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格伯簋

西周格伯簋

西周格伯簋,為西周的盛食器,舊稱“倗生簋”,據《攈古錄金文》中為“青州所出”,是一件中原器物。西周格伯簋傳世共四件,現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另一件下落不詳。

西周格伯簋在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皆有器無蓋,通高23.5厘米,寬30.8厘米,重7.58千克;上海博物館藏品器蓋皆全,高31厘米,口徑21.9厘米,重8.9千克。西周格伯簋圓腹,圈足,下有方座。二獸頭耳,耳下端似象鼻捲曲。簋內底有銘文八行八十三字。

西周格伯簋記述格伯用4匹好馬與倗生交換土地30田,雙方剖券為憑,並實地勘定田界,具結交換事宜。銘文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土地交換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格伯簋
  •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西周
  • 類別:青銅器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價值,文物爭議,重要展覽,

文物歷史

周共王時,鑄簋。
西周格伯簋原為清代阮元收,後由清末民初上海首富、大收藏家周湘雲(字鴻孫)所珍,最後又由李蔭軒(李鴻章的五弟李鳳章之孫)、邱輝夫婦收藏。
1979年,李蔭軒夫人邱輝將西周格伯簋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文物特徵

西周格伯簋在故宮博物院和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品皆有器無蓋,通高23.5厘米,寬30.8厘米,重7.58千克;上海博物館藏品器蓋皆全,高31厘米,口徑21.9厘米,重8.9千克。簋圓腹,圈足,下有方座。二獸頭耳,耳下端似象鼻捲曲。器頸前後正中各鑄一凸起的獸頭,獸頭兩側飾夔紋和圓渦紋。腹部和方座四壁中心飾豎直紋,圈足飾連續的四瓣花和圓渦紋帶,方座四壁邊緣飾圓渦紋和竊曲紋,方座頂部四角飾獸面紋。簋內底鑄有銘文9行83字。
西周格伯簋記錄了一次西周中期的土地買賣活動,並記錄了定立約劑的全過程:一,講定價格,剖木為證;二,交付田地具體地界;三,樹立界標;四,書記官建檔;五,鑄造銅器,記錄約劑內容,永久保存。

上海博物館藏西周格伯簋及銘文上海博物館藏西周格伯簋及銘文
西周格伯簋銘文:
唯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
周。格伯爰良馬乘於倗生,
厥貯三十田,則析。格“伯
殹妊,厥從格伯
甸殷,厥幼零”谷杜木
谷菜,涉東門。
厥書史戠武立
盥成。鑄保簋,用
典格伯田。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
銘文大意:
在正月第一個吉日癸巳這一天,周王在國都成周。格伯從倗生那裡接受了四匹好馬,講定交換的價值是三十田,雙方剖木為憑證。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和甸殷崇地的田產,並在零谷和谷樹木為標記。書記官吏戠武建立了文書檔案,規定了界域。倗生鑄這件寶簋,用來登錄格伯的田產,後代子孫,萬年寶用。倗生家族的名號是“□”。

文物價值

西周格伯簋銘文內容對西周土地制度研究和古代文獻制度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土地交換情況。是研究奴隸制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的重要史料。
故宮博物館藏西周格伯簋故宮博物館藏西周格伯簋

