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是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由國內外文博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建立的,聚焦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領域的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非政府科技合作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
- 屬性:非政府科技合作組織
- 成立時間:2017年12月
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是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由國內外文博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建立的,聚焦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領域的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非政府科技合作組織。
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是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由國內外文博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建立的,聚焦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領域的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非政府科技合作組織。發展經歷2017年12月,...
截止2019年,絲綢之路高科技園區聯盟已有來自16個國家的59個會員單位,其中有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科技園、俄羅斯科技園協會、烏克蘭未來技術創新發展促進協會、喬治亞國家科學院、亞美尼亞國家科學委員會等15個國家的36家國外機構和煙臺高新區、廣東深圳高新區、廈門火炬高新區、山東濟南高新區等23家中國高科技園區。 絲綢...
2016年8月16至17日,由中國化學會套用化學委員會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委員會舉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承辦的“絲綢之路文物保護科技研討會——全國第十四屆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研討會”在甘肅蘭州舉行。中國化學會套用...
沙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統一於一個展覽中,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展示。亮點文物 來自全國16個省、區、市的400餘件文物珍品在國家博物館集中展出,年代跨度從戰國直至明清,其中有首次離開法門寺展出的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鎏金銀捧真身菩薩”,以及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董欽鎏金佛造像”等。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大會論文集》是2017年5月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建中。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的成立,打破了傳統的組織模式,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播、文物資源整合、展覽活動策劃、科研項目協作、社會教育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務實合作,對促進絲綢之路...
第8章 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優勢產業及科技創新能力分析 1 南亞國家優勢產業及科技創新能力分析 2 中亞國家優勢產業及科技創新能力分析 3 西亞北非優勢產業及科技創新能力分析 4 東歐國家優勢產業及科技創新能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9章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研究 1 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9年2月21日,絲綢之路創新發展研究院籌備辦公室在深圳舉行揭牌儀式。2016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部、深圳市、中國科學院四方簽署了《關於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合作備忘錄》,明確提出聯合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為加快新疆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中科院新疆分院、新...
《青海省“十四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是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制定的規劃。2022年4月1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青海省“十四五”文物事業...
陝西文博創意產業聯盟於2017年7月21日在西安成立,該聯盟立足於激活陝西沉睡的文物資源,助推中華文明走向世界。聯盟成立 “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文博創意產業聯盟由陝西省文物局、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以及陝文投集團三方聯合發起成立,是充分挖掘陝西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文博創意產業聚集平台的創新嘗試。聯盟作為中國(陝西)...
絲綢之路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形成,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連線了多種文明,對於貿易交換、宗教信仰與科技知識的傳播、科技創新的交流以及文化藝術的實踐起到了深遠的推動作用。該遺產所包含的33處遺產點包括了各個朝代和可汗王朝時期的古都、宮殿群、貿易居住點、佛教洞穴與寺廟、古道、驛站、關口、烽火台、長城...
建立教育、文物部門聯席機制,推進博物館“五進”活動。持續打造“研學西安 讀懂中國”研學教育品牌,推出一批特色博物館研學活動、研學線路。落實國家文物局《“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強化文物科技賦能,積極推進“西安可移動文物數位化保護利用項目”建設,運用AR、VR等場景化、智慧型化手段,重點做好西安博物院...
以重點科研基地、文物保護國際合作基地、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心、文物保護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為支撐,充分發揮“文物保護科技創新聯盟”和“西北五省(區)文化遺產保護工匠聯盟”作用,以文博系統科研機構為核心,合理規劃發展方向,打造全省資源共享、涵蓋文物科技保護各領域的研究平台。加強文博系統與陝西...
2012年12月21日,“絲路遺珍——絲綢之路沿線六省區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270餘件(組)精美的珍貴文物將帶領觀眾穿越千年古道,重溫華夏文明興盛、發展、傳播的歷程。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3年3月3日。為配合展覽,河南博物院還將開設與“絲路遺珍”在一起、拼圖識國寶、“絲路遺珍——我與文物對對碰”、“...
依託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及工作站、科技創新聯盟,實施文物保護科技示範工程。鼓勵社會科技資源參與文物科技創新,加強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建立實體研發組織與虛擬研發組織相結合的新型文物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建成30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5個以上文物行業科技協同創新平台。培育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
因此,通過舉辦“絲綢之路”文物展覽,揭示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與輝煌成就,見證中西方在經濟、貿易、文化、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對話與融合,這既是我們文物工作者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一個具體舉措,也是我們文博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所在。 該展以西北五省聯展“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為基礎,...
依託“千年古都·常來長安”“世界古都”“絲路起點”等文旅IP,培育一批“文物考古游”“博物館旅遊精品線路”等,打造多元化文物主題游徑,豐富文旅融合的故事、場景和體驗,增加文物的可親可感可知。25.強化數位化牽引。落實國家文物局《“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強化科技賦能,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
開幕式由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陳洪海教授主持。副校長李浩在致辭中對中外專家學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我校近年來在絲綢之路歷史研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了介紹,並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的舉辦,推動絲綢之路研究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提升我校辦學的國際化水平。歐亞--太平洋大學聯...
現任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的趙豐,自研究生時代起就開始研究絲綢之路上的絲綢文物。1995 年,他第一次踏上絲綢之路,開始了對絲綢之路出土絲綢的調查和研究。2006 年以後,中國絲綢博物館啟動了大量的關於絲綢之路敦煌出土絲綢的國際合作。2009 年底,趙豐提出了要建立絲路之綢國際中心的構想。2015 年,絲路之綢國際聯盟...
《絲綢之路文物(二)》是中國郵政為為了弘揚“絲路精神”,於2021年6月12日發行的,志號為2021-11的特種郵票。全套郵票面值為4.80元,郵票計畫發行數量735萬套。《絲綢之路文物(二)》郵票圖案名稱為“漢·凸瓣紋銀盒”、“唐·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椰棗紋執壺”、“五代十國·波斯孔雀藍釉陶瓶”、“宋·...
加強文物交流傳播,共襄文明傳承。各方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開展學術交流,形成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的亞洲模式和技術標準。創新傳播方式,加強青年人才培養,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遺產公眾教育。各方感謝中國高水準舉辦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期待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不斷發展壯大,成長為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歡迎更多國家...
現任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中國紡織品鑑定保護中心主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唯一紡織品文物鑑定委員,國際古代紡織品研究中心(CIETA)唯一中國理事,中國博物館協會服裝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創新區域聯盟(浙江省)副理事長,浙江省敦煌學研究會會長,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上海東華大學...
《關於加強文物科技創新的意見》是2023年10月26日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門印發的通知。印發信息 中央宣傳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中央組織部 中央編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市場監管總局 關於印發《關於加強文物...
先後承擔國家級、省級課題十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多次在國際、國內文博高級別論壇作主旨發言。社會兼職 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湖南省博物館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非常任執行理事、湖南省社科聯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福建博物院作為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完成了活動開幕式、系列論壇等多項工作,策劃展出了“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等4個主題展覽,精心設計了系列配套活動。2019年,“紙上、網上、空中、空港、捷運博物館——五館服務工程”入選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每年接待的觀眾逾150萬人次,...
主持《古代紡織發明創造文化遺產科學價值試點:東周紡織織造技術價值挖掘與展示》和《基於絲肽-胺基酸的脆弱絲織品接枝加固技術研究與示範套用》獲2009年(十一五)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創新二等獎,主編《中國絲綢通史》獲2006年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中國出版政府獎,Chinese Silks(中文主編)獲美國紡織品協會R.L....
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