紬(漢字)

紬(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紬,抽引,理出絲縷的頭緒。引申為尋繹義理,緝成條理。為根據部首的新增類推簡化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紬
  • 拼音:chōu
  • 注音:ㄔㄡˉ
  • 部首:糹
  • 總筆畫:11
紬(),簡體,部首筆畫,詳細字義,紬(chóuㄔㄡ),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紬()

簡體

根據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恢復了11字:“[欣]、[]、曄[]、讋[]、[訶]、[]、[紬]、[]、[]、[誆]、[讎]”,均為類推簡化字。

部首筆畫

部外筆畫:5
五筆86:XMG 五筆98:XMG 倉頡:VFLW
筆順編號:55444425121 四角號碼:2596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D2C

詳細字義

〈動〉
1. 引出(draw forth)
燕見紬繹。——《漢書·谷永傳》。註:“引其端緒也。”
紬大弦而雅聲流。——宋玉《高唐賦》
2. 又如:紬績(綴織,抽絲,紡績)
3. 綴集(collect)
紬績昐。—《史記·曆書》。索壹椉楟:“紬績女工紬績之意。”
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史記·太史公自序》。
司馬貞索隱:“如淳云:‘抽徹救贖故事而次述之。’”小顏云:“紬,謂綴集也。”《史記·貨殖列傳
4. 又如:紬次(綴集排列);紬績(綴集;編集)
5. 另見chóu

紬(chóuㄔㄡ)

基本字義

1. 古同“綢”,為“綢(綢)”的異體。
紬

詳細字義

1. (形聲。從糸,由聲。本義:粗綢)
2. 同本義 [fabric made from waste silk]
紬,大絲繒也。——《說文》。註:“大絲繒即左閔二傳所謂大帛之冠。”
3. 又如:紬布(粗絲織成的絹)
4. 同“綢” [silk] 。如:紬緞(綢緞)
5. 另見 chōu

常用詞組

1. 紬繹 chōuyì[clarify meaning or line of thought] 引端伸義;闡述。
楊億《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紬繹資金匱,規模出玉除。”亦謂引導。
《漢書·谷永傳》:“又下明詔,帥舉直言;燕見紬繹,以求咎愆。"顏師古註:“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2. 紬次 綴集編次。
《新唐書·韋澳傳》:“澳乃取十道四方誌, 手加紬次,題為《處分語》。”
3. 紬絲紡工程 簡稱"紬絲紡"。
以絹紡工程中的落綿為原料,經過由開清綿聯合機、聯合梳綿機、精紡機組成的傳統工藝或由開清綿機、蓋板梳綿機、並條機、轉杯紡機組成的轉杯紡工藝加工紡成紬絲的工藝過程。紬絲細度一般在33特以上(30公支以下) ,表面多毛茸和綿粒,手感柔軟,可供織造綿綢等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紬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𠀤音儔。《說文》大絲繒也。《急就篇注》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
又《集韻》醜鳩切,音抽。《釋名》紬,抽也。絲端出細緒也。
又謂之經。《史記·曆書》紬績日分。《注》紬績者,如女工紬緝之。
又《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注》紬,謂綴集之也。
又《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注》師古曰:紬,讀曰抽。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又《宋玉·高唐賦》紬大弦而雅聲流。《注》紬,引也。
又《集韻》直祐切,音宙。《博雅》業也。《類篇》𦂈或作紬。
又《集韻》似救切,音岫。《類篇》緒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