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9年8月成立米林縣人民政府,因縣府設在米林村而得名,隸屬
林芝地區
管轄。
1964年劃歸拉薩市管轄。
1961年5月,縣駐地由米林村遷至東多。
2015年3月,撤銷林芝地區,設立地級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屬之。
行政區劃
米林全縣轄5鄉3鎮,66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區域總面積9471.11平方千米,總人口18089人。
序號 | 縣名 | 位置 | 人口 | 戶數 | 民族 | 轄村 |
1 | 米林鎮 | 米林縣城 | 923 | 624 | | 幫仲、東多、米林 |
2 | 南伊鄉 | 位於米林縣城東南5公里處 | 515 | 109 | 珞巴、藏族、門巴、漢族 | 伊、瓊林、才召 |
3 | 里龍鄉 | 米林縣西南43公里處 | 1802 | 429 | | 甲幫村、才巴村、里龍村、仲薩村、玉松村、德吉新村、巴讓村、朗貢村 |
4 | 臥龍鎮 | 米林縣的西南60.3公里處 | 3880 | 899 | 藏、漢、門巴、珞巴 | 臥龍村、本宗村、日村、角木那村、本宗下卻村、甲竹村、麥村、臥龍下卻村、普龍村、甲格村、日旭村、仙村、單嘎村、扎村、江中村、阿拉塘村、真多村、塘崩巴村 |
5 | 扎繞鄉 | 米林縣西北53公里處 | 2784 | 563 | 藏、漢、珞巴 | 雪巴村、扎列村、吞布容村、康莎、龍安村、森波村、假瑪村、薩玉村、彩門村、多卡村 |
6 | 派鎮 | 南迦巴瓦的腳下 | 2159 | 514 | 藏、漢、珞巴、門巴 | 多雄村、達林村、大渡卡村、格嘎村、加拉村、麥朗村、派村、雪嘎村、索松村 |
7 | 羌納鄉 | 米林縣東南43.7公里處 | 2677 | 590 | 藏、漢、珞巴、門巴 | 崗嘎村、巴嘎村、西嘎村、朗多村、羌渡崗村、色沃村、娘龍村、結果村、米尼村 |
8 | 丹娘鄉 | 米林縣東部68公里處 | 1692 | 366 | | 白拉村、康布熱村、魯霞村、丹娘村、桑巴村、仲薩村 |
地理
位置
米林縣地處西藏東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西部與
朗縣、北部與
林芝縣、西北部與
工布江達縣相毗鄰,南部與
隆子縣相連。位於北緯28º39′~29º50′,東經93º07′~95º12′之間。
地形
米林縣東西狹長,西高東低,多寬谷,相對高度相差較小,全縣平均海拔3700米,呈山河谷地形。境內主要山脈有
喜馬拉雅山脈和
念青唐古拉山脈。縣界上的最高峰南跡巴瓦峰7782米與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隔江相望。
水文
米林境內河流眾多,
雅魯藏布江從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河段長250公里。全縣有5條較大的支流,河流總長1077公里,
水利資源和淡水漁業資源豐富。
氣候
米林縣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2℃,降水量641毫升,85%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無霜期為170天。印度洋與孟加拉灣暖流通過雅魯藏布江通道,形成亞熱帶、溫帶、寒帶並存的特殊氣候。年無霜期為17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主要自然災害有地震、土石流、春旱、冰雹和病蟲害等。
人口民族
2012年全縣總人口2.3萬人,其中農牧民人口1.69萬人,有藏、漢、珞巴、門巴、侗、回、彝、土家、羌等9個民族。
交通概況
公路運輸
米林縣公路通車裡程達490公里,境內有一條省道林邛公路,主要公路幹線有林邛線、崗扎線、崗派線三條。全縣行政通車率達86%,鄉(鎮)通車率達100%。
鐵路運輸
空運運輸
國家投資億元修建的
林芝米林機場距米林縣城12公里, 72公里
機場路從林芝修至米林縣城,並向南伊溝延伸2公里。
林芝米林機場於2003年10月開工建設,由國家發改委和民航總局共同投資7.8億元,系西藏自治區重點工程之一,設計年運送旅客量12萬人次,定位為支線旅遊機場,林芝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跑道長度3公里,寬(含道肩)60米,最大起降機型為波音757,停機坪可同時停放兩架該型飛機。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米林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78億元,(不包括機場和機場路),機場、機場路、崗派路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完成了90戶582人的“天保搬遷”和82戶415人的扶貧搬遷工作。
教育事業
截止2011年,米林縣現有有中學1所,國小9所,在校學生3145人,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98%、99%以上,有2所幼稚園(附設幼稚園1所)。中學有米林縣中學,國小有米林縣中心國小、多卡中心國小、南伊鄉國小、里龍鄉國小、臥龍鎮國小、扎繞鄉國小、派鎮國小、丹娘鄉國小、羌納鄉國小。
文化事業
截止2011年,全縣有電視差轉台1個,中波台1個,鄉村電視覆蓋率達92%,廣播電視同步覆蓋率達82.7,文化基礎設施有廈門文化廣場,有1個縣文化館,8個鄉(鎮)文化站,20個村級文化室。有縣人民醫院一所,鄉(鎮)衛生所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