文物爭議

西周格伯簋的做器者實際是倗生,按通例應定名為倗生簋。故宮收藏的這件格伯簋中間缺17個字,系用同銘的其它器之銘文補足。
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狀態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狀態
從傳世倗生簋9行83字銘文拓片字跡看,銘文排列順序有別,每行字數也略有不同,部分銘文字跡書寫筆畫也明顯不同,雖不是同模複製器物,但是整體內容基本一致。因《倗生簋》部分銘文古拙少見,自面世40年以來,雖然學術各界非常關注,大家名流也多有研究,尚有部分文字難以隸定存在釋讀不準難以準確論定等研究問題。
近日經過逐字對四簋銘文拓片上的文字,反覆進行細緻甄別和綜合研究後,終於有重大突破。發現《倗生簋》研究問題很多,存在因銘文文字釋讀錯誤而造成的從青銅簋的名字、銘文識讀,到簋的鑄造時間、銘文記載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一系列不符合歷史史實的重大研究錯誤。
諸家均把記載成周之會之初,格國之伯,乘千乗之車馬到天下之中的洛陽參加成周之會大典,因為車馬眾多路途艱險,遲到成周,被封為士卿,格國之地邁央入甸,成為王城京畿之地的重大歷史事件。解讀成為與倗國倗生無關、與西周時期土地買賣、土地轉讓程式無關的,“格伯用4匹好馬與倗生交換土地30田,雙方剖券為憑,並實地勘定田界,具結交換事宜”,眾專家雖然對個別文字爭執外,一直認為《倗生簋》銘文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土地交換情況。
土地,是國之重器和重籌,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多因為爭奪土地而起。西周時期開始實行井田制,其每隔三年耕作者之間更換一次分配的田地。周王把土地層層分封給諸侯,諸侯將受封土地分賜給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賜其子弟和臣屬。周王對所封土地有予奪之權。各級受封的貴族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轉讓與買賣。受封者還要向國王承擔義務,就是要向國王交納貢賦。“格伯用4匹好馬與倗生交換土地30田”之說,文字不符外實在荒唐無稽,不符周王朝禁止買賣土地的周制。
《倗生簋》銘文至今,各家所釋讀,大同小異,多是內底有銘文9行83字: 唯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周。格伯爰良馬乘於倗生,厥貯三十田,則析。格伯殹妊,厥從格伯,甸殷,厥幼零,谷杜木谷菜,涉東門。厥書史戠武立盥成。鑄保簋用典格伯田。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
將銘文大意釋為:在正月第一個吉日癸巳這一天,周王在國都成周。格伯從倗生那裡接受了四匹好馬,講定交換的價值是三十田,雙方剖木為憑證。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和甸殷崇地的田產,並在零谷和谷樹木為標記。書記官吏戠武建立了文書檔案,規定了界域。倗生鑄這件寶簋,用來登錄格伯的田產,後代子孫,萬年寶用。倗生家族的名號是“□”。
2017年9月19日臥馬先生重釋《格伯簋》銘文為:惟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周,格伯取良馬乘千倗,生人貯卅田則析,格白荷醫珉彶仾,人從格白,低彶佃殷,人系零谷,杜木禺內,谷汛械,涉東門,人書吏戠,武立齜成,成卿士,鑄征簋用,甸典格伯,田其邁央,子子孫孫永寶用。
重釋《格伯簋》譯文:在周成王昭告天下諸侯各國舉行成周之會大典之初,在正月初的一個吉日,周成王在成,等待各諸侯國來會。在洛邑新都之東的格國之候格伯,共取國中良馬戰車千乗,啟程到天下之中的洛陽參加成周之會的華誕盛典。因為千乗車馬場面聲勢都很浩大,為統一管理,格伯以人馬車的生人進行分組,夠卅田則分為一組,依次類推的劃分出小似田的方陣分組行進,格白則荷載醫物與珍珉玉器,快速的沿低谷前進,眾人都跟從格白,在即將抵達舉辦華誕的洛邑成周境地時,赴會的眾人馬因為接連的陰雨所困,被困塞在深谷不能前進,沒有辦法格伯率眾利用土木築堤防洪,居住在深谷里,谷內又下起暴雨至汛,格伯的人馬全被桎梏於谷內,無奈之下格伯率眾涉水從東門進入成周洛邑。這時的洛邑成周,天下諸侯鹹集華誕盛典已經開始,人眾如書本上文字一樣多官吏戠官,持戟而立的武士像張開嘴巴露出兩排齜一樣立於城周,大典開始後遲到的格伯被封為上卿國士格國之地被封為京畿之側的呂土。為紀念這次盛典,鑄征簋以用,典記格國之地為天子直屬的五百里甸服,從此格伯其田邁央劃為京畿之地,格伯之後裔其子子孫孫永寶用甸。

重要展覽

1954年,“全國基本建設中出土文物展覽”在午門歷史博物館展出,西周格伯簋參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