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是2023年3月16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的報告,這是GDI智庫第七年發布該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 發布時間:2023年3月16日
  • 發布單位: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 
發布信息,主要內容,

發布信息

2023年3月16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主要內容

《報告》聚焦發明專利、PCT專利、同族專利、專利被引頻次四大專利指標維度,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岸、珠江西岸和港澳地區)的科技創新情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提升成效、創新機構和行業優勢布局、大灣區協同發展程度,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創新能力、優勢與不足,助力世界一流灣區建設。
與以往相比,本次報告首次通過選取發明專利公開量在前30名的IPC子組,對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分析。
發明專利: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態勢持續向好,發明專利公開量年均增長位列四大灣區首位
發明專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數據顯示,2017-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公開總量176.90萬件,年複合增長率達14.46%,位列四大灣區首位,創新態勢強勁。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公開量增長21.74%,達44.96萬件,為東京灣區的3.11倍,舊金山灣區的7.07倍,紐約灣區的9.66倍。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圖1 四大灣區發明專利公開量及增長率
2017-2021年,珠江東岸發明專利公開量103.83萬件,珠江西岸67.80萬件,港澳地區5.27萬件。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四地近五年發明專利公開量穩定增長。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圖2 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區域發明專利公開量
2017-2021年發明專利領域影響力均值顯示,舊金山灣區達7.02,其次是紐約灣區,為5.01。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領域影響力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相比存在差距,創新實力有待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圖3 四大灣區發明專利領域影響力
從發明專利行業分布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行業結構與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類似,重點發展G類(物理)和H類(電學),其次A類(人類生活必需品)、B類(作業、運輸)、C類(化學、冶金)同樣為熱門創新領域。紐約灣區發明專利重點領域分布較為均勻,以A類(人類生活必需品)、G類(物理)、C類(化學、冶金)、H類(電學)為主。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1 世界四大灣區發明專利行業分布
粵港澳大灣區近五年發明專利公開總量排名前10位的分別為G06F(電數字數據處理)、H04L(數字信息的傳輸)、H04W(無線通信網路)、G06K(數據識別、處理)、G06Q(專門適用於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H04N(圖像通信)、A61K(醫用、牙科用或梳妝用的配製品)、G06T(一般的圖像數據處理或產生)、H04M(電話通信)、G01N(化學或物理測試、測量)。
G06F類發明專利屬於計算機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H04L類發明專利是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H04W類發明專利則主要涵蓋無線通信網路產業。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電子通信、晶片研發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龍頭企業的技術引領,G06F、H04L和H04W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創新領域。大灣區以打造“數字灣區”為核心,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數字信息的採集、轉化、存儲與套用,積極探索核心數位技術,提升晶片自主研發和軟體自主控制能力。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2 粵港澳大灣區行業細分數量前10名隨時間變化情況
PCT專利:粵港澳大灣區PCT專利公開量超越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
區域的PCT專利公開量可以反映一個區域的創新實力及區域內企業或機構參與國際競爭化的程度。
粵港澳大灣區2017-2021年PCT專利公開量13.68萬件,與東京灣區相比差距逐年縮小,同時是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的3.19倍和3.81倍。近五年粵港澳大灣區PCT專利公開量複合增長率達9.82%,發展前景可觀。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圖4 四大灣區PCT專利公開量與複合增長率
同族專利:粵港澳大灣區同族專利公開量和複合增長率位居四大灣區之首
同族專利的作用是判斷專利的市場覆蓋率,為經濟與技術貿易提供專利法律狀態信息,以及有助於對專利技術的理解。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2017-2021年同族專利公開量303.21萬件,東京灣區61.37萬件,舊金山灣區24.68萬件,紐約灣區17.81萬件。粵港澳大灣區同族專利複合增長率為20.24%,專利市場覆蓋程度居四大灣區之首。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圖5 四大灣區同族專利公開量與複合增長率
專利被引頻次: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質量提升取得成效,超越東京灣區
《報告》用專利被引頻次與專利公開量的比值來衡量該灣區發明專利的質量,比值越高表明該灣區的專利質量越高,專利越具有價值。
2017-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總發明專利被引頻次大於總發明專利公開量。舊金山灣區比值最高,為2.86,其次是紐約灣區1.71,粵港澳大灣區1.16,東京灣區0.93。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質量與2016-2020年相比,比值從1.04增長到1.16,發明專利質量有所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圖6 四大灣區發明專利被引頻次與發明專利公開量對比
