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社會形態

經濟的社會形態

經濟的社會形態是我們認識、理解和研究人類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最有力工具,它是指一種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被另一種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代替的過程。《資本論》是“經濟的社會形態”研究的集大成巨著。《資本論》不僅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橫截面上從生產關係的總和研究資本主義這一特定的經濟的社會形態,而且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從資本積累的規律考察資本主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不說明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關係,就無法研究生產關係是如何決定經濟的社會形態性質的。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都和商品生產有關,都採取了與商品生產相適應的形式。一個社會的全部生產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集中地體現在所有制關係上,分析一個社會的生產關係必然要落實到所有制關係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的社會形態
  • 類型:經濟術語
起源,發展,

起源

經濟的社會形態的本意是“生產關係的總和”。不同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標誌著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的特殊階段即不同的社會。經濟的社會形態是從經濟角度來看的社會。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認識和說明一個社會只有首先說明該社會的經濟生產,一切社會問題的矛盾根源和解決方案應當到該社會的經濟中去尋找。如何從經濟角度來觀察分析社會呢?答案只能是,從各個人藉以進行生產的社會關係即社會生產關係的角度人手。在馬克思看來,人們在生產中不僅影響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響,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才能從事生產活動。為從事生產活動,人們之間就會發生一定的聯繫和關係。只有在這些社會聯繫和社會關係的範圍內,人們才能和自然界發生關係,才會有生產活動。人們在自己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發生的這些社會關係,即社會生產關係,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變化和改變的。“生產關係總合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係,構成所謂社會,並且是構成一個處於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的特徵的社會。
古典古代社會、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都是這樣的生產關係的總和,而其中每一個生產關係的總和同時又標誌著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馬克思在這裡明確指出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不同的生產關係的總和對應不同的社會。古典古代社會、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都是這種生產關係的總和,每一生產關係的總和都標誌著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一個社會的生產關係的總和就是這個社會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以及與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包括生產力一生產方式一生產關係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研究分析一個社會首先要研究分析該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馬克思傾其畢生精力揭示的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總和,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

發展

馬克思認為,“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我的觀點是把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經濟社會形態的演進存在著客觀規律,如同自然規律一樣發生作用。經濟社會形態的各階段是人類社會遵循客觀規律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這是因為:
第一,決定社會形態本質屬性的社會生產關係是由生產力決定的,而生產力作為一種一定的社會物質基礎或一系列物質生存條件,是長期的發展史的自然產物。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的生產力總和,人對自然以及個人之間歷史地形成的關係,都遇到前一代傳給後一代的大量生產力、資金和環境。所有這些預先規定新一代本身的生活條件,如果還沒有具備這些生活條件,那么也就不會存在具有特殊性質的生產關係。人們創造歷史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工業資本家的社會。”“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制;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制”;沒有生產力的一定程度的發展,就不可能有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從而也就沒有一定的社會形態以及社會形態的演進。經濟社會形態的演進是一種歷史活動,不是思想活動,經濟社會形態的演進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引起的。
第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尖銳矛盾不是人為地隨心所欲製造的,而是一個社會生產方式運動的必然結果。在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正在這個社會生產關係所能允許的範圍內蓬勃發展的時候,二者的矛盾是可以調和的,也就不會尖銳地激烈地暴露出來。只有在一個社會的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時,才會有打碎這種桎梏的需要和可能。任何一個經濟的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是決不會滅亡的。一個社會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興階級所能做的事,並不取決於這個階級個別思想家的個人意志,而是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的尖銳程度,取決於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興階級和代表生產關係的落後階級之間階級力量的對比,取決於決定新興階級和統治階級對立發展程度的物質生活條件、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發展程度。沒有自然成熟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以及在這對矛盾基礎上成熟的階級矛盾,是不可能發生社會革命的。
第三,一種嶄新的經濟社會形態能否取代陳舊過時的經濟社會形態,要看新社會的物質條件是否具備。舊社會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是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物質條件,這個物質條件有一個生長成熟的過程。如果決定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物質存在條件不具備,建立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要求只能是空想。新的經濟社會形態取代舊的經濟社會形態的社會變革的任務,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人們不能脫離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提出社會變革的任務,即使提出,也只能歸於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