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獨酌

《端午獨酌》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憑弔古人,嘲諷世態的詩。一、二句用擬人手法寫與榴花共飲、艾人哂笑,透露了詩人無法排遣的寂寞和苦悶;然後在三、四兩句對世態嬉笑怒罵,盡情揶揄;五、六兩句是托物寓意;最後兩句是直接嘲諷世態,更表明詩人難得清閒、且醉且歌的愉悅、灑脫的心態。全詩語言犀利、幽默,很有戰鬥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端午獨酌
  • 作者:楊萬里
  • 創作年代:宋
  • 出處:《誠齋集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端午獨酌
招得榴花共一觴,艾人笑殺老夫狂。
子蘭赤口禳何益,正則紅船看不妨。
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倖免春端帖,可遣漁歌譜大章。

詞句注釋

①觴:古代酒器。
②艾人:古代漢族端午節門飾,流行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區。每逢農曆五月初五,民間採集艾草紮成人形掛在大門或房門上,認為可辟毒氣。
③子蘭:戰國楚懷王幼子,為令尹,慫恿懷王入秦,致懷王客死異國。又毀謗屈原,使屈原被逐。此處喻指宋代奸臣。赤口:讒毀者之口。禳(ráng)祭名,指祈禱消除災殃、去邪除惡之祭。何益:有什麼好處。
④正則:屈原別名。紅船:競渡的彩船。
⑤團:水團,粉團。
⑥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端午節有插菖蒲葉和艾的習俗。么生香:怎么這樣香。
⑦春端帖:又稱春帖、春端帖子。宋制,一年八節,翰林要向帝、後、大妃、夫人諸閣上新帖子,文字工麗,內容或歌頌昇平,或寓意規諫,貼于禁中門帳。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詞稱春端帖。
⑧遣:使。漁歌:漁人唱的民間小調。大章:古帝時樂名。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招來榴花與自己一起飲酒,門口的艾人都此哂笑不已。
奸人的毀謗想躲也沒用,紀念屈原的龍舟看看也無妨。
粽子一過端午便沒了味,菖蒲也只有端午才這么噴香。
慶幸一生都不用寫春帖,可以使漁歌譜寫出盛世樂章。

創作背景

此詩收於《退休集》,此集收詩八百多首,集中之詩均作於紹熙三年(1192年)至開禧二年(1206) 五月,是他晚年引退家居時所作。《端午獨酌》之後的第六首詩《送章漢卿歸宜城》作於嘉泰三年(1203年),《端午獨酌》亦應作於此年。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楊萬里為人清正, 耿介不阿,特重操守,生活在那舉世混濁的南宋時期當然難免有孤寂之感。《端午獨酌》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詩的開頭一句與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相似,是詩人以豐富奇特的想像,視榴花為“相親”,招來與自己一起飲酒。然而越是這樣想像,越說明世無知音,越加深刻地表現詩人的孤獨寂寞。可是,對此卻沒有人了解,沒有人理解,就連那“艾人”都哂笑不已,認為詩人之舉如痴似狂。顯然,首聯突出了“端午獨酌”。頷聯是詩人的議論。他說,子蘭之類赤口毒舌,防不勝防,躲不勝躲,以祭禱祈求免除其禍害是沒有什麼用處的,至於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去看看倒也無妨。不言而喻,這是對奸人當道,腐朽勢力橫行,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的世態的披露與鞭撻。頸聯是托物寓意。兩句的意思是粽子雖然好吃,但端午一過便變了味,菖蒲也只有端午才這么噴香。言外之意是,時過境遷,屈原的英靈也就很快被拋在腦後。這是對當時紀念屈原成了只是一種應節的形式的嘲諷,是鞭辟入裡的一筆。尾聯筆鋒陡轉,著力透示詩人的胸襟氣度,抒寫詩人平生不媚事權貴,樂於譜寫歌頌高情遠志的《離騷》般大章的立身處世的態度,顯示其以自身具有屈原那樣的高尚人格和光輝思想而慶幸而自豪的情懷,從而進一步揶揄了日下的世風。
這首詩起筆以擬人手法點題後, 一氣展示了過端午的特有環境與風物習俗,字裡行間滲透著詩人的愛憎情感,語言清新而內涵豐富深刻。

名家點評

周汝昌《中國古典文學名家選集:楊萬里選集》:“題目是“獨酌”,上來偏偏先說招來榴花共飲。而“獨酌”之意更鮮活,若直說怎么怎么孤單,便不如這樣有趣味有含蓄了。”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黃霖《民國舊體文論與文學研究》:“楊詩的特點便在於其俚俗之處,許多作品以遊戲筆墨狀世事百態,如《端午獨酌》等,這些作品輕鬆活潑,新巧自然,是充滿性靈而非肌理綿密的,是才人之詩,而非學人之詩。”
太原學院教授張瑞君《楊萬里評傳》:“全詩表明自己不合流俗,堅貞自守的情操,對官場應酬的厭倦,對農村自由生活的嚮往,但皆曲折含蘊在詩句之中,從反面著筆。”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宋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大常博士、大學侍讀等。宋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亦能文。有《誠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