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性便秘

結腸性便秘

結腸性便秘又稱為弛緩性便秘,是由於結腸緊張度降低,即腸平滑肌鬆弛,腸蠕動減弱,致使食物殘渣在結腸中運行遲緩,引起便秘。結腸性便秘多發生在體質虛弱、並伴有內臟下垂症狀者以及年老體衰、大病以後或體力下降者。長期持續的結腸便秘,會出現腹脹、腹痛、食慾減退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腸性便秘
  • 外文名:Colon sex constipation
  • 別稱:弛緩性便秘
  • 病因:結腸緊張度降低
發病人群,發病原因,因素,分類,機械性便秘,無力性便秘,痙攣性便秘,急性便秘,慢性便秘,中醫解釋,相關閱讀,中醫藥治療,

發病人群

·長期臥病在床者
·多次生產、肌肉鬆弛的女性
當整個大腸蠕動運動疲弱,推出大便的力量不夠充分時,就會產生。

發病原因

結腸型便秘是結腸功能失調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確。腸神經節減少是結腸型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結腸型便秘有家族遺傳性傾向,女性多發,說明該病為一種先天性的結腸部分腸段發育異常,腸神經節減少疾病,病變特點與巨結腸十分相似,神經節減少的病變首先累及乙狀結腸,並趨向於向上發展,涉及降、橫、升結腸、乃至盲腸和迴腸。只是腸神經節減少的程度和範圍不同,巨結腸的腸神經節在部分腸段完全消失.但腸神經節的減少必然導致此段腸管痙攣、蠕動減弱,其近側腸管張力增高,被動擴張,努力增強收縮以克服痙攣腸管的阻力,這種慢性持久的梗阻最終會使近側腸管失代償、形成頑固性便秘
儘管便秘病人長期服用刺激性瀉藥導致後天性腸神經叢損害,甚至黏膜黑變,但是受累的腸管往往是全結腸或全腸道,不會局限於結腸的某一處或幾處.病變段結腸不僅神經發育異常,而且形態發育異常,表現為過長、遊動度過大、在腹腔或盆腔內形成折曲、成角,增加了結腸運輸的阻力,無疑也是結腸型便秘的成因之一.在做鋇灌腸時可見鋇劑在折曲成角處通過受阻。立位時常見到結腸脾曲和乙狀結腸直腸結合部形成銳角,橫結腸及乙狀結腸排空受阻。當病人頭低腳高位時,這兩處銳角消失、結腸排空加快.在臨床治療中我們也注意到,大部分結腸型便秘病人經常進行膝胸位鍛鍊,能減輕便秘症狀。

因素

①乙狀結腸冗長常見。由於乙狀結腸呈游離狀態,系膜較長,而降結腸與直腸又相對固定,如先天性乙狀結腸過長,下垂與直腸形成銳角,致乙狀結腸可漸進性的過度蠕動,長此以往易致疲勞性損傷。若乙狀結腸袋形消失,可初步斷定其蠕動功能喪失,手術切除的病理標本證實擴張的袋形消失的乙狀結腸其肌間神經節多呈缺如、稀少狀,腸肌亦出現變性。患者可經常採用胸膝位鍛鍊,以鍛鍊系膜張力,減少成角,以利排便,重者可採用部分切除。
②乙狀結腸盤曲 經X射線排糞造影及鋇灌腸可證實乙狀結腸盤曲,有的乙狀結腸盤曲1圈、2圈。最多見盤曲4圈。腸道盤曲,糞便排出阻力增大,由於排便時腹壓向下呈垂直狀,而腸道盤曲者可多處成角,致使排便更加困難。
③降結腸盤曲 有醫家報導,在臨床中發現降結腸盤曲1圈、2圈。
④左半結腸重複畸形 降結腸下垂後又反轉向上致脾曲再往下行,形成較大反折,在功能尚存時,症狀不顯,如袋形消失,可呈現頑固性結腸性便秘。
⑤骶直分離 即骶骨與直腸發生分離。正常時直腸應當與骶尾曲線呈平行曲線,如乙狀結腸冗長,直腸上段套疊,直腸上段瓣膜過寬或環瓣形成,排便阻力增大,在過度用力排便時可使直腸與骶骨間疏鬆組織發生撕脫,骶直間失去平行曲線,即產生骶直分離。
⑥橫結腸冗長 即過去常說的脾曲綜合徵。因橫結腸過長,有的下垂至盆腔,而肝、脾曲又相對固定,即在肝、脾曲位置形成銳角,排出阻力增加,大便瀦留過長時間形成便秘,時間較長的患者,橫結腸可逐漸喪失功能。
⑦結腸反位加盤曲 少見。在X射線鋇灌腸中可見結腸反位並伴有盤曲,結腸迂曲盤繞,多處成角。排便困難一般自幼年開始,多系頑固性便秘患者。
⑧右半結腸重複畸形 患者肝曲以下腸段下垂後上升至肝曲附近,再呈橫結腸改變至脾曲。
⑨全結腸或部分結腸功能喪失 後天性結腸功能喪失或部分喪失,其結腸袋形消失的遠端一般均有盤曲、折曲、狡窄段,由於排出阻力較大,結腸疲勞性損傷,致影像上可見袋形變淺消失,呈蠟腸樣改變;在乙狀結腸冗長、降結腸常見,橫結腸下垂者,左半橫結腸亦常見,最嚴重的病例盲腸上升、結腸亦擴張、袋形消失,結腸運輸試驗排出時間顯著延長,給便秘患者服用標記物後6天,標記物仍瀦留在盲腸內。

