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連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

《筠連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是筠連縣人民政府制定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筠連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筠連縣人民政府
筠連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
筠府發〔2016〕15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為更好地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指導和推進全社會節約用水工作,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充分認識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和公共性的社會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控制性環境因素,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縣水資源相對缺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於全省全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水平,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工程型缺水並存。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資源也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緩解這一矛盾,必須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最佳化水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減少取用水過程中的損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過快增長,實現水資源、水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十分必要。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是建設“綠色筠連、生態筠連、宜居筠連”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舉措。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和各企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節水型社會的重大意義,認真落實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各項措施,全力以赴,整體推進,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指導思想、思路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綠色筠連、生態筠連、宜居筠連”的發展定位,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建立高效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為保障,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重點,通過完善政策、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節水新技術推廣,抓好農業節水、控制工業耗水,規範城市用水,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機制,形成節約用水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相協調,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水資源保障。
(二)總體思路。圍繞破解我縣缺水問題,走出一條以節約促管理、以管理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新路子,努力提高水資源、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切實抓好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科學調度。要以水權為核心,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重點,以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為保障,以水價調整為槓桿,切實轉變全社會水資源利用方式。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力求達到“城鄉一體、水權明確、以水定產、配置最佳化、水價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術先進、制度完備、宣傳普及”的總體要求。
(三)總體目標。通過在全社會普遍樹立節水觀念,強化市場對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建立有效的節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水資源管理體系,把節水工作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建立與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和消費體系,建立與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相適應的節水工程和技術體系,實現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提高水的綜合利用效率,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進展。爭取到2020年,農業節水灌溉面積新增0.538萬公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立方米以下;城市公共設施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60%;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15%。同時積極開展節水示範區建設,每年爭取新建成一批節水型社區、節水型灌區、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單位。到2030年,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使節水制度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先進節水技術和管理方法廣泛套用,產業布局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形成自覺節水的意識和合理的用水方式,在維繫良好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三、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農業節水。推行節水灌溉方式,推廣先進節水技術,增加節水灌溉面積,建設節水型灌區。抓好田間灌溉節水,大力推廣低壓管道輸水,因地制宜地推廣噴灌、滴灌、霧灌等農業節水新技術,減少田間水量損失。進一步推進農業末級渠系用水管理,積極扶持農民用水戶協會,推廣農耕、農藝節水措施。結合土地流轉,進一步擴大集中式灌溉面積,著力平整耕作區和配套灌區,使農業用水得到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積極調整農作物布局,在缺水地區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旱作農業,減少耗水量高的作物種植比重,積極培育和推廣耐旱的優質高效作物。
(二)工業節水。以節水為導向,採取經濟、行政等措施引導高耗水行業逐步向水資源豐沛地區轉移。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儘可能降低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禁止不符合本地區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的高耗水、高污染項目。依法關停並轉一批生產規模小、工藝落後、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的企業。結合技術改造和產品的更新換代,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節水示範工程。提高中水利用率,淘汰耗水舊工藝,推動節水型企業的創建活動。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減少工業廢水排放,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
(三)城市節水。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城市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大力推進城市節水,完善城市節水設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嚴格控制跑、冒、滴、漏現象,提高輸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節水、治污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積極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建設節水型企業、機關、院校、社區。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築要安裝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逐步改造現有城市房屋建築使用的不符合節水標準的器具。嚴重缺水地區要嚴格控制用於景觀、娛樂的水域面積,限制洗浴、洗車等高耗水服務業用水。
(四)水環境保護。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污染源治理,加快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積極推動鄉(鎮)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同時認真搞好工業廢水處理,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使之控制在環境容量範圍之內。嚴格依法執行入排污口設定許可、排污許可制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嚴格落實上級核定的本轄區水環境容量,將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態修復任務的區域暫停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對生態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合理劃定、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嚴禁一切排污行為以及破壞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繼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面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大力推進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實現由單一的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向污水處理再生利用轉變,促進污水資源化。缺水地區在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時要將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作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同步規劃和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污水處理方式。合理開採地下水,逐步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
各鄉(鎮)、各單位對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和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嚴格按照已有規定斗硬獎懲。
(五)推廣節水新技術。認真貫徹《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加快推廣各種先進適用的農業節水灌溉、工業生產節水、廢水資源化、中水回用等技術,積極推廣節水型產品,培育和發展節水技術服務體系,發展壯大節水產業。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行業的實際,採取合理措施,提高本行業節約用水水平
四、創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
(一)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管理許可權,建立起城市和農村、水源和供水、供水和排水、用水和節水、治污和回用一體化管理的城鄉水務管理體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水利工程的運行效率。
(二)建立以水權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積極探索水權分配、轉讓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非居民用水計畫管理、科學制定水價等制度,嚴格依法執行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等制度,嚴格執行四川省用水定額,確定單位產品生產和服務的用水量指標。加強節水管理信息體系建設,建立節水監測、節水評價及考核等信息系統,強化對高耗水行業、重點用水大戶的監督檢查。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全面推進水價改革,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和城市供水價格,利用價格槓桿促進節約用水。改革水價計價方式,進一步完善和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價格制度、非居民生活用水超計畫、超定額加價收費制度。適當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用水的差價,對洗浴、洗車等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實行加價收費。加大水資源費依法徵收力度,及時按上級要求調整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及時按規定將污水處理費調整到保本微利的水平。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低於自來水價格一定比例”的原則確定再生水價格。
(四)建立公眾廣泛參與水資源管理體制。通過多種形式讓公眾了解水資源狀況,政策制定和實施情況。暢通公眾參與管理的渠道,水量分配、水價制訂應通過召開聽證會或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等多種形式保證用水戶充分表達意見、民主參與決策。在農村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用水戶協會,充分發揮其民主決定、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
五、加強領導,紮實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加強對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的領導。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建立健全水資源節約責任制,實行一把手負總責,落實專人負責,切實抓好相關制度建設,切實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責任到人。水務部門統籌、指導節水和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縣發改、財政、經信、住建、環保、農業、教育、林業、質監、統計等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又要相互配合,主動加強聯繫,及時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落實,並將節水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內容,
(二)科學編制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根據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綱要和全省、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全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結合我縣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由政府主導,組織相關部門制訂本地區的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編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實際條件,根據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確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逐步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使經濟發展與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三)加強對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政策支持力度。抓緊制定和完善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政策法規體系,把節水工作納入規範化、程式化、法制化管理軌道。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鼓勵節水的政策,及時做好相關配套工作,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節水設備(產品),實行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鼓勵開發和利用污水處理再生資源。鼓勵吸收社會力量建設經營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及回用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供水、污水處理及回收利用的產業化。財政要將節水設備(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
(四)建立穩定的節水投入保障體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規劃與前期工作、制度建設、示範區建設、節水宣傳、工農業節水、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以及水資源管理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拓寬融資渠道,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節水型社會建設。
(五)加強節水教育和宣傳。要認真開展節約用水宣傳和教育,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際網路、標語以及培訓教學等多種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使全體公民樹立起水憂患意識和節水意識,自覺珍惜水、節約水和保護水,形成人人節約用水,積極主動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六)建立健全節水考核和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節水型社會的評價考核體系,制訂和完善節水型灌區、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區、節水型單位的考核標準。把(取)用水納入統計系列,做好各行業的取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統計工作。綜合考核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進程和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縣級優秀範例及行業評選活動,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
筠連縣人民政府
2016年6月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