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午節習俗
- 外文名:Dragon-boat festival custom
- 別名:午日節、龍舟節、天中節
- 節日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 節日類型: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 節日起源:紀念屈原跳江自盡
- 節日活動:賽龍舟,吃粽子
- 節日飲食:粽子、五黃等
- 節日意義: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 設定地點:紹興
紹興當地的端午習俗,喜以“掛香袋”、門前置竹劍等方式作避邪之用。當地紹俗除吃端午粽外,還有吃“五黃”習慣。午飲之後,也喜以雄黃抹身。此外,還有上山採藥、“發庚”、“送扇”、“看赤膊蜒蚰螺”等古俗。節日介紹端午節,又稱端陽...
端午是紀念伍子胥的說法,相比紀念屈原說還要缺乏解釋力。紀念女詩人秋瑾 端午節還曾被定為詩人節,起源主要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和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和擊劍...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流行於浙江省紹興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廟會(紹興舜王廟會)是紹興南部會稽山區在每年秋季舉行的集祭祀、文藝表演與商貿交易為一體的民俗活動。它以祭祀舜帝為中心,依託王壇鎮雙江溪舜王廟展開...
所以喝端午酒,過端午節,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衛生節日,此風俗流行至今。3、七月半酒。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中元鬼節。紹興河流縱橫,湖泊很多。 舊時這天,河中要點燃河燈。在河蚌殼內放進菜油,用燈芯點亮,放在河中任其飄蕩,點點燈火,...
《紹興風俗叢談》由新年大吉、立春遺風、且說祭禹、曹娥賽會、端午節、龍舟競渡、七月半、閒話八月十八、十二忙月、年終祝福、當鋪憶昔、石泉庵看戲躲債、“三烏”風情、農家點心、貞女節婦、雜說石宕習俗、造橋記俗、漫談牽烏大網和穩...
紹興平湖調又稱“越郡南詞”,簡稱“紹興平調”,是流行於浙江紹興及其周圍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相傳這一曲藝初創於明代初期,成型於清代初期。紹興平湖調文辭高雅,曲調優美,旋律豐富,風格獨特,具有較強的文學性、音樂性和藝術性。
紹興民間棋類遊戲是非遺項目。越城區首次參加省級非遺項目評審,選送了5個項目,其中,“紹興民間棋類遊戲”參與了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非遺項目的角逐,並申報成功。紹興民間棋類遊戲作為新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紹興有著悠久的歷史...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宋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大常博士、大學侍讀等。宋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傳說四 在我國的山西一帶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產生的,據...
婚喪喜慶:由於千百年來封建社會所遺留下來的習俗,民間的婚娶喪葬以及祝壽、慶生等場合均要舉行一系列的儀式活動,如婚娶活動中的發轎、拜堂、人房與喜宴,喪葬活動中的入殮、出殯、進穴與祭奠等儀式均由民問的吹打樂隊與之配合來...
大禹祭典,流行於浙江省紹興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自古以來,大禹同炎黃二帝一樣,是華夏兒女一直遵奉和祭祀的祖先。大禹死後葬會稽後,即開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動,以後歷時數千年,承傳不絕。祭禹之典,發端...
《越諺》是198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一部反映中國清代越地方言、謠諺集的語言文獻,會稽(紹興)范寅輯;《越諺》正編分上、中、下3卷,所收資料分為語言、名物、音義3類,每類開頭有小序。下卷附論收編者所寫《論雅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