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辣燙

糊辣燙

糊辣燙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常見的有麵筋、海帶絲、冬粉、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胡椒粉等。它是補虛養身食譜 補陽食譜 壯腰健腎食譜。冬季食用最佳,暖身驅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糊辣燙
  • 外文名:八珍湯
  • 主要原料:麵筋、海帶絲、冬粉、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胡椒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冬季食用最佳,暖身驅寒。
簡介,來源和特色,河南糊辣湯,回民糊辣湯,傳說,做法,河南糊辣湯的簡便製法,回民糊辣湯的簡便製法,

簡介

糊辣湯在西安分為兩種,一種是河南人做的,陝西人一概稱之為河南糊辣湯,也有叫肉丁糊辣湯的。一種是本地回民做的,稱之為肉丸糊辣湯。
糊辣燙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常見的有麵筋、海帶絲冬粉、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有牛(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蔔條、蔥花等。做法很繁瑣,先用淡鹽水和面,揉成麵團,然後不斷加水“洗”出麵筋。水燒開後下麵筋,麵筋熟後將洗麵筋的水,也就是稀澱粉糊倒入鍋內,小火燒至湯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燒沸。胡辣湯盛到碗裡後,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來粘乎乎、香噴噴。
辣是糊辣湯的主要特徵,但那種辣並不像吃重慶火鍋那樣辣得讓你跳腳,而是辣在嘴裡,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這種湯一般都要加點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種原料的綜合反應,香、滑、綿、潤,於吞咽之餘又有東西可嚼,十分滿足。糊辣湯還有另外的一種吃法,把半碗糊辣湯和半碗豆腐腦兒摻在一起,叫做“兩摻兒”。賣糊辣湯的常捎帶賣豆腐腦兒。拿小勺稍微攪和一下,豆腐腦兒的細膩、清淡、微苦澀與糊辣湯的粘稠、酸辣、鮮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特別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湯下肚,額頭上會滲出細細的汗來,身子暖了,胃口也開了。

來源和特色

河南糊辣湯

河南糊辣湯的來源極古,手頭可以找到的幾份資料來看,大多是民間傳聞類,有說周代、有說三國、有說宋代、亦有說明代的。周代恐怕是不太可能,屬於附會,怕是往肉羹之類的食物上扯。三國一說,查無實據,托於曹操,可信度就先少了三分,河南糊辣湯的主要調味料是胡椒,按《酉陽雜俎》云:“胡椒,出摩伽陀國,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莖極柔弱,葉長寸半,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其子於葉中,子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 胡椒是唐代才傳入中國的。三國一說估計也只是為了抬高自己而偽作的。宋代一說就頗為可信,糊辣湯因是民間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按胖子個人考證,糊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宋代流傳甚廣來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估計是當時的社會潮流,因此糊辣湯在這兩種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恐怕是為了適應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和補氣補虛,再輔以生薑、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舒肝醒脾。故此河南糊辣湯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時期,中原板蕩,長江以北的河山多淪於狄夷之手(此處為行文,對少數民族同胞沒有偏見。)。金人和蒙古人習於食用牛羊肉,多半糊辣湯在那時為了順應時勢和生存下去,也就跟著做了改進。至於其後流傳甚廣,估計跟河南多遭天災,難民遷徙有莫大的關係。做法也頗為簡單,用羊肉鮮湯加清水和生薑、茴香等調料,炒制好的麵筋、豆腐皮、粉帶、黃花之類的輔料,用武火熬制,鍋大開之後,加入洗麵筋水(洗麵筋後有麵漿沉澱的水)勾芡,調好了稀稠,加胡椒粉、五香粉拌勻。吃的時候加醋和香油,撒香菜,調辣椒油,口味是酸辣為主,鮮香為輔。佐餐的時候,吃油條、油餅、蔥油餅等麵食。

回民糊辣湯

回民的糊辣湯,想必是受河南糊辣湯啟發而開始從回民傳統燴菜上開始改進的,在漢民聚集的地方想要從事飲食業又要出眾,就只能在調料上下功夫,故此屏棄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適應的鹹味來映襯羊肉湯、牛肉湯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放棄小氣的河南人丟進去的那一點點肉丁:),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氣的牛肉丸子(牛肉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實在。輔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塊、胡蘿蔔塊、木耳、黃花、腐竹冬瓜等,下輔料的時間次序也不同,務必使每種菜軟硬得當,看起來也有賣相、頗有點晶瑩剔透的感覺。等到熬得了,大鍋連爐子擺在門口,師傅一手掌勺攪動鍋,一手叉腰開始吆喝:肉丸~糊辣湯~~。走上前去,要一碗糊辣湯(必是肉丸極多的),澆香油,覆油潑辣子,再拿一個陀陀饃,這陀陀是回民常見的麵食,一個麵餅怕有20cm的直徑,1cm多的厚度,真箇紮實。掰開了泡進湯里,這個可比羊肉^ 泡饃粗疏的多,掰上個拇指第一節大小也就差不多了,這個各隨愛好。餓極了的胖子曾經一個陀陀撕成六塊也扔了下去……。然後風捲殘雲一般趁熱撥進嘴裡,吃的時候自然也不能亂攪,免得湯瀉了,西安人的老說法,吃糊辣湯,吃完剩在碗裡的湯是瀉的,連收碗的小夥計也會看不起你。大冷天吃一碗下肚,只覺得一股熱流從胸腹之內直散到肌膚毛孔之末,出汗也出的暢快淋漓,更有一份西北人的豪氣從胸中開始擴展開來。