分類

結腸性便秘分為機械性、無力性和痙攣性三種。

機械性便秘

機械性便秘由結腸內外的機械性梗阻所致,如部分性腸梗阻、降結腸腫瘤、腸粘連、炎性或贅生性狹窄及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腹腔巨大腫瘤或腹水等腸道外疾病壓迫腸道均為機械性便秘。

無力性便秘

無力性便秘由結腸蠕動功能減弱所致,如多次妊娠、過度肥胖、年老體弱、腸麻痹等。

痙攣性便秘

痙攣性便秘主要由於自主神經紊亂,致使腸道平滑肌痙攣所致,如結腸痙攣。

急性便秘

急性便秘是指突然發生的便秘,發病較急,持續時間較短,當導致便秘的疾病痊癒後,便秘也隨之解除,它包括暫時性功能性便秘和症候性便秘兩種。
(1)暫時性功能性便秘:多由於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一時性的情緒抑鬱、進食過少等因素引起,患有這種便秘的患者除感覺腹脹外,不會有其他不適,如果消除便秘病因並能習慣之後,便秘即可自行痊癒。
(2)症候性便秘:屬於器質性便秘,一般多由疾病引起,發病較急,可引起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如急性腸道梗阻、腸絞窄、腸麻痹、急性腹膜炎、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肛門周圍疼痛等急性疾病引起的便秘。這種便秘主要表現為原發病的臨床表現,持續時間較短,當導致便秘的疾病痊癒後,便秘也隨之解除。當患者發病時,應迅速查明原因,做出正確診斷,及時處理。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為長時期反覆發生的便秘,其發病可以是由急性便秘長期未愈轉化而來,也可以是在發病初期即為慢性便秘,後者於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中多見。
慢性便秘又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好發於老年人及體弱多病的人。慢性便秘按其發病部位可分為結腸性便秘與直腸性便秘。結腸性便秘又分為機械性、無力性和痙攣性便秘。
(1)直腸性便秘:由於直腸黏膜感受器敏感性減弱,導致糞便堆積於乙狀結腸所致,如進食太少、水分缺乏或食物缺乏纖維素、缺乏定時解大便的習慣而影響排便反射所致的便秘等。
(2)機械性便秘:由結腸內外的機械性梗阻所致,如部分性腸梗阻、降結腸腫瘤、腸粘連、炎性或贅生性狹窄及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腹腔巨大腫瘤或腹水等腸道外疾病壓迫腸道者,均為機械性便秘。
(3)無力性便秘:由結腸蠕動功能減弱所致,如多次妊娠、過度肥胖、年老體弱、腸麻痹等。
(4)痙攣性便秘: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致使腸道平滑肌痙攣所致,如結腸痙攣。
臨床上所說的慢性頑固性便秘,指病程超過兩年,經藥物及各種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而需要手術治療者。慢性便秘由於其發生時間較長,對人體危害較大,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中醫解釋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常消化過程是:食物進入胃後,要經過胃的“腐化蘊蒸”,小腸的“泌別清濁”,充分吸收水谷之精微後,再通過脾的運化輸布,經肺而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剩餘部分化為糟粕,經大腸的傳導、變化而排出體外。如因各種原因破壞了這一消化吸收正常過程的某一環節,就可引起脾、胃、大小腸的運化功能失調,導致結腸炎性便秘的發生。臨床症狀常見有肛門部墜脹,發熱,疼痛,里急後重,排便頻繁,糞便先乾後稀或乾結,混有血絲和黏液,偶爾疼痛可放射至骶部。
直腸結腸炎所導致的便秘,主要見於氣血虛弱、脾,腎陽虛及脾胃陰虛。臨證治療應辨證進行。
氣血兩虛,宿滯不化
