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綠色GDP核算)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包括資源核算和環境核算)

綠色GDP核算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通常所說的綠色GDP核算,包括資源核算和環境核算,旨在以原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基礎,將資源環境因素納入其中,通過核算描述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係,提供系統的核算數據,為可持續發展的分析、決策和評價提供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色國民經濟核算
  • 通常所說:綠色GDP核算
  • 包括資源:核算和環境核算
  • 基礎:原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背景,分類,實物量核算,價值量核算,治理成本法,污染損失法,實際治理成本,虛擬治理成本,環境退化成本,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環境污染核算,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核算,國內生產總值,綠色GDP,支撐體系,完善的綠色統計支撐體系,世界通用的支撐體系,完善的理論支撐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綠色核算人才支撐體系,責任,

背景

為了樹立和全面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實現環境保護的“三個轉變”,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家統計局於2004年3月聯合啟動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簡稱綠色GDP核算)研究》項目,並於2005年開展了全國十個省市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和污染損失調查評估試點工作,最終提交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所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包括自然資源核算與環境核算,其中環境核算又包括環境污染核算和生態破壞核算。

分類

實物量核算

就環境主題來說,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實物量核算,一是價值量核算。所謂實物量核算,是在國民經濟核算框架基礎上,運用實物單位(物理量單位)建立不同層次的實物量賬戶,描述與經濟活動對應的各類污染物的產生量、去除量(處理量)、排放量等。

價值量核算

價值量核算是在實物量核算的基礎上,估算各種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貨幣價值損失。對於環境污染價值量核算而言,價值量核算包括污染物虛擬治理成本核算和環境退化成本核算,分別採用治理成本法污染損失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各地區的水污染價值量核算、大氣污染價值量核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價值量核算、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價值量核算和污染事故經濟損失核算;各部門的水污染價值量核算、大氣污染價值量核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價值量核算和污染事故經濟損失核算。

治理成本法

污染治理成本法與污染損失法是計算環境價值量的兩種方法。在SEEA框架中,治理成本法主要是指基於成本的估價方法,從“防護”的角度,計算為避免環境污染所支付的成本。
污染治理成本法核算虛擬治理成本的思路很簡單,即如果所有污染物都得到治理,則環境退化不會發生,因此,已經發生的環境退化的經濟價值應為治理所有污染物所需的成本。
污染治理成本法的特點在於其價值核算過程的簡潔、容易理解和核算基礎(以污染實物量為基礎,乘以單位污染物的治理成本)的客觀性,因此,更容易為環保部門和統計部門所操作使用。污染治理成本法核算的環境價值包括兩部分,一是環境污染實際治理成本,二是環境污染虛擬治理成本。

污染損失法

SEEA框架中,污染損失法是指基於損害的環境價值評估方法。這種方法藉助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污染損失調查,計算環境污染所帶來的種種損害,如:對農產品產量、人體健康、生態服務功能等的影響,採用一定的定價技術,進行污染經濟損失評估。定價方法主要有人力資本法旅行費用法支付意願法等。與治理成本法相比,基於損害的估價方法(污染損失法)更具合理性,體現了污染的危害性。

實際治理成本

污染實際治理成本是指已經發生的治理成本,包括污染治理過程中的固定資產折舊、藥劑費、人工費、電費等運行費用。

虛擬治理成本

虛擬治理成本是指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現行的治理技術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虛擬治理成本不同於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是當年環境保護支出(運行費用)的概念,可以從GDP中扣減。採用治理成本法計算獲得。

環境退化成本

通過污染損失法核算的環境退化價值稱為環境退化成本,它是指在治理水平下,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功能、人體健康、作物產量等造成的種種損害。環境退化成本又被稱為污染損失成本。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
所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又稱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是關於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一整套理論方法。
為了把環境因素併入經濟分析,聯合國在SNA-1993中心框架基礎上建立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簡稱SEEA)作為SNA的附屬賬戶(又稱衛星賬戶),1993年公布了SEEA臨時版本,2000年公布了SEEA操作手冊,SEEA-2003版本也已正式公布。
SEEA-2003是在SEEA-1993基礎上修訂完成的,也是對SEEA-1993實踐套用的經驗總結。SEEA-2003對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進行了全面闡述,詳細說明了將資源耗減、環境保護和環境退化等問題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概念、方法、分類和基本準則,構建了綜合環境經濟核算的基本框架;其宗旨在於以環境調整的國民財富國內生產總值、國內淨產出和資本積累巨觀經濟指標支持社會、經濟和環境綜合決策,是衡量可持續發展、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信息支持的基本手段。

環境污染核算

環境污染核算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部分。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包括自然資源核算與環境核算,其中環境核算又包括環境污染核算和生態破壞核算。環境污染核算,主要包括廢水及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固體廢物污染的實物量核算價值量核算

