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太陽魚

綠太陽魚

綠太陽魚(學名:Lepomis auritus):是硬骨魚綱太陽魚科的物種。體重0.97千克,平均長度12.7-15.24厘米,最長達30.48厘米,顏色鮮艷。相較於同屬的其他成員具有較寬的身體和一個更大的嘴。魚體藍綠色,腹部有黑色、白色至黃色的散點。

棲息在湖泊,雜草叢生的海岸線和緩慢的河流。適應性廣,食性雜,群體產量高,能自然繁殖。

原產於美洲,已被引入到非洲,南美,亞洲和歐洲。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人工養殖,食物組成,水溫要求,綜合評價,主要價值,物種入侵,六安魚災,入侵日本,

形態特徵

綠太陽魚體重0.97千克,平均長度12.7-15.24厘米,最長達30.48厘米,顏色鮮艷。相較於同屬的其他成員具有較寬的身體和一個更大的嘴。魚體藍綠色,腹部有黑色、白色至黃色的散點。背鰭的軟棘突部有一個暗點,有時在其臀鰭的後部的有一個點。雌性背外側昏暗色。未成熟的個體缺乏醒目的彩色圖案,取而代之的是純灰色並且沒有帶紋。繁殖期的雄性肛門通常有一個橙色的色調,臀鰭、尾、骨盆和後背鰭具生動的黑、橙、白等顏色。綠太陽魚有齶齒和28-29椎骨。 通常有臀鰭軟條9-10(8-11)個。胸鰭射線13-15,鰓耙11-14。

棲息環境

生活在流動緩慢的溪流和池塘,還可以棲息在湖泊,雜草叢生的海岸線和緩慢的河流。可以忍受既渾濁和清澈的水質。

生活習性

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適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水溫2℃仍能在自然環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國南方地區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適應性廣,食性雜,群體產量高,能自然繁殖。美國將其與藍鰓太陽魚雜交,發展的雜交太陽魚,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綠色太陽魚由此引起有關人士的重視。

分布範圍

綠太陽魚原產於美洲,分布於北美中部,從平原東側的落基山脈和西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包括墨西哥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在大多數美國大陸都有存在,除了佛羅里達州。綠太陽魚已被引入到非洲,南美,亞洲和歐洲。
作為一個外來物種。具有極強的侵入性,屬於暖水性魚類。隨著氣候變暖,該魚已經在美國山區冷水溪流中逐漸蔓延。1999年作為觀賞和游釣用魚引入中國,主要在中國的廣西、廣東地區進行人工養殖。
綠太陽魚
綠太陽魚分布圖

人工養殖

食物組成

實驗表明,浮游植物、羅非魚苗、小螺和蕪萍是綠色太陽魚不喜好或不易得的(如羅非魚苗可能是難以捕捉的對象);枝角類、橈足類、水蚯蚓和搖蚊幼蟲是綠色太陽魚喜好的或是容易獲得的;枝角類、水蚯蚓和搖蚊幼蟲屬最喜歡的食物。溶氧要求 當溶氧量下降到0·5毫克/升時,魚已浮頭,不再攝食飼料;溶氧1·0毫克/升以上,有攝餌行為;溶氧量2·5毫克/升以上,攝食強度較大,最高記錄為飼料占魚體總重量的5·6%。

水溫要求

根據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間,綠色太陽魚在水泥池中越冬的表現,證明它抗低溫能力比較強(據報導,其最低臨界溫度為3℃),故可不用加溫保護。其間,每日投膨化顆粒飼料。到水溫12℃時,綠色太陽魚仍有攝食行為。

綜合評價

綠色太陽魚是中國新引進的養殖品種,正在研究其生物學特性。綠色太陽魚以營養類型來分,屬於溫和肉食性魚類。從其食物組成分析,綠色太陽魚的主要食物為枝角類、水生環節動物以及水生昆蟲幼蟲;次要食物為橈足類;小螺、小魚為偶然性食物;而人工配合飼料對綠色太陽魚來說,應劃歸“替代食物”的範疇。
綠色太陽魚的開口餌料為浮游植物、輪蟲和小型枝角類。這一特性為發展綠色太陽魚生產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預計採用常規池塘培育魚苗的方法,可以解決其魚苗的餌料問題。
綠色太陽魚的食性與藍鰓太陽魚的食性相類似,藍鰓太陽魚魚苗初期餌料為枝角類和橈足類,而本研究的結果,浮游植物乃綠色太陽魚開口餌料之一,這方面有些差別,也是飼養綠色太陽魚的有利因素。 綠色太陽魚的養殖必將依賴於人工配合飼料的套用,而綠色太陽魚的營養需要量是今後研究配合飼料的依據,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主要價值

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據分析,其含粗蛋白18.8%,粗脂肪1.15%, 其乾物中17種胺基酸的含量高達17.68%,並富含鈣、鐵、磷、鈉、鉀等多種微量元素,是水產滋補食品。長期使用太陽魚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快新陳代謝,是一種養顏美容的極佳品種。
水產市場銷售價格比較穩定,保持在18-22元/斤。而且上市量較少,供不應求。味道鮮美,越來越多的食客對其青睞有加。

物種入侵

六安魚災

中國安慶師範學院的萬安、張曉可兩位博士進行淠河流域水域生態系統健康評估,在大別山野外調查及研究期間,意外發現一種外貌酷似“鯽魚”的魚種。萬安說,“當時以為只是偶然發現,但是沿著河流一直往下捕魚調查,發現全是這種魚。”村民稱,最近兩年,家裡的魚塘早已經被這種魚“占領”,以前養的魚都已經被這種魚“吃光了”。經核實,這種魚就是太陽魚的一個品種——綠太陽魚。
綠太陽魚原產於美國,具有極強的侵入性,屬於暖水性魚類。隨著氣候變暖,該魚已經在美國山區冷水溪流中逐漸蔓延。1999年作為觀賞和游釣用魚引入中國,主要在中國的廣西、廣東地區進行人工養殖。

入侵日本

法新社2013年4月26日報導,日本志賀縣官員展開“釣魚、吃魚”活動,鼓勵人們釣到太陽魚後不要放生,而是把它們吃掉。志賀縣官方網站上還介紹如何將太陽魚切片,還有炸魚食譜等食用指南。當地水產官員桑村邦彥說:“這種魚很好吃。”一家私人公司還推出了“太陽魚壽司”。
太陽魚由日本明仁天皇50年前從美國引進。1960年,還是皇太子的他訪問美國,芝加哥市長向他贈送太陽魚作為禮物。這種魚在美國是一種普通的可食用魚類,還是伊利諾州的州魚。品嘗之後,他發現這種魚味道鮮美,便在回國後轉送給日本一個漁業研究所,希望能夠繁育成功,為日本民眾增加食物,為餐桌上增添新的美味。由於當時明仁的身份是王儲,因此這種魚一度被稱為“王子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