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腎鏡檢查

經皮腎鏡檢查是一項用於檢查腎臟是否正常的輔助診斷方法。經皮腎鏡檢查術是套用內窺經過擴張後形成的皮膚至腎集合系統通道,進入上泌尿道施行檢查、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技術,是泌尿外科領域很有價值的診治措施之一。

基本介紹

  • 名稱:經皮腎鏡檢查
  • 所屬分類:腎功能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症狀,

正常值

檢查時未發現腎臟異常。為暗紅色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腎表面光滑,可分為上、下兩端,前、後兩面,內、外側兩緣。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 血尿: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一般在1-2天內可停止。若有嚴重的血尿,則表示腎實質內有活動性出血,牽拉有氣囊的造瘺管後出血可停止。一旦出血過多,必要時可用氣囊擴張器壓迫止血。 (2) 感染:一般不常見,若檢查前有尿路感染,則可造成感染擴散。術前有尿路感染者,在控制感染後再做檢查,術後套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 膜後血腫或尿囊腫:腹膜後血腫是腎內血管損傷引起,若穿刺部位在腎下極背側則很少發生嚴重的腹膜後血腫。一旦發生應嚴密觀察,多數可逐漸消失。若血腫呈進行性擴大,需手術探查。尿囊腫是因為造瘺管引流不暢導致,調整引流管位置後能自行消失。4.周圍器官損傷:主要是因穿刺不當所致。在B超探頭引導下穿刺可以避免發生此併發症。 (4) 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多發生於用蒸餾水高壓灌注時間過長者。用生理鹽水低壓灌注可防止發生水中毒,應及時套用利尿劑加速水分排出,並給以高滲鹽水治療。 需要檢查的人群: (1) 腎、輸尿管上端結石; (2) 腎內異物; (3) 腎盂或腎盞內占位性病變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4) 腎上皮腫瘤的檢查、活檢及電灼、切除等; (5) 腎盂輸尿管交界狹窄的治療; (6) 非反流性、慢性輸尿管擴張,採用經皮腎鏡檢查了解上尿路解剖與功能,結合尿流動力學檢查確定治療措施。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1) 全身出血性疾患;(2) 腎及腎周急性感染期。 檢查前準備:經皮腎鏡的檢查前準備與泌尿外科其他內腔鏡檢查的檢查前準備相同。術者必須詳細全面地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病人的準備按腎手術進行,除術前檢查各重要臟器功能外,還需作泌尿道全面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術者了解腎盂腎盞的解剖結構,確定經皮穿刺腎盞的徑路。術前檢查血型,備一定數量的全血。術前套用抗生素,留置導尿管。器械準備重點檢查器械是否齊全,功能狀態是否良好。灌洗液可用生理鹽水。 檢查後處理:(1) 腎手術常規護理,注意保護造瘺管並保持其通暢。(2) 套用抗生素防治感染。(3) 腸道功能恢復後鼓勵多飲水。

檢查過程

(1) 體位:一般採用俯臥位或俯臥位患側墊高30度的體位。 (2) 麻醉:硬膜外麻或全麻。 (3) 操作步驟:經皮腎鏡檢查需經過穿刺、擴張、插鏡三個步驟。 ① 穿刺:準確地穿刺到腎下盞或中盞是經皮腎盞操作的基礎。穿刺部位要求穿刺針通過腎實質在腎側緣的後下方少血管區,避開較大的血管。一般選擇在十二肋下緣與腋後線交叉處。用尖刀將穿刺處皮膚切開1-1.5cm,用血管鉗探入內撐開至腰背筋膜。穿刺針可用長20-25cm,18號有針芯及外鞘的針,在B型超聲穿刺探頭引導下完成,這也是最容易準確無誤地穿刺到目的地的方法。若無超聲設備,可作大劑量靜脈造影或逆行腎盂造影,在X線螢光顯像引導下進行。腎積水較嚴重者,可用較細的穿刺針直接穿刺。穿刺成功後有尿液流出,立即插入導絲(直徑0.089-0.096cm,長100-145cm)。導絲插入深度宜超過針頭5-6cm。 ② 擴張:經穿刺針放入導絲後,拔除穿刺針,保留導絲。以導絲作引導,用較細的擴張器如5FTeflon擴張器進行擴張,逐漸增大擴張器號數進行擴張,Teflon擴張器宜擴至30F,保留鞘管即可檢查,金屬擴張器擴至24F後,取出擴張器,將腎鏡鏡鞘套於22F擴張器外放入腎內,取出全部擴張器後即可檢查。擴張皮膚腎盂通道時應在透視下進行,密切注意導絲的位置、形狀,防止導絲脫出、扭曲。(3)插放腎鏡:根據擴張方法不同,其插放方法略有差別。1)用金屬擴張器時,先放入鏡鞘(如前述),然後放入子鏡觀察。也可將擴張器全部取出,保留導絲,將導絲由閉孔器通道引出,沿導絲將鏡鞘與閉孔器放入腎內,拔除閉孔器,安放腎鏡觀察。2)用Teflon擴張器時保留了最後一根擴張器鞘管,將腎鏡沿鞘管放入後即可。 ③ 腎鏡觀察:在腎鏡觀察前,應調整好焦距。開始觀察時視野多呈紅色,模糊不清,應注水沖洗,有時視野被小血塊遮擋,除去後方可看清。通過鏡體轉動及進退調節才能窺視腎盂全貌。但注意不要退至腎實質或腎外。病變在鏡下表現同膀胱鏡及輸尿管腎鏡。根據病變情況採取相應的診療措施。 ④ 取出腎鏡:觀察和治療結束後即可將腎鏡取出。如果近日內尚需再次檢查,應保留導絲,否則將導絲一道取出。沿腎鏡通道放置腎造瘺管,保留造瘺管一周左右。

相關症狀

嗜食醇酒厚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