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紹興舜王廟會)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流行於浙江省紹興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是紹興南部會稽山區在每年秋季舉行的集祭祀、文藝表演與商貿交易為一體的民俗活動。它以祭祀舜帝為中心,依託王壇鎮雙江溪舜王廟展開,內容包括神靈崇拜、傳說、儀式、民間藝術、經貿活動等,是當地民眾創造、傳承、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年5月24日,浙江省紹興市申報的“廟會(紹興舜王廟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遺產編號:Ⅹ-8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會(紹興舜王廟會)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申報地區:浙江省紹興市
  • 遺產編號:Ⅹ-84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載:“會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當地民眾便為舜立祠崇拜,繼往開來。
南宋《嘉泰會稽志》文載:“虞舜廟在縣東南一百里二十一都,太平鄉舜山之陽。”
民國十五年(1926年),日本攝影師櫻井一郎目睹了雙江溪舜王廟會場景。他站在角落,一次次按下快門,記錄了正處在巔峰時期的紹興舜王廟會。三天三夜通宵的盛會,有祭祀、巡會、表演,也有商品流通、貨物交換的集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紹興舜王廟會仍留存完好,影響周邊近70個村落。
1958年後,紹興舜王廟會以物資交流會的形式存在,傳承處於瀕危狀態。
2005年,紹興舜王廟會傳統祭典得以恢復。
2007年,紹興舜王廟會恢復巡會。

民俗內容

傳統的祭舜大典在舜王廟大殿舉行,現場氣氛肅穆雅靜,鳴銃過後,嘉賓們依次獻上五牲福禮,敬香祭酒,並誦讀祭文祭拜舜帝,以此方式傳揚舜帝的水德孝行。祭舜大典結束後,舜帝巡遊從舜王廟開始,途經肇湖村、沙地村、越聯村青壇村等地,最後回到舜王廟。這個過程被稱為巡會,或巡遊。巡會過程中,人群隊伍排列有序,精緻的服裝和飽滿的精氣神,體現著這場盛會的規格與組織者的辛勤付出。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作為農耕始祖崇拜的信仰活動,廟會展示了會稽山區稻作農耕的生產生活風俗,包括民間藝術、文化景觀、傳說故事等豐富的文化資源,集合造型、雜技、舞蹈、音樂、武術等28類表演,具有顯著會稽山區地域特徵,同時還留有祈福除災印記。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不再是單一的祈福祭祀儀式,而是以“明德重孝”為主題,集文化、旅遊、商貿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盛會,成為了柯橋非遺的一張重要名片。

傳承人物

董友忠,男,1946年4月1日出生,第三批浙江省非物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序號:03-Ⅹ-718,申報地區:柯橋區。董友忠從小受祖父母影響,對舜王廟會的傳承主要來自母親趙香琴,又受舜王廟會的會首孫榮芳影響和指導。1992年成為舜王廟會的主要乾手(當地對在廟會期間做聯絡等雜事的人的稱呼),每年廟會期間,前後要花近2個月時間,熟悉全套廟會流程。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
董友忠

保護措施

舜王廟附近的97個村廟成為傳承基本單位,劃分為5個片區,片區與村廟扮演著傳統的“社”與“會”的角色,原原本本地恢復舊俗,原汁原味地呈現文化。
1962年,俞日霞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之後從事歷史方面的學術研究。他退休後回到紹興,用3年多時間專門調研虞舜文化,走訪柯橋、上虞、嵊州和諸暨四地的56個村110多位老人,收集大量流傳於民間的傳說故事。在此基礎上,他對舜王廟歷史等進行了研究,自費出版《紹興虞舜文化研究》。
2010年成立的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成了推動廟會復興的主要力量。該組織是專門從事虞舜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的社會團體,匯聚了專家學者、傳承人群等各方力量,全面承擔起了舜王廟會的記錄、建檔、傳承、研究、宣傳等方面工作。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公布,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獲得“廟會(紹興舜王廟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廟會(紹興舜王廟會)項目保護單位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 影響範圍
廟會(紹興舜王廟會)的影響遍及紹興南部山區,延伸到上虞、嵊州等地。
  • 學術交流
2019年10月21—23日,由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聯合舉辦的“浙東唐詩之路開發視野下的舜王廟會”學術研討會在紹興市柯橋區王壇鎮文體活動中心舉行。
  • 重要活動
2020年,紹興舉行的舜王廟會整整熱鬧了一個月。啟幕儀式在舜王廟舉行,專題片播放後,《八仙請壽》《三十六行》《白神會》等廟會戲呈現在古戲台上。台下觀看的人群里,有的是周邊村民,有的是文史愛好者,不少人專程從滬杭等地趕來參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