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核算

進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客觀上需要開發出功能上類似GDP的指標,即綠色GDP。所以,經環境調整的GDP核算,就是把經濟活動環境成本,包括環境退化成本和生態破壞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並進行調整,從而得出一組以“經環境調整的國內產出”(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EDP)為中心的綜合性指標。
對於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環保總局兩個部門正在開展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試點工作來說,從科學的意義上講,最後核算出來的“經環境污染調整後的綠色GDP”,是一個局部的、有諸多限制條件的綠色GDP,是一個僅考慮環境污染扣減的GDP,用虛擬治理成本去調整的GDP,不包括生態破壞治理成本的扣減。完全意義上的綠色GDP只能由國家統計局組織有關資源部門和環保部門經過長期的努力核算得到,是一個理想化的核算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3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綠色GDP

綠色GDP概念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到1993年聯合國統計署正式出版的《綜合環境經濟核算手冊》,該手冊首次正式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根據聯合國統計署提出的綠色GDP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在理論上,綠色GDP與GDP的關係可以用下式表示:綠色GDP=GDP-固定資產折舊-資源環境成本=NDP-資源環境成本。其中,NDP是國內生產淨值。從上式可看出,綠色GDP是與NDP相對應,而不是與GDP相對應。
在本研究中,考慮到在實際套用方面,國內生產總值遠比國內生產淨值更為普及,因此採用了綠色GDP與GDP相對應的總值概念,而沒有採用淨值的概念,即綠色GDP=GDP-環境成本-資源消耗成本。
綠色GDP是一種大眾性的提法,它是與傳統GDP的概念相對應的,比較適合被政府官員、公眾和媒體接受。簡單地說,綠色GDP就是傳統GDP扣減掉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損失成本以後的GDP。正如傳統GDP是傳統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重要指標一樣,綠色GDP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重要指標,或者說是一個被公眾廣泛接受的指標。

支撐體系

近年來,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熱度不斷升溫,逐漸從理論研究走向實踐,一些省市紛紛開展試點工作,甚至個別縣也積極醞釀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積極開展、推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本身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說明資源環境問題已漸漸深入人心,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熱”不等於成熟,不等於可操作性,崇拜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思想值得警惕。穩固的支撐體系是順利實施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那么,全面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需要哪些條件支撐呢?筆者認為,至少需要有以下比較完善的支撐體系。

完善的綠色統計支撐體系

從國民經濟核算方法來看,國民經濟核算包括統計核算、會計核算和業務核算,但通常以統計核算為主,因此,有時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等同於國民經濟統計體系,可見,統計體系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程度。綠色統計體系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礎。現行的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不能適應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需求,必須在現有的國民經濟統計基礎上,對統計指標進行重新補充和完善。我們以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自然資源統計為例加以說明。國民經濟統計中專門設計了自然資源核算表,只包括了土地資源統計、森林資源統計、草地資源統計、礦產資源統計和水資源統計,而且指標很簡略,如水資源統計中只包括了水域資源總量和水力資源統計(包括理論水力資源、可能開發的水力資源、水力有效利用量和水力有效利用係數),一些與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密切有關的指標基本上沒有包括,如污染損失指標體系、資源折損指標、資源功能變異指標等等,必須設計一種新的指標體系,才能滿足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需要。

世界通用的支撐體系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應該與世界各國國民經濟核算步伐保持一定的協同關係。正確處理這種關係,是十分必要的。世界範圍內國民經濟核算正方興未艾,理論與方法正在不斷深入之中,跟蹤和超越這種水平,不僅是理論的需要,也是我國對世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貢獻,率先搞出一個世界上完整的、獨特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世界其他各國具有示範借鑑意義,是很有意義的。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在世界沒有通用之前,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存在諸多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國際國民經濟發展的比較的問題。在沒有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時,只要衡量一下GDP,各國就可以進行比較了,但如果你進行了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而別的國家沒有進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則國家之間的相互比較的口徑不一致,沒有可比性,所以,即使進行了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在世界各國沒有通用的情況下,還必須進行正常的國民經濟核算,兩套數據並行一段或者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開發和利用世界通用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國際上比較重視,聯合國等不斷完善的《綜合環境經濟核算—SEEA2003》是一個指引性手冊,是我們進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有效的參考工具。遺憾的是,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搞出公認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推進。世界通用的支撐體系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順利進行推動劑。

完善的理論支撐體系

完善的理論支撐體系是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基礎。實事求是地說,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體系是完善的,但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論因為“綠色”的介入,導致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理論發生變化,出現了理論上的紛爭。如在基本理論上論爭在中國一直沒有停止,是利用西方的效用價值論還是採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作為核算的基本理論一直在爭論之中,現實的處理方法是採用更務實的態度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另一個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中經常遇到的價值定量問題,我們以森林資源核算為例簡要說明,在森林價值進行核算的時候,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對森林的功能進行分解,如分解為經濟上的林木、林地等經濟功能和森林涵養水源、納碳吐氧、調節氣候、水土保持、保育土壤、吸收污染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等多個生態功能,對生態價值分別採用替代等諸多方法進行估算,最後將這些價值進行疊加求算出森林總的價值,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我們必須清楚的是,替代的價值和經濟價值不是一種價值,功能價值不等於經濟價值,價值的疊加可能擴大森林本身價值等,這些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匆忙地將其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產生的後果是什麼,還不清楚,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詳細論述請參閱姜文來著《資源資產論》和《水資源管理學導論》)。完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論,是我們今後相當長一端時間內不能迴避的問題。

