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述,結果,整體功能,創立者,參考資料,
概述
五度空間經濟發展模式就是時間、空間、層次統一的經濟發展模式。
結果
中國經濟模式就是通過空間時間層次的轉型與融合實現發展。在空間上並列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由於文明發展的程度不同,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時間、空間、層次是對稱的;社會空間、社會時間、社會層次,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主導;後者通過前者來展示,前者通過後者來提升;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對稱哲學揭示了知識經濟(層次)、全球化與多元化(空間)、超速發展(時間)、合作主導競爭與雙贏發展(性質)的對稱關係。既然層次、時間、空間可以相互轉化,知識的重新洗牌將帶動經濟的重新洗牌,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區域化是雙向同步過程,經濟上落後的國家有可能跨發展階段並後來居上;既然層次、時間、空間可以相互轉化,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結構、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的產業結構,就應該是以創新業為先導、知識業為主導、製造業為核心、農業為基礎、服務業為配套的再生型→循環型→生態型→穩定型→對稱型→和諧型結構,以取得可持續發展與超速發展。
整體功能
通過空間展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層次和時間上的不同階段,由經濟社會系統的性質所決定,而經濟社會系統的性質,由系統中的各個要素整體共同決定,而不是由某一方面單獨決定。因此,同樣是商品經濟,東方的特別是中國的商品經濟處於人身依附關係的四面包圍之下,因此本質上屬於農業性商品經濟;而西方的商品經濟則大部分擺脫了人身依附關係而獨立發展,因此性質上屬於純商品經濟。前者由於整體上受制於人身依附關係,所以隨著政治關係的變動而隨生隨滅,難以發展到工業經濟社會;後者則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所以一般比較容易持續地發展到工業經濟社會。當然,除了政治關係外,宗教意識形態、地理環境、生活方式、道德風俗習慣等都對能否進入工業經濟社會起了較大的作用。可見,決定經濟社會的性質是農業還是工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是商品經濟一個要素,而是經濟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在這裡,生產力作為經濟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它的標誌不等於生產力本身;經濟社會系統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生產力的標誌(根據系統的協同律、相關律),其中生產工具可以直觀地、典型地作為經濟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但也僅僅是標誌而己,而不是生產力本身,更不是決定生產力的根本因素。決定生產力的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這兩大要素中,人是根本的要素。
發展經濟學的邏輯結構是和發展經濟的實踐架構相對稱的。在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物質與精神的相互創造過程中,對稱哲學→對稱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歷史的必然性。智慧經濟→知識經濟→創業經濟→再生經濟→雙贏經濟→對稱經濟→發展經濟的經濟架構,以創新經濟學為先導、知識運營學為主導、創業經濟學為基礎、再生經濟學為核心、發展經濟學為整體框架的邏輯結構,是對稱空間—五度空間—發展空間的“全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