主要症狀是面色無華,倦怠嗜臥,臨廁腹痛里急,便秘有黏液或見赤色,舌質淡,苔黃膩,脈虛大。治宜補益氣血,佐以化滯。選方(白芍15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甘草5克)加減。
脾腎陽虛
腹部畏寒,時有腹脹,四肢冰冷,排便無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多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直腸炎、血吸蟲性直腸炎患者。治宜溫腎健脾。選方:黃芪40克,黨參30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丹參30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桃仁15克,肉蓯蓉15克,枳實20克,厚朴10克,生地10克,麥冬10克,白芍15克,生大黃4.5克泡水兌服,甘草5克。水煎兌大黃水服。加減:有墜脹感,加柴胡10克,升麻10克。日1劑,30天為1個療程。
脾胃陰虛
大便時燥時溏,有黏液或見口渴舌乾,低熱,患者可進食後則煩熱更增,不思飲食,食後脘悶不舒,神疲倦怠,多有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養陰生津。選方:人參6克泡水服,蓮子10克,烏梅15克,木瓜10克,山藥30克,甘草5克,加生地黃15克,麥門冬20克,制首烏10克。水煎服。

相關閱讀

引起便秘的常見原因
便秘作為症狀是指比健康時的便次減少、糞質堅硬、病人有不舒服的感覺而言。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胃腸道,經過消化、吸收,所余殘渣的排泄常需24—48小時,若排便間隔超過48小時,即可視為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習慣各有不同,有隔2—3天排便1次者,不伴任何痛苦,這種情況則不應稱為便秘。
便秘的原因常不是單一的,直接發病的原因可分為兩種,即結腸運動遲緩或痙攣引起的結腸性便秘和直腸反射遲鈍引起的直腸性便秘,又稱排便困難。還有人將便秘分為緊張力減退性和緊張力亢進性便秘兩種類型。具體可歸納為如下幾種原因:
(1)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使食物的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不足,或因攝入的食物過少、過細,尤其是缺少遺留大量沉渣的食物,使腸道刺激減少,反射性蠕動減弱而造成便秘。
(2)生活習慣改變、排便姿式不當、經常服用強瀉劑及灌腸等,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下降,以致雖有糞便進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衝動,使排便反射不能產生而引起便秘。
(3)精神抑鬱或過於激動,使條件反射發生障礙而引起便秘。
(4)不良的生活習慣、睡眠不足、持續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等,也可造成結腸的蠕動失常和痙攣性收縮而引起便秘。

中醫藥治療

(1)熱秘: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紅心煩,或有身熱,口乾口臭,腹脹或痛,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熱潤燥通便.
方藥:麻仁15克,芍藥10克,枳實10克,大黃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
中成藥:新清寧片.
(2)氣秘:排便困難,大便乾或不乾,伴暖氣頻作,胸脅痞滿,腹中脹痛,舌苔白,脈弦.
治法:順氣行滯.
方藥:沉香,木香,大黃各6克,實,檳榔,烏藥各9克.
中成藥:開胸順氣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