傳說

傳說糊辣湯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于謙的傷風。“粉身碎骨渾不怕——于謙紀念館”紀念文選記載:  于謙做河南、山西兩省巡撫,駐節開封。有一年他過生日時,正好在鄭州視察,便按節儉慣例,找到了一家“胡記”飯鋪,喝了一碗熱辣辣的湯,度過了生辰。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佳美滋味。  有一次,于謙出巡山西歸來,路過鄭州,由於路途勞頓,公務繁忙,染上傷風病了好幾天,也不見好。一天晚上,于謙突然想起了“胡記”的湯,就派人去買。“胡記”的掌柜一聽是尊敬的於巡撫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製作。于謙吃過之後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輕體健,傷風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于謙就封了白銀十兩,答謝胡掌柜的治病之恩,並建議該湯以胡姓命名,從此這個湯就變成了“胡辣湯”。  清朝以後,鄭州賣胡辣湯的多了。但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民間不敢多說“胡”字,湯看上去又呈糊狀,“胡”“糊”同音,所以胡辣湯後來又改成了糊辣湯,並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糊辣湯已經習慣的被稱為胡辣湯,又美名曰:“宮廷御錦湯”。

做法

河南糊辣湯的簡便製法

糊辣燙
菜系及功效:豫菜 補虛養身食譜 補陽食譜 壯腰健腎食譜
工藝:燴
糊辣湯的製作材料:
主料:羊肉(熟)750克,小麥麵粉1000克,粉皮500克,豆腐(北)150克,菠菜250克
輔料:海帶(鮮)100克
調料:胡椒粉10克,子姜20克,五香粉7克,鹽10克,香醋100克,香油100克
糊辣湯的特色:
酸辣鮮香,風味濃郁。
糊辣湯的做法:
1. 鍋內放油置火上燒四五成熱,下入豆腐氽炸至呈柿黃色,撈出瀝油;
2. 蒸羊肉切成小骰子丁;
3. 粉皮泡軟後切段;
4. 海帶漲發後洗淨切成絲,用開水煮熟淘去粘液,再用清水浸泡;
糊辣燙
5. 油炸豆腐切成絲;
6. 菠菜揀去黃葉,削根、洗淨,切成2.5 厘米段;
7. 鮮姜洗淨切成米粒狀;
8. 麵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000毫升和成軟麵團,用手蘸灕水把面揉上
勁,醒幾分鐘再掂上勁,然後兌入清水輕捂輕溺,至面水發調時換上清水再洗;
9. 如此幾次,直到將面塊中粉汁全部洗出,將麵筋溺攏在一起拿出,浸泡在清水盆內;
10. 鍋內添水約5000毫升,兌入羊肉鮮湯10000毫升,加入粉皮絲、海帶絲、油炸豆腐絲和鹽,用武火燒沸;
11. 然後添些涼水使湯鍋呈小開狀,將麵筋掂起,雙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鍋內涮成麵筋穗;
12. 鍋大開後,將洗麵筋沉澱的面芡攪成稀糊,徐徐勾入鍋內,待稀稠均勻,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攪勻,撒入菠菜,湯開即成;
13. 食用時淋入香醋、香油。
糊辣湯的製作要訣:
1. 酸、辣、鹹三味平均,一味不能出頭,它是河南“糊辣湯”正宗風味;
2.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500克。
健康提示
冬季食用最佳,暖身驅寒。

回民糊辣湯的簡便製法


自然也是先來一鍋牛肉湯,連骨帶肉下調料,熬好了擱一邊。絞牛肉、香菇茉、菱粉、雞蛋清、胡椒粉、鹽、雞精攪拌。 把丸子先都一個個炸出來。用炸丸子比煮丸子省事,火候也好掌握:)準備一顆圓白菜、紅蘿蔔、土豆等蔬菜。肉湯對清水下鍋燒,土豆滾刀切成小塊,紅蘿蔔也切成小段。 扔在燒開了的鍋中,等再燒開後。投入一把花椒。 等到土豆和蘿蔔煮的差不多時,再投入圓白菜之類好煮的東西。 打半碗芡粉拌好倒入鍋中。小火繼續燉煮片刻。期間不斷攪拌。丟丸子下鍋,加鹽,再等鍋開就行了。出鍋加香油,油潑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