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2021-2022)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2021-2022)

為及時評價和預測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趨勢,分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策略與路徑,2023年3月22日上午,廣東人民出版社支持,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舉辦“202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2021-2022)》發布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2021-2022)
  • 發布時間:2023年3月22日
相關內容
發布會參與人員有:澳門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高教處李勇先處長,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張作文局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等教育廳許嘉路廳長,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呂志鵬廳長,廣東人民出版社歷史文化分社梁茵社長,澳門科技大學唐嘉樂副校長、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教授等領導和嘉賓,報告部分作者、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部分師生等。
唐嘉樂副校長在致辭中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第一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合作區成立以來,粵澳政府共同努力,以建設“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為目標,迅速組建合作區管理機構和執行機構,推進構建開放共享、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合作區建設,在多個領域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合作區管理運行和發展的法制基礎更加系統全面,改革創新工作持續推進。一是體制機制持續創新,“橫琴條例”發布,首批省級行政職權落地,引領和保障合作區建設;二是制度設計更加開放,“橫琴金融30條”出台,開創澳門元在內地使用之先河;三是惠澳政策不斷更新,“澳資企業發展扶持辦法”實施,進一步增強澳企澳人信心。
發布會上,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陳平博士、醫學院肖穎教授,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孫九霞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馬早明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一國兩制’新實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與發展”“港澳居民在灣區城市的就醫便利性:現狀、問題與趨勢”“大灣區紅色旅遊的歷史基礎、發展成效與未來趨勢”“ 粵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合作機制建設:現狀、問題與建議”的專題演講。
林廣志所長在總結時回顧了2018年以來編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的歷程,指出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推進相關科學研究與智庫建設,包括連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持續開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策略與路徑”課題研究,探索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路徑;完成編制“橫琴自貿試驗片區休閒旅遊發展指數指標體系”“橫琴新區及一體化區域休閒旅遊發展指數指針體系”,在產業發展方面為琴澳一體化發展挖掘經驗。社文所取得的突出成果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出積極貢獻。未來,社文所將密切關注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結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要求、新趨勢、新特點,持續研發創新性強、可行性高、價值顯著的智庫成果,為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實現長期繁榮穩定發展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措施,為推動澳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助力“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取得新成就。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是目前澳門唯一一部年度性、專題性觀察和評價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智庫報告,為研究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參考。2021-2022的年度報告重點關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大灣區文旅開發、大灣區城市公共衛生建設、高等教育發展等議題,提出近50條政策建議,涵蓋大灣區旅遊休閒產業復甦、大灣區研究生教育、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健康城市建設、港澳居民就醫、安全生產培訓、水環境保護、國際仲裁制度合作、智慧財產權保護、珠澳歷史遺址與博物館旅遊開發、美術事業發展等領域,該報告由澳門科技大學和廣東人民出版社分別在澳門和內地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