技術支撐體系

在硬體上,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技術支撐體系與普通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他們的主要差別是在軟體上。基本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確立合理的綠色指標體系,對統計的每一個綠色指標意義明確,通過報表、調查或者計算能夠得到。資源環境指標相互之間相對獨立,儘可能不重疊,通過最簡單的指標反映最複雜的實際問題,這是指標設計基本也是最終的追求目標。
其次,資源環境核算之間相互協調,不能各自算各自的帳,否則,存在疊加問題。如環境核算時考慮水資源污染帶來的損失,水資源核算時水資源污染也要進行核算,如果不從更高的層次把握設計資源核算問題,就存在相互疊加問題,導致污染損失累計重複,最終使核算結果不符合實際,疊加的結果是擴大或者縮小資源環境作用。我們進行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本在獨立進行,相互之間溝通不足,如環境核算和森林核算分別在進行,兩者缺乏合理的溝通,更談不上更高層次的核算的把握和設計。
第三,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需要確定合理的核算範圍,採用什麼層次的核算需要認真的研究,如果核算的範圍太小,在此基礎上疊加的核算脫離實際。因此,核算的範圍是要認真研究確定,作者認為,資源環境核算應該在國家和省級別層次上核算是恰當的,在縣市級別的層次核算是不合適的。
第四,核算的時間長度也很重要。國民經濟核算每年進行一次,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由於受數據採集和統計等原因的限制,每年一次核算是困難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三年、五年或者間隔幾年,要根據綜合情況進行而定。

綠色核算人才支撐體系

人才是成就大業的根本,沒有綠色核算人才的支撐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困難的。綜觀我國正在進行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成分性質更大,在此舞台上唱主角的主要是科研人員和具有科研性質的統計人員。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成熟以後,科研人員將由唱主角而退後,實際上操盤的是大批統計核算及其相關人員。我國的統計系統很完善,人才很多。但也必須承認,缺乏支撐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順利進行的綠色核算人才體系,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及其相關人員不經過系統的培訓是難以承擔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重任的。必須對現有的人才進行集中培訓,提高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素質。值得注意的是,培訓的不僅僅是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統計人員,也包括相關的人員,如資源環境部門和企業統計人員等。
培養綠色核算人才支撐體系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作者認為,在大眾中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科普教育是綠色核算人才支撐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小課程開設中,滲透相關的內容,為培養高層次人才奠定基礎,在高校中,開設相關課程或者相關的專業,培養專門的高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
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已經開展20多年了,並且在一些局部地區開展了試點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尚未建立起上述的五個支撐體系,開展的所謂國民經濟核算是一個不完善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只開展了局部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而沒有進行全部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全面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條件尚不成熟,我們應該努力創造條件,建立起支撐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五大支撐體系,讓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持續地開展下去,為民造福,為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

首先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僅從與綠色核算密切相關的的核算範疇就包括自然資源、環境、生態等諸多方面,自然資源又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空氣資源等等眾多的資源。本成果只對環境污染進行了初步的實物量和價值量的核算,其它所涉及的眾多問題還沒有進行核算。所以,我國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只是針對一些急需解決、民眾迫切需要了解的重大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行了核算,對於眾多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內容有的還沒有開展研究,有的研究還極其粗化,不能適應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需求。
其次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污染損失核算過程中,由於存在過多的不確定性,導致核算的結果受到更多的質疑。如環境污染可能到導致身體健康受損,這是大家普遍認可的一個事實,但如何通過價值量的方式進行表征就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身體健康受損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個體差異、地理因素、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氣候因素等等,並不是僅僅由環境污染而引起的。由於環境污染和各種損失之間缺乏準確的一一對應關係,眾多的不確定性導致核算結果的不準確性。在世界範圍內環境污染和損失之間的定量關係研究還不能完全滿足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要求,所用的核算數據是將一個點上的研究結果推算到整體層面上,這是核算數據受到質疑最大原因之一。
第三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儘管有關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研究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但從整體上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特別是用估算的環境損失對現有的GDP(國內生產總值)進行調整,由於是兩種不同的價值體系,相互進行疊加是不科學的。GDP體系是已經發生的現實的市場價格體系,而環境損失是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估算的非現實價格體系,而且環境損失的滯後性、長期性和積累性存在,也很難斷定出具體年份的環境損失量,用其進行調整後的綠色GDP含義就很難以明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