戰略性新興產業: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有力,創新勢頭強勁
對粵港澳大灣區近五年發明專利IPC子組進行統計與分析,選取發明專利公開量在前30名的IPC子組。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明專利公開量最多,共290695件,占比62.37%,其次是數字創意產業發明專利,占比19.63%。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服務業、新材料產業和生物產業占比分別為4.82%、3.16%、1.92%和1.81%。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3 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數量前30名IPC子組
行業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已積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獨特優勢
《報告》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 4754—2017對粵港澳大灣區TOP500優勢創新機構樣本(下簡稱“優勢創新機構”)中的企業行業進行歸類,入選企業樣本的行業共10個類別,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體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商務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建築業,金融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優勢創新機構中,除企業外,還有多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其統一設定為“高校和科研院所”。
與2016-2020年五年間500個優勢創新機構 (下簡稱“上期優勢創新機構”)相比: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優勢逐步顯現;信息技術行業創新能力不斷加強,規模不斷擴大;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的製造業體系已逐步形成。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4 粵港澳大灣區優勢創新機構行業分布情況
電子信息相關領域的創新要素在珠江東岸的集聚效應較為明顯,大灣區99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優勢創新機構中,75家(占比75.76%)位於珠江東岸。大灣區57家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優勢創新機構中,42家(占比73.68%)位於珠江東岸。大灣區70家優勢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創新機構中,廣州和深圳共50家,占71.43%。6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創新機構中,珠江西岸40家,占比61.54%,其中29家位於廣州。珠江西岸入選的6家汽車製造業機構中,4家位於廣州,廣州汽車製造業持續發力,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5 各地區不同行業優勢創新機構數占大灣區總機構數比例
跨城市合作:粵港澳大灣區跨城協同創新發展成效顯著
城市間發明專利聯合申請是不同創新主體間協同互動與創新聯繫的重要體現,報告以跨城市發明專利合作率為衡量標準,探究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創新主體間協同創新發展的成效。
廣州與東莞跨城市專利合作率為6.43‰,與深圳跨城市專利合作率為4.96‰。廣州與東莞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數據處理系統和方法、電磁測量、電數字和數據處理、電路裝置、電纜電線安裝等方向,隨著東莞產業和科技不斷最佳化與發展,廣州與東莞優勢互補的創新趨勢正在得到加強。廣州與深圳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印刷電路、電設備製造、電數字數據處理、光學、測試分析材料、控光器件與裝置等多個領域。廣州和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兩者相輔相成、優勢互補,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的主場。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6 廣州與大灣區其他地區專利合作率
佛山與廣州跨城合作專利率最高,達7.94‰。兩地專利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電磁測量、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電路裝置、電能存儲、電數字數據處理和醫用、牙科用或梳妝用的配製品等領域,展現廣佛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協同創新發展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7 佛山與大灣區其他地區專利合作率
深圳與東莞跨城專利合作率最高,3.17‰。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照明裝置、電能裝置、電熱等方面。深莞“深度融合、一體聯動”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積極對接深圳,進一步激發東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成為東莞的新命題。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8 深圳與大灣區其他地區專利合作率
香港與深圳跨城專利合作率68.03‰,合作領域主要包含電數字數據處理、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數據識別和表示、數字信息的傳輸、圖像數據的處理與產生等方面,展現了產業集聚、要素集中的協同創新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9 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地區專利合作率
澳門與珠海跨城專利合作率18.86‰,合作內容主要包含電數字數據處理、風力發動機、生物學、船舶設備、數據處理系統等領域,展現兩地多領域合作、注重產業化的協同創新趨勢。港珠澳大橋竣工後,珠海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其粵澳深度合作新支點的地位愈發凸顯。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
表10 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專利合作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