展,使農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成為高效益的現代化產業。
(五)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層層落實工作職責,確保“兩基攻堅工程”有序推進。
縣成立“兩基攻堅工程”領導小組,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負責“兩基攻堅工程”的組織領導工作,按照“高度負責、高度集權、高效運轉”的工作要求,統攬協調、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各類資源,抓好項目實施的具體規劃、任務分解和組織協調,認真研究制定領辦基地和加工企業的獎勵辦法、農產品品牌建設獎勵辦法、先進工作部門及個人的獎勵辦法、龍頭企業促農增收獎勵辦法等激勵機制,促使“兩基攻堅工程”的高效快速實施。按照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原則,建立縣、鄉鎮、村分級負責制,明確工作目標,強化責任落實。各鄉鎮要建立相應工作機構,組建專抓隊伍,進一步加強以村、支兩委建設為主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增強基層組織在實施“兩基攻堅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鄉鎮及有關涉農部門的主要領導務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兩基攻堅工程”的實施上,切實加強對“兩基攻堅工程”的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切實解決好管人與管事脫節的問題。組織、宣傳、紀檢等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對“兩基攻堅工程”的宣傳報導、效能監察以及幹部績效考核等工作職責,對推諉懈怠、措施不力、工作成效較差的單位和個人,要視情節追究其工作責任。
【2007年12月28日縣委十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