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總數

細菌總數

細菌總數是指ml水樣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中,於37攝氏度經24h培養後,所生長的細菌菌落的總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細菌總數
  • 屬性水質參數之一
  • 實質:單位體積水中的細菌總量
  • 學科:生物
細菌總數,計算方法,計算舉例,材料,實驗方法,國家標準,

細菌總數

水中通常存在的細菌大致可分為三類:①天然水中存在的細菌。普通的是螢光假單孢桿菌、綠膿桿菌,一般認為這類細菌對健康人體是非致病的。②土壤細菌。當洪水時期或大雨後地表水中較多。它們在水中生存的時間不長,在水處理過程中容易被去除。腐蝕水管的鐵細菌硫細菌也屬此類。③腸道細菌。它們生存在溫血動物的腸道中,故糞便中大量存在。水體中發現這類細菌,可以認為已受到糞便的污染。致病性腸道細菌沙門氏桿菌(傷寒和副傷寒菌)、B型炭疽菌、痢疾志賀氏菌和霍亂弧菌等。
細菌總數

計算方法

細菌總數計數的研究已有很多,目前國標規定的方法為平板計數法,其檢驗方法是:在玻璃平皿內,接種一毫升水樣或稀釋水樣於加熱液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中,冷卻凝固後在37°C培養24小時,培養基上的菌落數或乘以水樣的稀釋倍數即為細菌總數。有的國家把培養溫度定為35°C或其他溫度,也有把培養時間定為48小時的。這種方法精度高,但耗時長,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為了簡化檢測程式、縮短檢測時間,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阻抗檢測法、Simplate TM全平器計數法、微菌落技術、紙片法等檢測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檢測時間仍在4 h以上。
細菌總數
本研究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濾膜上染色後,直接計數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具體步驟為:用集菌儀進行細菌收集→在膜上進行染色→在油鏡下計數→按公式計算出菌液濃度。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與傳統的平板培養法無顯著性差異,檢測時間約1 h,是一種快速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

計算舉例

材料

本研究中用的試驗材料有:集菌儀染色劑生物顯微鏡,聚碳酸脂膜(直徑47 mm)。

實驗方法

準備工作卸下集菌儀的濾網(見圖1),統計濾網上小孔總數,為計算菌液濃度做準備。另外,還需對集菌儀中的集菌器進行高壓滅菌,以防止過濾過程中引入外源細菌。
細菌收集取一定濃度的黴菌菌液300~500 ml,裝在集菌儀上,集菌儀採用蠕動加壓方式對菌液施加一定的壓力,使菌液流過孔徑為0.45 um的聚碳酸脂膜。採用過濾方法是因為它可以使細菌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濾膜上,而選用聚碳酸脂膜是因為這種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於用顯微鏡觀察。
染色集菌後取下濾膜,切下一部分放在載玻片上,進行染色、固定。染色的目的是增大細菌與背景的對比度,便於觀察。
顯微鏡計數與計算菌液經集菌儀過濾後,細菌在濾膜上的分布見圖2、圖3,由圖可以看出細菌分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細菌集中在一個個的圓形區域內,這些圓形區域和擋板的小孔相對應;二是各個圓形區域之間細菌很少。根據膜上細菌分布的這種特點,提出以圓形區域為單位進行計數,統計出圓形區域內細菌的平均個數,從而計算出菌液中細菌總數。具體步驟如下:隨機選擇10個圓形區域,在油鏡下,調節焦距以獲得較清晰的圖像,統計每個圓形區域內的細菌個數,然後按公式計算出菌液的濃度。
影響因素
計算公式的改進用集菌儀對樣本菌液進行過濾時,由於濾網擋板的作用,使得細菌不是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濾膜上,而是集中分布在濾網的小孔處,所以,計算細菌總數時,不能採用公式X=A40×Φ1Φ22/V(其中Φ1,Φ2分別為濾膜直徑和視野直徑),該公式是微菌落方法檢測細菌總數中的常用計算公式。在本實驗中,根據細菌分布的特點,提出以圓形區域為單位計算細菌總數的思路,使計算結果更接近真實值,從而提高了檢測精度。
細菌大小的影響細菌大小對本實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鏡檢時,如果細菌太小,顯微鏡計數時不能將細菌從背景中分辨出來,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不能分辨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而較大的黴菌可以清晰地分辨。
檢測時間進一步縮短細菌總數的經典檢測方法是平板培養法,得到的結果精度高,但是它所用時間長,為了縮短檢測時間,出現了微菌落法,將檢測時間縮短為4 h左右。本研究不對細菌進行培養,而是在膜上染色後直接用顯微鏡計數,最大限度地縮短了檢測時間,使整個檢測時間在1 h左右。

國家標準

中國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每毫升水的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