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簋實
- 拼音:guǐ shí
- 注音:ㄍㄨㄟˇ ㄕㄧˊ
- 出處:《儀禮·公食大夫禮》
指盛在簋內的黍稷。1《儀禮·公食大夫禮》:“簋實實於筐,陳於楹內兩楹閒二,以並南陳。” 楊樹達 《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左傳軍實解》:“器物之名,如...
簋,讀作guǐ,指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該文字在《周禮·舍人》和《易·損》...
㝬簋又稱胡簋,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西周厲王時期青銅器,1978年5月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齊村出土。簋通高59厘米,口徑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
簋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guǐ fǔ,是指盛黍稷的祭器,借指禮儀。...... 「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東漢·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器...
虎簋蓋,1996年在丹鳳縣發掘出土。 簋(guǐ,音鬼),是盛行於商、周時期的一種盛放食物的器具。其型制為圓口,圈足。無耳或有兩耳,也有四耳。方座,帶蓋。虎...
乍伯簋,又做柞伯簋,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口徑17厘米、通高16.5厘米、底座直徑13.4厘米,1993年河南省平頂山市應國墓地出土,現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周格伯簋,為西周的盛食器,舊稱“倗生簋”,據《攈古錄金文》中為“青州所出”,是一件中原器物。西周格伯簋傳世共四件,現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
康侯簋是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隨後被倒賣至海外,1977年由布魯克·休厄爾捐贈給大英博物館。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康侯簋又名沬司徒迭簋,學界都認為它...
過伯簋編輯 鎖定 【特徵】:侈口,鼓腹,雙耳垂珥,圈足下連鑄方座,方座四面的下方均有缺口。耳上端飾獸頭,頸飾一周連續垂冠回首鳥紋,雲雷紋為地紋,圈足飾雲...
清朝康熙時期,官場腐敗,貪污成風。萊陽趙侖閬仙,康熙21年在江南任督學,他從自身做起,想改變當時的簠簋之風,在過長江的船上擊楫發誓:如果貪一毫之私就不能生...
簋(Guǐ)街位於東直門內,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段,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這條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個絕好場所。簋街周圍有許多大使館,這也使得國外...
這件簋子口蓋,蓋頂有喇叭形握手。器身斂口,口緣一對獸首銜環耳,垂腹,圈足。...... 這件簋子口蓋,蓋頂有喇叭形握手。器身斂口,口緣一對獸首銜環耳,垂...
瑚簋,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hú guǐ,意思是宗廟盛黍稷的禮器。...... 晉 葛洪《抱朴子·名實》:“故廟堂有枯楊之瑚簋,窮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保子達簋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通高23、腹深12.2、口徑18.5釐米。...... 保子達簋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通高23、腹深12.2、口徑18.5釐米。中文名 保子達簋 外...
簋(音鬼),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稷、粱用的食器,相當於現在的大碗。古人在宴饗時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附圖中這件羽紋簋,是戰國晚期...
其銘雲:“叔高父作煮簋,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禮家作簋,傳其說,不知其形制,故名存實亡。此器可以正其繆也。《煮簋銘》曰:“叔高父作煮簋...
【文物現狀】:留存至今 【簡介】:高17厘米 簋內有10字銘文,記載周王伐荊,□參加了這一戰事,並用俘獲所得鑄造這件青銅簋。銘文中的荊就是楚,也稱“荊楚”或...
應國苒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是一件西周時期的文物。...... 應國苒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是一件西周時期的文物。中文名 應國苒簋 口徑 18厘米 通高 2...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
數據:鼎通高47-53.5厘米 口徑45.7-53.3厘米 重9.6-13.3公斤 簋通高21.1-22.8厘米 口徑19.5厘米左右 重2.6-3.8公斤收藏:鄭州博物館...
器實qì shí (1).實於器皿之物。《儀禮·公食大夫禮》雲:‘豆實實於瓮,簋實實於筐。’諸經注恆言器實曰粢,是其例也。” (2).真實的本事。《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